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这是怎么做到的?

如题所述

据小编查阅了一些资料才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它的目前飞行状态良好,能源平衡、工况也正常,地面测控跟踪很稳定,飞行控制和数据接收可以有序通畅进行,各项工作都在顺利地开展下去。探测器已经脱离了地球引力影响范围,已经进入了行星际转移轨道,飞离地球超过了150万公里。

于2020年7月27日时,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离地球约120万公里左右处,利用了光学导航敏感器进行拍摄黑白地月的合影。在图片当中,大的新月状球体是地球,而小的新月状球体是月球。当天,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的光学导航敏感器在离地球120万公里处进行拍摄,同时也向地月家园说了一声再见。天问一号是利用了光学导航敏感器对地球、月球成像,然后获取了清晰地月合影。在这幅黑白的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都呈现为新月状,两者在茫茫宇宙中相互陪伴,相互凝望着对方。

探测器在太空中,就像是轮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上一样,不过不同的是在于飞离地球后是没有卫星导航系统指引的。并且与传统的无线电导航不同的是,光学自主导航是可以通过图像目标识别和特征提取,进行完成位置、速度等导航信息的获取。这个技术,也是支撑着我国未来能够进一步走向宇宙更远空间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基于地面无线电导航实现精准定位的基础上,研制团队还给探测器配备了光学导航敏感器,并且对深空探测相关光学导航方法进行工程验证。这个光学导航敏感器被安装在探测器上,是可以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通过对火星的成像,利用火星图像进行计算火星的形心位置和视半径的大小,结合估计算法获取到探测器相对于火星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此次的地月成像就是由光学导航敏感器自主曝光进行拍摄完成的。

光学导航敏感器就好比是探测器的“眼睛”。有了这双明亮的“眼睛”,探测器也就有了自主的能力,可以自己看着方向飞向前往目的地。

对于探测器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八院研制团队还将装有长焦镜头的导航敏感器当作成一只“千里眼”,最远可以在1000万公里的距离进行识别火星,还能自主地适应火星从点目标到面目标、从弱目标到强目标的火星图像提取,从而实现即使是没有外部的导航信息,也能够在深空飞行中,自己找到前进的道路方向。

有了这一双明亮的“眼睛”,“天问一号”就可以看着火星进而再踩下“刹车”。这种光学自主导航技术也将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的开展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30
这次拍照,是运用了光学导航敏感器,在探测器飞往火星途中对地球进行拍摄,同时运用地面无线电导航技术,将数据传回地球。
第2个回答  2020-07-30
运用光学导航敏感器拍摄,得到月球和地球的图像,通过成像的原理来合成。
第3个回答  2020-07-30
天问一号探测器传回地月合影,这是因为天问一号自带小型摄像头,可以将观测到的景象实时传回地球控制中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