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AVB)斑点花叶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如题所述

病毒名称:滇芎B病毒Arracacha virus B-ocastrain(AVB-O)。

分类地位:线虫传多面体病毒属Nepovirus,豇豆花叶病毒科Comoviridae。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0.018.0.83.001(AVB)。

病毒异名:Arracacha virus B oca strain。

病毒提纯:昆诺藜、番杏或克里夫兰烟病叶,加氯仿和0.5mol/L(pH7.5)磷酸盐缓冲液(含0.2%巯基乙醇mercaptoethanol和0.05mol/LNa-EDTA sodium ethylenediamine-tetraacetate)混合(按1g病叶∶1ml氯仿∶2ml缓冲液),匀浆提取,PEG沉淀,3遍差速离心,每千克病叶制备的提纯液,测得A1cm,260nm为150units。

病毒理化特性:

①病毒粒子:球状,直径26nm,沉降系数126S,A260/A280为1.80(strain T),1.85(strain O)。

②核酸:单链RNA。

③蛋白:外壳蛋白2组分,分子质量大的约26000u,小的约20000u(strain T)和22000u(strain O)。

株系:AVB有两株系,从Arracacia xanthorrhiza上发现的T株系,不会侵染马铃薯。O株系(oca株系)最早是从Oxalis tuberosa和马铃薯上发现的。这两株系血清学亲缘关系较远(Jones&Kantm1981)。

其他:滇芎B病毒和滇芎A病毒粒子大小、形状和稳定性相似,能同时侵染一株arracacha;但两者无血清关系,只有滇芎A病毒引起昆诺藜和番杏系统坏死症,可予以区别。在安第斯,侵染马铃薯的其他等轴球状病毒如安第斯马铃薯潜隐病毒、安第斯马铃薯斑驳病毒、马铃薯U病毒、马铃薯黑环病毒以及血清近缘的烟草环斑病毒的马铃薯印花株系都与滇芎B病毒不同,它与它们血清不相关,侵染鉴别寄主的症状不同,只有最后3种病毒类似滇芎B病毒引起墙生藜系统坏死,而它们都不像滇芎B病毒能导致墙生藜系统坏死(Jones,Fribourg&Slack,1981),并且都不曾报道侵染oca。曾将AVB-O归入线虫传多面体病毒组,但有异议。AVB可能是新的病毒组的代表成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