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西里地层小区

如题所述

本小区位于图幅南部,木孜塔格-鲸鱼湖深大断裂 (昆南断裂)之南广大地区,广泛分布上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组成印支褶皱带,另外还零星出露有中侏罗统鹿角沟组、中新统唢呐湖组、雄鹰台组和第四系。其中中侏罗统鹿角沟组在黑顶山地层小区已描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仅讨论上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 (T3By)。

本群广泛分布在木孜塔格-鲸鱼湖深大断裂之南,向西、东、南延出图幅,属可可西里-南巴颜喀拉沉积盆地 (图2-12)。

该套地层在图幅内东西长130 km,南北宽20~50 km,面积约3 600 km2,为一套沉积巨厚复理石建造,岩石类型少,组合形式简单,主要为砂岩和泥质岩组成。岩性为浅变质岩屑砂岩、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局部地段粉砂岩、泥岩含碳质高。纵横向上岩性变化幅度较小,未见大化石。邹定邦等 (1984)研究南巴颜喀拉三叠系浊积岩,提出属于与开阔海相连的陆缘斜坡坡脚海底扇沉积的认识,并指出:“由于巴颜喀拉三叠系沉积岩在纵横数百公里乃至横向上数千公里范围内广泛出露,厚度巨大,层位稳定,岩性变化小,推测为大规模海底扇沉积”。这种观点与本调查区我们对上三叠统沉积特征的认识一致。青海省、四川省对该套地层研究比较详细,特别是四川省地质调查院 (1999)在松藩-甘孜造山带1:25万区调填图时,在复理石区以海底扇为主旋律,取得较满意效果。本区此套地层研究精度远远低于其他省份,岩石地层作为地质图上表示的最基本的填图单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采用岩石地层填图同时,并积极尝试通过复理石区物源研究,提出海底扇群思路模式来丰富图面信息量。

1981年进行的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将该套地层划为上三叠统桃湖组。青海省在巴颜喀拉山地区研究较详细,1970年,青海区调队通过1:100万区调后,把徐煜坚等在雅江县发现海相含双壳类化石的三叠纪地层 “西康群” 改称为巴颜喀拉山群,后又通过1:20万区调取得的新资料,对这套地层系统重新作了厘定,将巴颜喀拉山群自下而上划为3个亚群,分别代表三叠系下、中、上三统。我们通过区域地层对比后,使用巴颜喀拉山群,这一地层名称代表上三叠统,并根据岩石组合特征自下而上分为5个亚群。

图2-12 巴颜喀拉区三叠纪沉积盆地区划图

1.上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第一亚群 (T3By1

分布在小区的北部,呈东西向不规则带状延伸,出露面积约600 km2。北界以木孜塔格-鲸鱼湖深大断裂与阿尔喀山地层小区黑顶山地层小区分开。其北部与托库孜达坂群、马尔争组为断层接触或被新生界鹿角沟组、雄鹰台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其南与第二亚群为断层接触,在鲸鱼湖一带被第四系覆盖。岩石组合以砂岩为主,砂岩多呈紫红色,常见砂饼和砂球构造。从岩相特征来看表现为浅海相碎屑岩建造。

(1)剖面描述

1)屏障岭ⅩⅩⅩⅠ号剖面南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2)黑牛峰ⅩⅫ号剖面北段(图2-13,其中层号为野外层号)。

图2-13 黑牛峰上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第一、二亚群 (T3By1—T3By2)剖面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2)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

本亚群为砂岩组合,泥岩很少,岩石有浅变质作用,砂岩几乎全为细粒岩屑砂岩、中—细粒岩屑砂岩组成。岩屑砂岩中碎屑分选中等,磨圆度较差,多呈棱角—次棱角状。其成分以岩屑为主,长石、石英较少。岩屑由泥质岩、粉砂质泥岩等沉积岩和火山岩 (霏细岩、英安岩)组成。本亚群的主要岩性为:灰色、灰绿色、紫红色中细粒岩屑砂岩、细粒岩屑砂岩、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局部地段岩屑砂岩与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形成频繁的韵律层。

(3)纵横向变化

从剖面可以看出,岩性以单调灰绿色、灰褐色中—薄层状细粒岩屑砂岩、中—细粒岩屑砂岩为主。在纵向下部为灰绿色、深灰色细粒岩屑砂岩,向上过渡为灰绿色岩屑砂岩夹紫红色泥质粉砂岩、黄褐色泥灰岩,含植物碎片,上部层位为灰绿色、紫红色中细粒岩屑砂岩、粗砂岩。在横向上,岩性较稳定。砂岩多呈紫红色、灰褐色并常见砂球构造可视为本亚群的标志层。

2. 巴颜喀拉山群第二亚群 (T3By2

分布在金钟湖至野狼山一线,近东西向展布,面积约1 400 km2,其北与第一亚群呈断层接触,其南被新生界唢呐湖组、雄鹰台组以角度不整合覆盖。在梨湖、桃湖一带被第四系覆盖,未见顶。

(1)剖面描述

1)雄鹰台西ⅩⅩⅩ号剖面 (图2-14,其中层号为野外层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图2-14 雄鹰台西上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第二亚群(T3By2)剖面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2)黑牛峰ⅩⅫ号剖面南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2)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

本亚群为砂岩、泥岩组合,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灰色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粉砂岩、灰色、灰绿色、灰黑色泥质岩 (随粉砂含量变化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夹细砾岩、含砾岩屑砂岩等。细砾岩、含砾岩屑砂岩多呈透镜体、豆荚状、扁豆体状产出。

(3)纵横向变化

该亚群从雄鹰台西ⅩⅩⅩ号剖面来看,主要为一套海底扇陆源碎屑堆积物。下部为灰绿色、灰色、灰黑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灰绿色、灰褐色岩屑砂岩,向上渐变为灰绿色中薄层状中细粒岩屑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及含砾粗砂岩、细砾岩,下部和上部层位均出现不连续和不完整的鲍马序列。岩屑砂岩中发育水平层理,含砾粗砂岩中见正粒序层理。在横向上,自东向西岩性变化不大,东部砂岩相对含量多些而西部泥岩成分相对增多,含砾岩屑砂岩、细砾岩多呈透镜状、豆荚状、扁豆体状在东西向上断续出露。

3. 巴颜喀拉山群第三亚群 (T3By3

分布在小凤山—花苞山—长蛇岭一线,近东西向延伸,在长蛇岭一带向东南翘起,进入邻幅,图内面积约900 km2,为一套浅海相碎屑岩建造。与巴颜喀拉山群第二亚群、第四亚群呈断层接触,与上覆唢呐湖组呈不整合接触,局部地段遭断层破坏,为断层接触。

(1)剖面描述

火箭山北ⅩⅩⅩⅢ号剖面 (图2-15,其中层号为野外层号)

图2-15 火箭山北上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第三亚群 (T3By3)剖面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2)岩石学组合、岩石学特征

本亚群主要岩性为灰褐色、灰色细粒岩屑砂岩、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泥岩、泥晶灰岩和灰—灰绿色英安岩、安山岩。砂岩中见星点状黄铁矿。

(3)纵横向变化

在纵向上,下部为灰褐色、灰色中—薄层状岩屑砂岩夹深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并见有厚约30 m安山岩夹层。向上过渡为岩屑砂岩、细砂岩、泥岩不均匀互层,泥质成分略有增加之势。在横向上,岩性变化稳定。

4. 巴颜喀拉山群第四亚群 (T3By4

分布在南投河、望湖梁一带,呈西宽东窄,在东沙湾一带尖灭,面积约200 km2。与巴颜喀拉山群第三亚群、第五亚群和唢呐湖组均呈断层接触。

(1)剖面描述

琼浆湖北ⅩⅩⅩⅣ号剖面北段 (图2-16,其中层号为野外层号)

图2-16 琼浆湖北上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第四(T3By4)、第五亚群(T3By5)剖面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2)岩石组合、岩石学特征

本亚群主要岩性为:灰色、灰褐色岩屑砂岩、灰褐色泥岩夹碳质粉砂岩、碳质泥岩。

(3)纵横向变化

从剖面上可以看出,该亚群表现为一套海底扇相陆源碎屑岩建造,下部为灰色中—薄层状中细粒岩屑砂岩与灰黑色粉砂质泥岩形成互层,中部为灰色、黄绿色薄层状岩屑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组成频繁韵律层,夹比大约为4:1:1/3;上部为灰黑色、灰褐色岩屑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以及间断性出现岩屑砂岩为主的岩段。岩石中沉积构造发育,见平行层理、小型交错层理、包卷层理、重荷膜等沉积构造。在横向上岩性变化基本稳定,在南投河一带粉砂质泥岩和泥岩中碳质程度增多。

5. 巴颜喀拉山群第五亚群 (T3By5

分布在蛤蟆湖-玉液湖大断裂以南,呈东西向延伸,出露面积约500 km2,与巴颜喀拉山群第四亚群、第三亚群呈断层接触;在心肺湖、麓角谷等地,见中新统唢呐湖组 (N1s)不整合其上。该套地层遭受了较强的动力变质和热液蚀变,表现为不同程度变质作用,其中以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为主,少量隐晶帘石化,原岩结构都还清楚保留,为一套正常沉积的三角洲相碎屑岩建造。

(1)剖面描述

1)琼浆湖北ⅩⅩⅩⅣ号剖面南段 (图2-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2)桃湖南XLⅡ号剖面 (图2-17)。

图2-17 桃湖南上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第五亚群(T3By5)剖面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区域地质调查报告.鲸鱼湖幅(J45 C 004004):比例尺1:250000

在XLⅡ号剖面西约10 km处,前人在粉砂质泥岩中采集到大量孢粉:蕨类石松纲鳞木目光面大孢属Laerigatisporites sp.,蕨类楔叶纲楔叶目三角锥瘤孢属Laerigatisporitessp.。上两属均为孢子,生态环境反映湿热气候。裸子植物开通目:克拉梭粉属Classopollis sp.,二肋粉属Lueckispovites sp.,阿里粉属Alispovites sp.,宽肋粉属Taeniaespovites sp.,单来松型多肋粉Protohaploxypinus sp.。

(2)岩石学组合、岩石学特征

本亚群主要岩性为:灰黑色粉砂质泥岩、泥岩、灰色、灰绿色粉砂岩、灰色中细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夹含砾石英砂岩。碎屑分选都在中等以上,但磨圆度较差,多呈棱角—次棱角状,结构成熟度低,其成分以岩屑为主,长石、石英较少,岩屑主要由中—酸性熔岩、泥岩、千枚岩及少量灰岩、云母等组成,胶结物主要由泥质和钙质组成。

(3)纵横向变化

从上述描述剖面可以看出,本亚群下部以灰色、灰紫色中—薄层状中—细粒岩屑砂岩与含碳质粉砂质泥岩互层 (图2-18),形成垄岗地貌,砂岩中见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干涉波痕和植物碎片。上部为浅灰色、灰褐色薄—中层状岩屑砂岩夹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和安山岩夹层,安山岩厚约105 m。在横向上岩性变化不大,常见砂岩中发育砂球构造。

图2-18 岩屑砂岩与碳质泥岩互层素描图

(4)时代讨论

调查区内出露的巴颜喀拉山群相当于 《青海省区域地质志》 (青海省地质矿产局,1991)巴颜喀拉山群上亚群,为一套沉积巨厚的复理石建造,岩石组合形式简单,主要为砂泥岩组合。

本次工作时在琼浆湖北、桃湖南剖面获得孢粉化石,经新疆石油管理局周春梅同志鉴定的名单为:Cyathidites,Deloidospora,Punctatisporites,Granulatisporites,Tripartina,Converrucosisporites,Baculatisporites,Verrucosisporites,Apiculatisporis,Raistrickia,Cyclogranisporites,Pinuspollenites,Alis-porites,Araucariacites,Leiotriletes,Cyclogranisporites,Protohaploxypinus,Striatoabieites。根据样品中所出现的这些化石,其时代可能为三叠纪。其中Protohaploxypinus,Striatoabieites多见于三叠纪到二叠纪。因所见化石炭化程度很高,只少数化石能够鉴定,所以无法提供其具体的时代意见。前人在调查区馒头山一带采集到孢粉化石:Laerigatisporites sp.,Classopollis sp.,Lueckispovites sp.,Alispo-vites sp.,Taeniaespovites sp.,Protohaploxypinus sp.等,样品中出现较丰富的孢粉组合,其中裸子植物花粉占50%。组合中出现三叠纪代表性花粉Alispovites,Taeniaespovites。

2001年我们在西邻幅玲珑河—狭床河一带采集到大量孢粉化石,其孢粉组合特征为:蕨类植物孢子占绝对优势 (70.5%),裸子植物花粉次之 (29.5%)。蕨类植物孢子以Osmundacidites等粒、瘤及刺面孢子为主,见有Osmundacidites 16.8%,Cyclogranisporites 5.3%,Granulatisporites2.1%,Verrucosisporites 4.2%。其次是Aratrisporites 9.5%亦具有较高含量,Limatulasporites,Annu-latispora在样品中少量见到,桫椤科的孢子在本样品仍少量出现;裸子植物花粉主要是无肋双气囊花粉,见有Alisporites 3.2%,Podocarpidites 7.4%,Pinuspollenites 5.3%,Piceapollis 7.4%,单沟类花粉Cycadopites 4.2%有一定含量,Quadraeculina零星见到。本组合以粒、瘤及刺面孢子为主,Aratrisporites亦有较高含量,裸子植物花粉次之为主要特征,此组合多见于准噶尔盆地晚三叠世。因此本样品地质时代为晚三叠世。

本区上三叠统巴颜喀拉山群是青海省南部巴颜喀拉群的西延部分,在东邻区青海省上三叠统八宝山群中上部发现海相诺利克期的瓣鳃类:Permophrus emiensis Dulanensis,Yannanophorus boulei等。

另外,在调查区东南可可西里湖幅,马兰山南、饮马湖巴颜喀拉山群顶部砂岩组采获了大量双壳类化石Arcomya? cf. longa Zhang,Halobia yunnanensis Reed,Myophoria (Costatoria)mansuyiReed,Plagiostoma sp.,Placunopsi remuensis Zhang,Palaeonucula sp.,Cassianella cf. gryphaeataMunster,Palaeonucula strigilata Goldfuss,Myophoria (Costatoria)cf. mansuyi Reed,Myophoria (Ela-gantinia)Venusta Chen,确认了晚三叠世诺利期地层的存在。在黑驼峰、马兰山北底部砂岩板岩组中采获Leoophyllites pitamaha Diener (皮塔马蛤光叶菊石),而可可西里地区科学考察仅将该区三叠纪地层下限限定在中三叠世。在苟鲁山克措组中采获了大量双壳类化石,时代为卡尼-诺利阶早期。

根据上述化石组合中主要属种时代分布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对比看,其时代应属晚三叠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