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与普通话有哪些不同?

如题所述

粤语,又叫做白话、广东话、广州话、粤方言等,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种声调语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粤语根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语言。

在学术界,粤语是除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语言。粤语使用的范围很广,以珠三角为中心,在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等地,以及外国华人社区都广泛使用。

而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不仅是现代汉民族的交际工具,同时又是国家法定的全国通用的语言。也就是说,它在全国范围内通用,包括民族自治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我们知道普通话是一种人为规定的语言,北方方言不等于普通话,北京话也不等于普通话,也就是说汉语方言中没有一种方言可以与普通话划等号。因为北方方言区人口占绝大多数,北方方言理所当然地要在普通话中体现出来。普通话是一个大熔炉,可以海纳百川,不同程度地吸收了各种方言的词语,也吸收了很多粤语的方言,如"单车"、"的士"、"沙发"等。

普通话的声调比较简单,只有阴、阳、上、去四声,而粤语的声调相对复杂。而粤语有九声六调: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中入、阳入。由于读音与普通话差别比较大,初次接触粤语的北方人,仿佛听到外国语言一样,很难听明白。

民间传闻,中华民国成立之时,粤语只差一点点没有成为"国语",输给了北方方言,因为粤语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够广,使用的人也不够多。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普通话,粤语受之影响颇深,以致在中国大陆粤语分布区的许多年轻的一代不懂得一些专门名词的粤语读法。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东人,我对此深有体会。这么多年来,在学校没有正式接受过有关粤语的系统教育,很多粤语词只知其声不知其字,一些生僻字就算标出粤语读音也不知道怎么读。我认为这是作为一个广东人的悲哀。

粤语是一笔宝贵的语言财富,对研究某些古代典籍起到重要作用。与普通话不同,粤语是有入声字的,对研究格律诗很有用,最起码节约了一部分查工具书的时间。为了语言的多样性,我们亟须保护包括粤语在内的各种方言。

由于近代以来,粤语地区比较开放,经济比较发达,很多人移民到国外,粤语也在国外落地生根了。在外国,粤语的地位不在普通话之下,当然港澳的同胞功不可没。他们大量制作以粤语为语言的流行歌、影视剧在海外传播。

的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怎样,粤语是汉民族方言的一种,而不是独立的语言。我是坚决反对把粤语作为一种独立的语言的。如果说粤语是独立的语言,这是可大可小的问题,往大处说是分裂祖国,往小处说是割断了粤语的根。

语言是变化发展着的,存在就是合理。无论粤语、普通话、还是其他的方言,都是财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要好好继承和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7

粤语是秦汉时期的汉族母语(北方的中原雅言)传播至两广地区与当地古越语相融合,产生一种方言,是为一种属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通行于两广、港澳境内和海外粤语华人华侨区,在美洲华埠被称为“唐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普通话作为联合国工作语言之一,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首选语言。

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主要有三点:

一、语音(声母/韵母/声调等)
1、声母的区别:普通话有翘舌音zh、ch、sh、r,而广东话没有。
2、韵母的区别:广东话有韵尾为 m 的鼻韵母,还有韵尾为 b、d、g的韵母(即入声韵尾),而普通话没有。
3、声调。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广东话有九个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下阴入、阳入。

粤语的声母遵循古音原则,与普通话很难扯上对应关系,但多少还是有的,比如说:除了“荣”之外,所有普通话里读 r 声母的字在粤语里的声母都是 y。粤语 f 声母非常多,一般普通话里 h 声母多数在粤语里转化为 f,但也有部分张口呼(即 u 系韵母)转化为 w;也有普通话的 k 声母带张口呼(即 u 系韵母)如“苦”“库”“快”“宽”“款”“阔”等字转化为 f。普通话的 k 声母除了张口呼(即 u 系韵母)之外一般都转化为 h 声母。
二、基本词汇
普通话“哭”,广东话“喊”;普通话“站”,广东话“企”;普通话“睡”,广东话“训”;普通话“看”,广东话“睇”;普通话“吃”,广东话“食”,等等。
三、语法
词序不同,普通话“我先上”,广东话“我上先”。虚词不同,普通话“我正在读书”,广东话“我读紧书”,等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5-20
广东人传说粤语是古代中原古汉语,是雅言,那粤语到底是不是中原古汉语呢?我们口说无凭,用古代诗人的作品为证。
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就有“今也南蛮鴃舌(鴃舌juéshé——比喻语言难懂)之人,非先王之道”,这里的鴃字是杜鹃鸟的意思。就是说,南蛮地区的人说话,就如杜鹃鸟婉转鸣啼,十分难懂;而唐代柳宗元在《与萧翰林书》中这样写道:“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意思是说,(柳宗元初到南方时觉得)湖南和两广人说话很特别,就像鸟声嘈鸣,(时间长了)现在听来已经不觉奇怪,自己已和当地人一样了。
《魏书》中则有以“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来形容广府人的语言和生活习性
第3个回答  2017-12-29
一、地位不同。普通话是民族共同语,是法定的正式场合交际用语;而广东话(又称“粤语”)是汉语的一种方言。
二、使用面不同。普通话全国通行,广东话只在广东、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和香港、澳门通行。

三、语言本身不同。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
一语音不同(包括声母、韵母、声调等)

1.声母不同。最大的区别是:普通话有翘舌音zh、ch、sh、r,而广东话没有。

2.韵母不同。最大的区别是:广东话有韵尾为 m 的鼻韵母,还有韵尾为 b、d、g的韵母(即入声韵尾),而普通话没有。

3.声调不同。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而广东话有九个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下阴入、阳入。

二基本词汇不同。如普通话说“哭”,广东话说“喊”;普通话说“站”,广东话说“企”;普通话说“睡”,广东话说“训”;普通话说“看”,广东话说“睇”;普通话说“吃”,广东话说“食”。等等。

三语法不同。或者词序不同,如普通话说“我先上。”广东话说“我上先。”或者使用的虚词不同,如普通话说“我正在读书。”广东话说“我读紧书。”等等。

有区别的地方很多,因时间有限,无法细述,只说个大概。

广东话 普通话
好耐 很久
成日 整天
肥仔、肥佬 胖子
漏口佬 结巴
靓女 漂亮女孩

1. 动词方面:
广东话 普通话
除 脱
估 猜
搭 乘
辘 滚
抽 提

2. 代词方面:
广东话 普通话
我哋 我们
我咖 我的
呢个 这个
个个 那个
咁 这

3. 副词方面:
广东话 普通话
唔 不
未 没有
唔使 不用 不必
唔通 难道
正话 刚才

4. 形容词方面:
广东话 普通话
为食 馋嘴
阴功 可怜
实净 结实
喉急、喉擒 急
均存 均匀

5. 介词方面:
广东话 普通话
畀 被、让、给
将 被
系度、响度 在
使 用

6. 数量词方面:
广东话 普通话
一只狗 一条狗
一只蕉 一条香蕉
一梳蕉 一把香蕉
一班人 一伙人
一浸烟 一股烟

7. 连词方面:
广东话 普通话
若果 如果
唔单止 不但
不如、不而 不如
抑或 或者
唔论 不论

8. 叹词方面:
叹词是表示感叹、呼唤或应答的词,一般都不与其它词语组合,可是说是独立性很强的词类,广东话跟普通话的叹词狼有很大的分别,例如平常我们最常见,用以表示惊讶的「哗」,在普通话是解作喧哗的意思,并没有叹词的作用。在普通话里最常用以表达惊讶的是「嚄」跟「哎呀」。其它常见的例子如下:

广东话 普通话
吓 嘿
啊 哦
唔 唉
哈哈 嘿嘿
咩 吗
啰 了
架 的
卦 吧
之嘛 罢了

由于以上的材料在某程度上也关于普通话与广东话在词汇上的不同,因此不在我们深究的范围之内,我们主要探讨的是普通话与广东话在句法上的不同。

3. 句法上的差异:
表面上看起来,普通话与广东话在句法上的差异似乎不如语音和词汇上的分别那么巨大,然而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和研究,不难发现原来两者之间也存有很大的分别,而且呈规律化,十分有趣。

9. 词序上的分别:
词序就是指词的先后次序。这里的词序并不是指在词汇中,语素出现的先后次序,而是指在句式中,词类出现的先后次序。在普通话与广东话之间经常出现在词序上的差异,我们可以把这些分别归纳成以下几大类:

1. 副词的位置不同:
普通话与广东话在这个词序上的分别十分明显;在普通话里,副词一定会放在动词前面作为状语,没有例外;然而,在广东话里面,有很多副词是能放在动词后面,例如:

动 + 副 副(状) + 动
广东话 普通话
对唔住,我行先 对不起,我先走
俾多啲啦,咁少既? 多给点吧,怎么这么少哇?
讲少啲啦,讲多错多。 少说点吧,说得多错得多。
等埋佢啲,行慢啲啦。 等等他们,慢点走吧。
你出去先,我要锁门 你先出去,我要锁门

2. 形容词的位置不同
在普通话中,形容词往往是用在名词反作为谓语,然而在广东话中有某些形容词,如:多、少、大、齐等等,经常效在阿词的前面,作为定语,例如:

形(定) + 名 名 + 形(谓)
广东话 普通话
多人唔紧要。 人多不要紧。
好生意啦。 生意好啦。
黄先生几好人。 黄先生人挺好。
大风得滞! 风太大了!
今日真系齐人。 今天人真齐。

3. 双宾语的位置不同
宾语是动词的一种连带成份,有时一个动词可以带起两个宾语,如:「他借我两本杂志。」中的「我」跟「杂志」,这就是双宾语了。普通话与广东话在双宾语的先后次序上刚好相反;在普通话里,指人的宾语在前,指物的宾语在后,构成一名(人宾语)一名(物宾语),而在广东话则刚好相反,指物的宾语在前,指人的宾语在后,构成一名(物宾语)一名(人宾语)。简单来说双宾语在普通话是以「先人后物」形式存在,而在广东话则是以「先物后人」形式存在。

主 + 动 + 物宾语 + 人宾语 主 + 动 + 人宾语 + 物宾语
广东话 普通话
俾一本书我。 给我一本书。
佢俾钱我。 他给我钱。
佢借两本杂志我。 他借给我两本杂志。
你打个电话俾小华啦。 你给小华打个电话吧。
你写封信俾佢啦。 你给他写封信吧。

4. 动补结构的否定式上,否定词位置的不同
在普通话中的动补结构的否定式,否定词「不」往往是在动词之后,而在广东话中,否定词「唔」往往是在动词之前,例如:

否定词 + 动词 动词 + 否定词
广东话 普通话
啲字我唔睇得清楚。 那些字我看不清楚。
嘈得滞,我唔训得着。 太吵了,我睡不着。
我哋唔比得过佢哋 我们比不过他们。

10. 比较句上的分别:
在广东话的比较句中副词往往直接加在动词性谓语之后,用以表示比较,例如:在「高」、「大」后加上「过」;而在普通话上,则会用「比」来表示比较,而且副词一定在动词之后。例如:

甲 + 谓语 + 副词 + 乙 甲 + 比 + 乙 + 副词 + 谓语
广东话 普通话
我高过你。 我比你高。
我大过你。 我比你大。
你到早我十五分钟。 你比我早来十五分钟。
佢交卷先过我 他比我先交卷子。
今年好过旧年。 今年比去年好。

11. 判断句上的分别:
广东话经常以「系……黎架」或「唔系……黎架」来表示肯定或否定,但是在普通话里,我们却不可以直译成「是……来的」和「不是……来的」,因为在广东话中的「黎」只是用以帮助我们判断,而不是拍「来」的意思,所以在这类判断句上的「黎」我们该去掉不译。

广东话 普通话
呢啲系乜野黎架? 这是什么?
佢系学生黎架。 他是学生。
呢啲系玻璃黎架。 这是玻璃。
个公仔系陶瓷黎架。 这娃娃是陶瓷的。

12. 数量词方面:
在广东话里,数量词往往能够在不令别人不能理解的情况之下省去部份词素,例如:

广东话 普通话
百二 一百二十
万七 一万七千

另外,在广东话上,当指示词加上数量词之后,指示词如:「呢」、「嗰」、「啲」等等都可以省去不用,例如:

广东话 普通话
啲野好好食。 这些东西很好吃。
佢畀本公仔书我细路。 他给我弟弟一本小人书。
架车好靓。 这辆车很漂亮。
啲书几钱? 这些书要多少钱?
场火救熄未? 那场火扑灭了没有?

13. 「有」的句式:
在广东话里经常使用「有」来表示强调的语气,在回答问题时往往在动词前加上「有」作为肯定的答复,有时候甚至直接了当回答「有」;可是在普通话里是没有这么的说法的。例如:

广东话 普通话
有打电话。 打了电话。
花有开啊。 花已经开了。
我有参加比赛啊。 我参加了比赛。
有带遮。 带了雨伞。

5. 总结:
其实仅仅以上洋洋数千字的文字,要有系统、有步骤的把普通话与广东话在语法上的差异全面阐释是没有可能的事。本文只是简单述说了普通话与广东话在语法上差异的皮毛;然而在普通话与广东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部份之中,又以语法差异最小。由此可见,研究普通话与广东话之间的分别其实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希望这一篇简陋不堪的文章能成为研究普通话的入门阶,引起您跟我研究普通话的兴趣。

第九节:应该怎样学粤语?
学一种语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北方人常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广东人讲普通话。”可见学好普通话对广东人来说并不容易,不是广东人迟钝,北方人学粤语也会感到同样困难,甚至比广东人学普通话更感困难。广东人学习普通话主要困难是在语音,而对普通话的词汇和语法都比较熟悉,因为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人一般都熟悉民族共同语的词汇和语法规范,但北方人学粤语困难就不仅在语音,还有词汇和语法。因此,当你决心要学习粤语时,你必须有心理准备。
学话的第一步要训练你的耳朵,要把两个不同的音听出区别来。不同的语言具有不同的音素,当你学习粤语时,至少有一半的音是你平生没有听过的。一般人对母语以外的语音不太敏感,不容易把他们分辨开来。如粤语中的鸡gei1,普通话中就没有这个音(粤语中的e与普通话的e不同,它表示短的a音),通常会把它与街gai1混淆。学习时要注意这些音的区别。
学话的第二步是要训练你的嘴巴。有时候你本来知道怎样发那个音,但一说起话来就会不知不觉地发了另一个音,或者说得结结巴巴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口不从心”的情况呢?是因为你对这种语言的发音还不熟练,舌头还不灵活,发音时也会不知不觉地受母语的影响。解决的唯一办法是通过多讲来训练你的嘴巴。
学话的第三步是要训练你的眼睛。在听别人说话时,不仅要听他的音,还要看他的嘴巴,看他的嘴巴怎样动,嘴形是怎样的。例如在粤语中“典”和“点”发音很相似,典din2的发音结尾双唇是不闭合的,而点dim2发音结尾双唇是闭合的,如果你能看出这个区别,你就不会混淆这两个音了。
每一种语言都有它特别的表达方式,只学会字的发音是不够的,还要知道要什么字去表达。例如在广州要买荸荠,如果你说“荸荠”恐怕买不到,因为广东人管“荸荠”叫“马蹄”,即使他知道荸荠即马蹄,也会觉得很别扭。又如广东人说时间时把五分钟称为“一个字”,“四点四十五分”叫“四点九个字”,或叫“四点九”,如果你不了解可能会误以为是说四点九分。因此学习一门语言必须多看、多听、多讲。学习粤语可以看一些粤语的参考书,多与讲粤语的人交谈和请教,也可以听听粤语歌曲或看看粤语电影、电视剧,寓学习于娱乐可能效果会更好。
总之学习语言没有捷径,只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