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历史事件,是否真的存在?如何评价吴三桂的历史抉择呢?

如题所述

就在这一年正月,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农民军,仅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就从陕西的西安杀到了北京城下。而就在北京城被李自成攻破之时,崇祯皇帝留下了那句经典的“皆诸臣误朕”的感慨,随后在煤山自缢,正统明朝就此灭亡。

尽管在此前,崇祯皇帝已经加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并命令吴三桂放弃关外全部领地和据点,火速驰援北京。只是吴三桂从宁远到山海关这120公里,足足走了14天,如此缓慢的行军可以说是坐视了北京城的沦陷,明朝的覆亡。而在吴三桂听到北京城被攻破的消息之后,也没有再向北京进发,而是折返回了山海关做着新的打算。

此时摆在吴三桂面前的有三个选择。

其一,投降北边的清朝。

其二,投降李自成的大顺政权。

其三,一路向南冲破李自成控制的直隶和山东地区,与南方的军队进行汇合。

而最终吴三桂选择了投降李自成。

首先,李自成对于吴三桂给予足够的重视。

在此期间,李自成以劳军的名义,向吴三桂的部众送去了四万两白银的军饷,并且额外送给了吴三桂一万两,以示优待,同时许以了吴三桂高官厚禄,这些条件也让吴三桂感到了一丝欣慰和心动。

其次,吴三桂也必然会担心其在北京的家人安全。

此时包括吴三桂的父亲在内的一家三十多口全在北京,并且全部成为了李自成的俘虏和人质,吴三桂也不得不为他们的人身安全做着考量。

再次,投降李自成,对于吴三桂来说也是最为现实的做法。

往南最不合实际,不仅仅是因为南方消息全无,并不能够接应协同,相当于踏上了一条未知之路,同时,冲破李自成的重重防备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况且他的军队数量也极为有限,并不具备硬拼的实力。

投降清朝,从吴三桂所接受的“华夷之辩”传统教育上,让其难以接受,况且吴三桂与清朝之间征战多年,双方结怨已深,这时的吴三桂必然对于投降清朝有所排斥。

而投降李自成,先不说此前吴三桂并没有与李自成相接触与对抗,至少政权的班底是中原汉族王朝,没有“华夷之辩”这层芥蒂。当然,实际上,李自成严格意义来说是党项羌人的后裔,也不算是正统的中原汉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5
不存在。吴三桂的历史抉择是错误的,他不该这么做,最后反而葬送了自己。
第2个回答  2020-10-15
是真的存在的,吴三桂听说李自成抓了他的妃子陈圆圆,非常生气,于是攻打李自成。我认为吴三桂的的抉择对历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有功有过。
第3个回答  2020-10-15
一般来说是不真正的存在的,其实这只不过是他自己一个借口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