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知道杜勒斯计划吗

其中有专门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青年的十项计划

杜勒斯十条
杜勒斯十条又称为《十条诫命》(TenCommandment),是西方旨在针对共产主义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行动守则,包括有以下内容:
1.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
2.一定要尽一切可能,做好宣传工作,包括电影、书籍、电视、无线电波……和新式的宗教传布。只要他们向往我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和教育的方式,就是成功的一半。
3.一定要把他们的青年的注意力,从他们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引开来。让他们的头脑集中于:体育表演、色情书籍、享乐、游戏、犯罪性的电影,以及宗教迷信。
4.时常制造一些无风三尺浪的无事之事,让他们的人民公开讨论。就样就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种下了分裂的因子。特别要在他们的少数民族里找好机会,分裂他们的地区,分裂他们的民族,分裂他们的感情,在他们之间制造新仇旧恨,这是完全不能忽视的策略。
5.我们要不断地制造“新闻”,丑化他们的领导。我们的记者应该找机会采访他们,然后组织他们自己的言词来攻击他们自己。在一些国际聚会的场所,拍摄照片时要特别留意,这是丑化他们的最佳时机。我们要透过一切可能,让他们的人民在无意中发现,他们的领导是丑陋的,怪模怪样的,卑鄙的和污秽的。
6.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传扬“民主”。一有机会,不管是大型小型,有形无形,就要抓紧发动“民主运动”。无论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不断地对他们(政府)要求民主和人权。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断地说同样的话,他们的人民就一定会相信我们说的是真理。我们抓住一个人是一个人,我们占住一个地盘是一个地盘,一定要不择手段。我们的商业机构和人员,都绝不能以占据了商业市场为最后目的。因为商业市场会转眼就失去的,如果我们没有占领政治市场的话。
7.我们要尽量鼓励他们(政府)花费,鼓励他们的信用,使他们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只要他们对物价失去了控制,他们在人民的心目中就会全垮台了。
8.我们要以我们的经济和技术的优势,有形无形地打击他们的工业,只要他们的工业在不知不觉中瘫痪下来,我们就可以鼓励社会动乱。不过我们必须表面上非常慈善地去帮助和援助他们,这样他们(政府)就显得疲软。一个疲软的政府,就会带来更大更强的动乱。
9.我们要利用所有的资源,甚至于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足以破环他们的传统价值观。我们要利用一切来毁灭他们的道德人心。摧毁他们的自尊自信的钥匙:就是尽量打击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
10.暗地运送各种武器,装备他们一切的敌人,和可能成为他们的敌人的人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0-14
资产泡沫 杜勒斯计划
作者:曾传传 2007-11-03 19:06:28
标签:

来莫斯科快两个月了,一直瞎忙,也没有什么好心情。
我不喜欢莫斯科,对中国人来说,这是一个冷漠、危险的城市。这儿生活与国内和乌法相比有很大不同。首先是为了到学校上课,每天两三个小时花在路上。其次是生活习惯不适应。早上为了赶8.40的课,6点就得起床做早饭,这么早在莫斯科是找不到早餐的,得到10点学校食堂才营业。中午没有休息,12点下课,12点15又上课。吃饭根本来不及,而且食堂的排队的队伍总会让我想起春运时的火车站,让人望而生畏。三是气候不好。天老是阴郁的,下雨就没个完。四是莫斯科市民的极端民族自尊心让我们很反感。这里别说友好,甚至很少能碰到礼貌的人。但只要别被光头党找麻烦,能安全回国,我就谢天谢地了。俄国人对中国人态度差,是有原因的。80年代初,整个世界都对中国印象很好,因为当时经过层层选拔的优秀的知书达理、勤奋聪明的公派留学生征服了当地人。而后来,随着出国务工、做生意的商人和自费留学生的增多,中国形象大幅下跌。在俄罗斯,败坏中国形象的首先是九十年代中国的假冒伪劣产品,第二是素质急需提高的小商人,第三是不懂事、不注重维护形象的部分自费和公派留学生(当然不是全部,请不要对号入座)。我在莫斯科见过一些素质很差的留学生,在国内没有考上大学,只好花钱到俄罗斯来拿学历。再次强调只是部分。也有不少品学兼优的自费留学生。有些留学生,奇服异装,大声喧哗,从不让座,没有礼貌,令路人侧目,不学习也从不上课。这些人的存在无疑严重损害了整体中国人的形象。这是一方面,但如果俄国人因为部分中国人的形象就对整体中国人反感,只能说明这个俄国人也没有素质。
美元是一路狂跌。我们去年到乌法时,美元兑卢布是1:26.9。现在是1:24.3。美元的贬值和美国的不断降息,不仅让我们的收入大为缩水,而且吹大了中国房地产和证券市场的泡沫。人民币对外升值和对内贬值的奇观就是泡沫的体现。一旦这个泡沫被吹破,倒退十年的说法不是骇人听闻。资产泡沫的危机正威胁着中国,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80年代日本停滞的十年、97年金融危机都是中国的前车之鉴。这些悲剧会不会在中国重演?没有答案,我只知道我们的国家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嫦娥上天了,是一件让中国人特别让我们这样暂居海外的学子为之振奋的事情。但我们年轻人中有一种情绪很危险,这就是盲目乐观的大国情绪,以为中国已经大国崛起了,可以坐享其成了。实际上,我们的路还很艰难。媒体和政府盲目崇拜gdp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而且我们的gdp很大一部分是在华外资企业创造的。一个国家的实力,不是由gdp数字决定,归根结底是由他的科技和制度决定的。清朝的gdp占世界三分之一,但还要被一群小国凌辱、轮奸一个世纪。而现在,情况并不比清朝乐观多少。我们的整体科技水平也许和西方差距在50年以内,但我们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运行规则和西方差距则在150年,和19世纪中期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积累阶段惊人相似。我们还有大量的人口生活在极度贫困和被肆意践踏人权之中。我们有2亿农民工常年住在工棚,靠最简单粗糙的食物白菜、土豆维持生命,他们的子女常年见不到父母,我们数以千万计的劳动力在私营的初级产品加工企业和煤矿里,在奴隶社会般的劳动制度下,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是他们用血和汗支撑起我们的gdp。而且,严重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公、司法腐败、生态危机以及外部军事威胁等,像一根根导火索等待着火星。你只要看看官员和富人过的什么日子,再看看城乡贫民、民工过的什么日子,你就会明白我并没有耸人听闻。内战和动乱的最大受害者是老百姓,但老百姓从来不害怕内战和动乱。因为他们已经是体制的最大受害者。我们有或即将有稳定工作的人,是这个体制的既得利益者。
但我们有很多年轻人,包括既得利益者,受西方思想蛊惑,认为必须立即实行全面彻底的政治、经济改革,引进西方民主。民主、改革我赞成,国家要往前行,政治改革必须起步。但大国改革必须特别谨慎,过于激进的政治、经济改革,对我们是有害的,一旦出现混乱,我们十三亿人要共同面对几十年的倒退。世界发展史证明,激进的改革试验无一不导致灾难和专制。苏联放弃社会主义和采纳美国人的“休克疗法”的沉重代价是我们必须要避免的,我们输不起。哲学家李泽厚提出了大国现代化发展四个阶段:经济增长,个人自由,社会公正,政治民主,这些阶段是不可逾越的。我们不能迷信西方的宣传,在世界上,除了我们自己,没有谁会为我们国家着急。在大国关系中,合作是战术,对抗是战略。国家强大了,谁都不敢不高看你;一旦你贫困、内战、弱小了,哪怕你有再先进的意识形态和民主体制,照样被当作二、三流国家,受尽欺凌。苏联解体后,民主的俄罗斯并没有被西方接受和受到尊敬(西方也不屑于兑现解体前关于尊重和援助的许诺),相反,西方趁火打劫,将曾经有资本与西方斗富的俄罗斯打回了二十年前的穷小子。世界发展没有因果报应,我们必须面对这样的事实:在这个世界上,作恶者和强盗的后代享有更富裕和舒适的生活。这是一个信奉丛林法则的世界,从来都是以强凌弱,强者为王。
我们世界石油史的老师是一个对苏联怀有感情的老头子,他上课一般用幻灯演示,有一次把手放在幻灯下,大屏幕上便赫然出现他的一块大金表和一个大金戒指,熠熠生辉。之后我们便叫他“大金表”。他是少有的对中国和中国人友好的老师。下课后,俄罗斯学生要去他那儿签到,我们过去问需不需要签,他说,你们不用,中国学生都是好学生。大金表对学术很有研究,他说他的资料在别的地方不可能找到,都是他一页页自己弄出来的。
他对西方思想对俄罗斯青少年的侵蚀很痛恨。一天上课他给我们展示了臭名昭著的“杜勒斯计划”。杜勒斯曾是美国中央情报局主任,他的计划的目的就是腐蚀苏联的青年。在计划中他写道:“我们用一切我们所拥有的,黄金、物质诱惑,来愚弄和败坏他的人民,我们要在苏联寻找自己人,我们将千方百计支持那些传播色情、暴力和堕落思想的文艺工作者,……首先要从他们的年轻人开始。”(翻译自老师的摘录,我俄语不好,离“雅”有一段距离,不过达到了“信”的标准)
俄罗斯青年是这份计划的牺牲品,我们国家呢?我对西方和现在中国的性开放、滥交、暴力、拜金等思潮很反感。我甚至怀念半个世纪前的中国,那时候人们精神纯粹而高贵、互相帮助,热爱生活,热爱读书,做普通的工作,单纯而快乐。自由是我们想要的,但我以为应该以维持社会的纯洁为限度,否则我们不会得到快乐。提到意识形态,顺便提一下李安的《色戒》。这个片子在莫斯科公映了,我没有看,也不屑于看。中国无耻的的文艺工作者为什么始终摆脱不了谄媚西方的奴性?从被大汉奸踹了的张爱玲到张艺谋、冯小刚、贾樟柯、李安以及一些自封作家的写手等,都是一路货色。这部片子,把历史上抗日女烈士演绎成在汉奸身下求欢的荡妇,宣传投降,鼓吹不义无勇,用肉色抹杀历史的大是非。而且影片出品国为台湾。李安宣称当主办方将出品国改为中国台湾时,他试图退出竞赛。如此猖狂无耻的台毒分子!也许,他们正是被“杜勒斯计划”支持的“那些传播色情、暴力和堕落思想的文艺工作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