怎么像记者一样采访,需要注意哪些,应该怎么问问题?我想当一名记者。

怎么做啊,哪位专业能教教我么?谢谢了

做记者的基本条件: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
2、要有较强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修养和政策水平
3、要有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
4、要有广博的知识
5、要有较强的写作能力
6、要有新闻职业道德修养

写采访提纲

艾丰在《新闻采访方法论》一书中将“三个阶段”作为基本采访方法之一,十分具有可操作性,这三个阶段同我们平常认识事物的进程一样,即:
第一阶段,初步完成对某事物的横的认识,以达到对此事物现状的完整的了解。
第二阶段,在横的认识初步完成之后,进一步深入到对事物的纵的认识,即达到对事物的历史的完整的了解,在了解历史之后,当然又加深了对现状的了解。
第三阶段,在横与纵的两个大方向的认识完成之后,则要侧重完成变的认识,即研究该事物所包含矛盾的各个方面是怎样转化的。
这一进程简化,可以用一个程序来表达:
①横的认识—现状;②纵的认识—历史;③变的认识—转化。
这种“三段式”确实有利于清理采访思路,避免顾此失彼,丢掉一些重要的话题。

提什么样的问题好

在采访的实施阶段中,最为主要的一个问题是怎样向采访对象提问。
记者的提问五花八门,划分的类型也不一而足,但所有的提问不外乎两大类型: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
1、开放式提问
所谓开放式提问,就是问题提得比较概括、抽象,范围限制不很严格,给对方以充分的自由发挥的余地。
比方说一位外商来山东考察投资环境,我去采访他,问:“请您谈谈对山东的印象好吗?”这就是开放式提问。关于对山东的印象,对方可以简单地回答“好”,或是“还可以”之类,也可能大谈山东人好,基础设施完善,高速公路便捷等等,完全没什么限制,对方可以很随意地回答。提这样的问题其实很容易:今天这位外商来可以这样问,明天另一位外商来还可以这样问,几乎对任何对象——哪怕对他毫无了解都可以这样提问,但对于究竟想从采访对象那里问到什么,通常很难一个问题就问到点子上。
2、闭合式提问
所谓闭合式提问,就是问题提得比较具体、单纯,范围限制得很严格,给对方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小,对方一般要作较为直接的回答。
闭合式提问可以说是问什么对方就得答什么,所以战斗力比较强。例如,还是采访某外商,如果提问是:“您喜欢济南这个城市和它的市容吗?”或“您是否有再次访问山东的愿望?”这就是闭合式提问。对方的回答必须是明确的,答必所问的。
记者提闭合式问题是花费较多精力的,问题要提得具体而又不是鸡毛蒜皮,即所谓要“小中见大”,还不能丢掉更好的提问点,记者不花大力气熟悉情况,反复思考,精心选择,是办不到的。
但是采访对象在回答这些问题时较为方便,这里提“方便”,而未说“容易”,因为有些闭合式问题相当尖锐,回答好并不容易。但问题具体、集中,总比抽象、分散回答起来方便得多。
开放式提问与闭合式提问的优点与缺点,实际上是互补的。一般而言,开放式问题适于转入话题、搜索情况、调节气氛、发现遗漏、缓冲记者的压力等情况。闭合式问题一般适于层层追问、深入突破、证实事实等。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什么样的角度提问

一般来说,可考虑运用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三种。
1、开门见山正面提
从正面提问,又叫正问法,记者向采访对象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问题提得明快、直接,不拐弯抹角。一般来说,这种提问方式进入话题快,采访效率高。它适合于两类采访对象:一是记者较为熟悉的采访对象,有话直说不客套更能显示彼此交往的随和;二是由相当的社交经验和社会阅历的人,他们见广识多,容易接受记者的采访,过多的绕弯子反而造成尴尬别扭,令对方莫名其妙。开门见山地提问可以使得采访气氛直率坦诚。
这是最为理想的采访状况。但这并不意味着记者只要一发问,对方就会一下子把你所有需要了解的事实全倒出来。要注意两种情况:第一种,一些善谈者滔滔不绝的谈话可能使记者在采访中失去主动引导。这就要适当地给对方以暗示,逐渐把话题引入正题。第二种,善谈者在碰到一些较为敏感的内容时,也有可能变得犹豫,欲言还休。这时候,记者应善察言观色,给对方加以适当引导,让对方消除顾虑,畅所欲言。当然,也应注意尊重对方的隐私权,不宜硬性逼问。
2、迂回曲折侧面探
这是从侧面入手,采用启发引导的方法,旁敲侧击,循循善诱,促使对方回答记者的提问。这种情况,一般是在正面问不能奏效的情况下用。
这种方式首先适合于记者不熟悉的采访对象。侧面探往往是从一些一般性的、对方熟悉的话题聊开来。可以先交朋友,从关心采访对象工作、生活等方面入手;也可以先找一个与采访对象能沟通的一事一物,引起共鸣,由此入题。
3、逆向提问反面激
反面激用的是激将法,它从逆向设问,通过一定强度刺激的问题,激起采访对象由“要我谈”变成“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这种方式通常适合于那些不善谈、不屑谈的采访对象。
激问,即问题有较强的刺激性,在充分考虑对方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上,提一些有棱有角的问题,激起对方谈兴。激问法要注意因人而用。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采访对象,过于刺激的问题可能刺伤其自尊心,或者是可能引起反感甚至发火,结果闹得不欢而散。

什么样的问题不宜提

1、不提外行问题。2、不提无准备的问题。3、不提暗示性太强的问题。这样的提问容易失去客观性,一些采访对象可能投记者所好,违心地迎合记者,使采访材料失去真实性。4、不宜提太空洞的问题。

提问还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提问要简洁通俗
记者对每个要提问的问题,事先在其用语的长短上应当精心设计、推敲,宜短勿长,易通俗勿艰涩。因为人的记忆力有限,提问不当,采访对象难以理解,容易前记后忘,以致常常出现这种局面:当记者提问一通后,采访对象只能对记者说“对不起,请您把刚才的问题再重复一遍”“我没听明白,你是问……?”
2、提问要“口”“眼”并用。
很多记者同时到一个现场去采访,写出来的报道大不一样,除了基本水平以外,主要就在于会不会或善不善于用眼睛采访。当然,用眼睛采访是配合用“口”提问的,不然,如果只用眼睛就能窥探到采访对象的全部,采访艺术也就不存在了。“口”、“眼”并用意在强调观察得深、观察得细,力求生动、逼真地反映出事物的本质来。
3、提问结束要回顾
采访进入收尾阶段,常常容易松懈,匆忙了结,“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其实在结束提问时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能忽视:a、向采访对象复核材料,力保准确无误。b、回头看看,是否有遗漏的问题。c、征求采访对象的意见,特别是比较重要的报道,双方议论或讨论一下,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记者事先准备再充分,毕竟不是内行,有些东西需要采访对象补充,解释。
说到底,提问是一门艺术,运用起来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02
三联生活周刊的苗老师,提了好记者的三个条件.其实平常做人,也一样.

第一,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要有沟通的能力,能听懂别人说什么,还能让别人愿意和你说话;
第三,要对文字有感觉。

另外,还有一句话,可选择用之:什么叫好记者,能迅速掌握情况的就是好记者。而且能互通有无,有协作精神。
许多记者是天生的,就是好奇心,一种发自内心的兴趣,几乎是着魔一般,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刨根问底;另一个重要条件是揭露错误行为,此外,伟大的记者还对平衡和公正有兴趣;还有写作能力,很难获得,一旦拥有就会变成本性的一部分。好记者就像台好相机。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4120938.html?fr=qrl

第2个回答  2008-12-02
说点实际的吧
采访一般分两类
策划性新闻采访和突发性事件采访
其中突发性事件的采访最简单
因为事情就摆在那里
有一些固定套路的问题,比如经过,你看到了什么,怎么看,你怎么认为,打算怎么解决,对你造成了什么影响
策划性的要复杂一些,需要具体分析,找出新闻点,需要多加锻炼才能做好。

其实这些都是废话
回到你的问题上
怎样像记者一样采访
很简单
首先成为记者
要明白记者真正令人尊重的是他们身上所代表的话语权
失去这一点,纵然掌握再多的新闻业务也是妄谈
第3个回答  2008-12-07
三联生活周刊的苗老师,提了好记者的三个条件.其实平常做人,也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