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学和佛学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谜信是否存在?

1、分布区域不同:

1)藏传佛教主要集中于西藏、川西、滇西北、青海、甘肃等藏族聚居区,另外在中国的内蒙古以及五台山等地,还有国外的尼泊尔和不丹,也有一定的影响力。经历了元代、清代统治者对藏传佛教的推崇,藏传佛教早已走出青藏高原,在全国的许多地方落地生根。

2)大乘佛教广泛分布于内地汉族生活区:东北、华北、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浙江、福建等。大乘佛教经过南北朝时的蓬勃发展,唐宋各代统治者的推崇,民间信徒的非常众多。汉传佛教深深融入汉地人民的生活,并扎根于人们的思想当中。

2、修习法门不同。

1)在藏传佛教信众中,密咒(又称真言,如“嗡嘛呢呗咪吽”)是修习法门。藏传佛教教义特征为:大小乘兼学,显密双修,见行并重,并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点。传承各异、仪轨复杂、像设繁多,是藏传佛教有别于汉地佛教的一个显著特点。

2)汉传佛教中常见的念诵“南无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大乘佛教注重信仰与实践,强调实事求是,因地因人制宜(四悉檀),大乘佛教灵活开放、慈悲平等、普度众生、贴近生活。

3、供奉神像不同。

1)藏传佛教的寺院供奉的那些神像(包括唐卡一类的画像),样子都比较凶恶。藏传佛教吸收了相当一部分苯教的内容,所以在藏传佛教供奉的神佛中,很多都显得凶神恶煞。

2)汉传佛教寺院里供奉的佛菩萨则比较和善。汉传佛教所供奉的那些神佛,经过儒家文化的熏陶,变得温文尔雅、慈眉善目,就以一副和善的面目示人。

扩展资料

佛学的精髓是:佛教的一心

一心在佛教有许多名字:真如、自性、法身、实相、佛性、法性、如来藏、圆成实性、本来面目、本地风光、大圆镜智等。一心的真谛不可思议,不可思即禅宗的“动念即乖、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的“开口便错、言语道断”。

在此,只好引用莲池大师的话作一个牵强的比喻:“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

佛学精髓的主要表现:

1、众生平等。

这个众生,包括一切生命,还有六道、十法界里面的所有个体,大家一律平等。有了众生平等这个前提,大原则,才有普渡众生,才有大爱大觉。

生命对于每一个生灵都是宝贵的,万物皆有灵,而人最有情。佛教主张用慈悲之心善待宇宙万物,主张万物共生共荣,只有这样才能把众生的国土变成佛国净土。

2、因果报应。也称因缘果报。

佛教认为,人生在世,做了什么事,种了什么因缘,一定会有相应的高度联系的结果回应。只是报应的时间点,可能有不同。就会得什么样的果。佛教讲三世因果: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这是三世因果,不是一生一世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藏传佛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乘佛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6
藏学,是指研究、整理藏民族的生活、历史、习俗、宗教、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社会人文学科,藏传佛教的研究只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藏传佛教不完全等于佛学,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但是佛学可以涵盖藏传佛教。 喇嘛是特指藏传佛教的僧人,和尚特指汉地佛教的僧人,喇嘛和和尚都是信仰佛教的信徒,所研究的经典大部分是相同的,但是有很多是藏传特有的内容。 除因为藏传多密法,汉地多显法外,还有很多古代印度的经论并没有都翻译成汉语,却有一些因为地域接壤,被翻译成藏语而流传藏地,成为佛教经典中有意义和价值的补充。 由于佛教在印度已经基本消亡,古代的经典多已散失,所以现代佛学研究的三大参考来源是:一、汉地翻译的佛教文献;二、南传巴利语系的佛教典籍;三、藏传佛教中的历代经论。 藏传佛教比较重视基础的内容,一些汉传佛教不太重视的所谓小乘经论都是喇嘛们必须学习并熟练掌握的。 迷信是存在的,就像人们迷信科学一样,以前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正确的,最近又持怀疑态度,等等……在没有定断前都说是迷信,西方以前说中国人说的穴位是迷信,现在西方还不是承认是存在的,诸如此类多得说不完,那你还能是迷信不迷信这话题嘛,只能持怀疑,不能轻易下定论。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25
藏传佛教是佛学的其中一个分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