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学三大境界是什么?

如题所述

日本美学三大境界是物哀、幽玄、侘寂

1、物哀是日本中古散文里的一种氛围;“物哀”属于唯美,庭院里风吹过,樱花下落的瞬间,色彩更明亮;物哀两个字拆开,物是所观赏之客体,哀是审美情感。但是“哀”在这里又不单单指悲伤一种情感,它是多样的,“凡高兴,有趣,愉快,可笑等”都可以称之为“哀”。

2、幽玄源自老庄思想与佛法,是日本中世韵文的精神,韵文包括了和歌与能剧;“幽玄”属于崇高(壮美)的根本上的美,昏暗之中出现一束光,静谧的光影;

幽玄指的是一种境界较高的美,深奥,优雅。它将物哀中官能的美,更加转化为一种精神的内在。意喻人所无法通过理性和知识获得的某种类似本质本源的东西。简单地讲,类似于禅的空寂。

3、侘是源自茶道的一个特殊概念,是舍弃一切奢华装饰的平淡朴素之美,侘茶说的便是这样的茶道本质,寂则是沉静之中带着孤寂感的境界,一种心境。“侘寂”是气质导出的美,赏庭院中的枯山水,此地虽无山无水,于质朴中体悟自然,禅意。

扩展资料:

日本美学简介:

在日本产生和演化的,以“艺道”为传统,并逐渐与西方美学思想的研究相结合的美学理论的总称。日语的“美学”一词来自德语的“asthetik”。

19世纪中江兆民最先使用了这一术语,20世纪20年代之后,随着西方美学在日本的传播,日本开始系统研究美学问题。从那时起,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日本正式确立。日本在翻译和诠释西方美学著作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与日本传统美学思想相结合的日本美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2

物哀、幽玄、侘寂,“物哀的感情是一种超越理性的纯粹精神性的感情”,一定程度上是个体体验,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物哀美’是一种感觉式的美,它不是凭理智、理性来判断,而是靠直觉、靠心来感受,即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的美。”

当用“言传”时,物哀不等同于悲哀。而当以“意会”时,它又确实表达了一种隐隐约约的有时甚至是极深极痛的哀情。

扩展资料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主要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美学领域,将中国作为技能的“艺”和作为理法的“道”结合起来,形成了关于“艺道”的思想。和歌曾被看作是艺道中最主要部分。

藤原俊成(1114~1204)著有《千载集》,其子藤原定家(1162~1241)是《新古今集》的撰写者之一。他们认为技能的训练固然十分重要,但只偏重技巧,理法或“道”便会减弱。于是主张超越单纯技能方面的训练,追求内在性的修养,以达到“幽玄美”的境界。

在戏剧方面,观阿弥(1333~1384)完成了能乐的理论,其子世阿弥又使之更加洗练,写下了《风姿花传》(1400~1404)等约20部能乐论书,大大发展了艺道思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