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求职回复率不及国内毕业生,对此你怎么看?

最近,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海归”回国求职时收到回复的几率,甚至还不如国内普通大学的毕业生。

对于企业来讲,花的都是企业自己的钱,他们不需要海归的名头来为自己撑门面,最实用的才是最需要的,我一个普通大学生就可以干的岗位,我何必去用个海归呢?多掏钱不说,还不一定用的顺手。

我有个本家的小叔,曾经在日本留学5年,刚刚回家时心气也是很高,给自己找工作定了个“三不原则”,一是非一线外企业,或者国内超级大公司不去,二是非北上广深不去,三是年薪低于30万不干。心气非常之高,而且他还非常鄙视那些拼了命往国企里跑的同学,更不屑于考公务员和事业编。

人如果有本事,那么这种要求是实力的象征,也是人的底气,但若没那个金刚钻,那么就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了。我这个小叔有点水平,但就是心气太高,所以回国后一年多都找不到工作,天天飘在外边玩,家里人看着都火大。后就把他强制性的叫回青岛,安排进一家对日工作的外贸公司。

按说对日贸易应该是他的强项,熟悉日本熟悉日语,可他呢,干了没几天,这看不惯那看不惯,但实际工作还不会,到最后还是啥也干不成,下来之后又连续在家玩了三年多。家人肺都气炸了,后来迫于现实压力,家人给他找了一份政府安全监察员的工作,每月到手工资还不到3000元,现在整个人一天昏昏沉沉的,快四十了还是单身。

其实,很多企业并不需要海归,他们就需要一个普通的工作者,而那些真正的需要海归的单位,海归们往往又缺乏与之对应的技术。说白了,就是海归不少,但中用的没有多少,已经丧失了企业对他们的信心和期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15

作为一个海归求职者,2019年的春招对我来说真的不太美好。所以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真的感触良多。对于海归回复率不高这事情,有我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对海归的偏见。

首先,说说我自己在市场上的劣势。因为我是韩国留学生,含金量不高,硕士最后一年忙着写SCI论文,没时间实习,就比国内同学少了实习经验,而且通常国内是提前一年找工作,但这一年我在国外,真的很难找工作。

再说说社会的偏见吧。因为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那种家里有钱,混学位的,很多企业分不清哪些是野鸡大学,哪些是名牌大学。大部分不了解的人只知道一些名校,牛津剑桥斯坦福,排外的大学就觉得是野鸡,赤裸裸的被鄙视了,我的学校在韩国是很有名的好学校,跟当地人说我是某大学,他们就说你一定成绩很好吧,但是这所学校,在国内没有人知道。

因为这些外界自身的原因,我网申的公司全部挂了,只能去现场招聘会,我内心压力巨大啊。再加上错过秋招,春招岗位少,留学只认英美,我就感觉自己辛辛苦苦白读了个书。

我还有一个美国的朋友,他也有类似的经历,秋招回国找工作,学软件工程的。他投了好多公司都被拒了,最后只有一家收了他。他这么好的条件,我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第2个回答  2019-04-16
国外渡过金的海归和国内毕业的大学生在薪酬上肯定会差一些,再加上国内大学出来的学生也很优秀,所以回复率不及国内毕业生...
第3个回答  2019-04-15
如今“海归”已经不再新鲜,甚至还有些贬义的感觉,就好像混的好的都留在国外,混的不好的才回来一样。很多人都像你一样,想算一笔账,看看留学到底划不划算。

其实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好像几十年前,大学生是个稀罕物,可如今遍地都是大学生,如果现在有人问:“大学生就业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现在上大学是否划算?”可能会被人嘲笑吧?因为从长远角度来说,如果一个人有条件上大学,那么上大学一定是划算的。

留学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一样的,只不过现在的海归留学生还不够多,还不像大学生那样多。很多家庭还没法像支持一个国内大学生一样轻松地让孩子出国留学。所以很多人才会想着算一笔账,看看花出去的钱划不划算。

我的观点是,如果家里有条件,本人也有意愿出国留学,那么出国留学就是划算的,留学就像在国内上大学一样“正常”。留学生活会全方位锻炼你的生活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国内上大学,再远也是在中国,有困难的话家人还是有希望照顾得到的。但是在国外就不一样了,父母够不到你了,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这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不是很有挑战性呢?至于留学会给你具体带来什么,别人都说得很详细了,我只想告诉你别把留学当成一桩买卖,就像你从不把在国内上大学当成一桩买卖一样。有条件,有意愿,那就出来看看吧。
第4个回答  2019-04-17
首先来说,这是国内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国家实力的进步,让我们不在崇洋媚外。
其次来说,海龟普遍自视甚高,所以一来不易管理,二来薪资要求更高,三来对工作环境也更为挑剔。
再者来说,举个例子大家就都能明白,我就招个保安,你那么高的学历有啥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