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的关系

如题所述

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的关系,是即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物质生活、精神文化和家庭婚姻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传统,是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风尚习俗,它反映了民族的特点和形式,反映了一个民族共同的心理感情,是构成民族“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质”这一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风俗习惯具有传承性、社会性、自发性等特点,是民众自发重复的行为,由某些指令所规定的行为在演变为民众自觉行为前,虽已广泛流行社会,也不能列入风俗习惯之范围。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虽然对于信仰它的民族的社会生活各方面有着深广的影响,与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其与民族风俗习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在几乎全民信仰宗教的民族里,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节庆、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等风俗习惯虽不属于宗教教义教规,但由于宗教属意识形态的范畴,它会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使某些久远的风俗也掺杂了些宗教的色彩。例如:土葬是许多民族普遍采取的对亡人的埋葬方式,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由于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与其他民族就有一定的不同。又如:住房是各民族人民所必需的,由于民族风俗习惯的不同和生活地域条件的不同,建筑风格各异,但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住房从建筑形式,到装饰装璜,除有自己的传统特点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或多或少带有些伊斯兰教的特色。但从新疆南、北、东疆同一民族的建筑、装饰装璜看,仍有很大区别,如伊犁地区离俄罗斯近,就不难看出或多或少受俄罗斯建筑风格的影响。再如我区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如:“那吾鲁孜节”是辞旧迎新的喜庆活动,本与伊斯兰教无关,但由于这些民族信奉伊斯兰教已久,这类传统的民族节日中,也能看到伊斯兰教的影响。
有些民族风俗习惯来源于宗教,但随着历史的进程,逐渐演变为民间的普通习俗。汉族的“腊八节”和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应属于这类风俗习惯。“腊八节”是汉族人的传统节日,时间是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初八,十二月是腊月,故谓腊八。这天是佛成道的日子,也叫成道节,相传释迦牟尼成道前,游历名山大川,探求人生哲理,十二月初八走到比哈尔邦的尼连河附近,累饿交加栽倒路旁,一牧女见状供给午饭,使其得以静坐菩提树下,得道成佛。此后,佛门弟子便于腊八诵经、熬粥供佛,以示纪念。由于民间争相仿效,久而久之“腊八节”吃腊八粥相沿成习,人们忘却了“成道节”这一名称,“腊八节”也失去了宗教的色彩。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源自萨满教的祭敖包,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夏秋季择日举行,现在已失去了萨满教的色彩,节日主要活动有摔跤、赛马、射箭、歌舞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增加了物资交流、贸易洽谈、招商引资等内容,活跃了农牧区文化生活,促进了蒙古族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宗教与民族风俗习惯关系错综复杂,联系密切,但他们毕竟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的不同区别在于:
(一)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宗教信仰更具有广泛性。每一个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都有自己的风尚、习俗,内容丰富多彩,充分反映了各民族的特点。而宗教对于民族或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主要局限在宗教教义教规范围内。以汉族为例,同一民族中有人信仰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多数人不信教,信奉不同宗教的群众生活习惯只是部分因受宗教教义教规影响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大多数风俗习惯同不信教的人是一致的,这些受宗教教规影响而带有宗教色彩的生活习惯,因为有很强的指令规定性,并未成为民众的自觉行为,因此根本就不是汉族的风俗习惯,也不能反映汉民族的特点。多民族信仰的同一种宗教,教义教规都是一样的,但这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同是几乎全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的我国维、哈、回等十个少数民族,他们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的风俗习惯是各不相同的,虽然他们的信仰是一致的,由于受宗教的影响,他们的部分生活习惯已趋于接近,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风俗习惯分别出他们是哪个民族。如这些民族在服饰上就各有自己的特点。
由于生活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同,同一民族的风俗习惯往往也有很大的差异。这方面突出的例子就是汉族,南方与北方、山区与平原、海岛与大陆、省与省之间风俗习惯就有很大的不同,有些甚至同住一个地方仅隔一条河或一座山,风俗习惯就有许多不同之处。我们新疆的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南疆与北疆、地区与地区间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二)宗教自形成后其本质和教义、教规基本就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而民族风俗习惯则随着各民族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科学及文化的发展逐渐发生着较大的变化,一些被淘汰了,一些有了进步和发展。汉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历经两千多年沧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封建迷信的成分被淘汰,健康、文明、喜庆的成分传承下来,并得到发展,真正成了人民欢庆的节日。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过去是祭山神、路神的,被封建王公贵族所把持利用,现在则成了促进民族团结,丰富民族文化生活,促进经济发展的盛大集会。
(三)宗教是颠倒的世界观,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它带给人们的是对生活、自然的失望、绝望、无可奈何,是对“上帝”的依赖,对“来世天堂”的憧憬。它对社会的作用总的来说是消极的。而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里虽然也存在消极、落后的东西,但多数还都是健康、积极、向上的,而且随着各民族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那些消极落后的东西会被不断的逐渐淘汰,进步的、积极的风俗习惯将不断得到发展、继承、发扬光大。各民族优秀的风俗习惯在过去和现在都对民族经济和文化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辉煌历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