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父母的心态决定孩子的未来?

如题所述


最近有网友咨询:“我的女儿刚上一年级,非常粗心,每次的大小考试如果她只要别粗心,那肯定都是满分。可她总是都会犯些小错误,我非常头痛,也好困惑,只要她没考到100分,我的心情就会很差很失望。因为我的时间大多数都花在她的身上,有时我生气时还会打她,但还是没有效果,比如昨天的英文单元考试,她全做对了应当是100分的,但是老师扣了她10分,就因为没有写名字。我女儿也有很多的优点,她非常大气很会懂得分享,也超级听我的话而很有礼貌,非常的善良,很懂得心疼妈妈。”



我听下来,她的女儿已经做得非常棒了,可是家长的这段话仍然流露出内心的焦急和惶恐。最后,我给这位妈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你需要做些改变,尤其是心态,不要太急,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其次是打的方式,我不赞成,有时候打了也没有用,你自己也意识到了,因为名字没有写被扣分这件事,你要多接纳和宽容孩子;三是你的心里除了孩子,也要有自己,听下来你应该是全职妈妈,既要用心教育孩子,也要开心做自己。



其实,类似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关于上面提到的这几点,我已经写过多篇博文进行探讨。本文主要想从家长的心态这个角度探讨,希望能让更多人有所启发。



所有的恐惧、焦虑、急躁和痛苦,归根结底都源自父母的心态。父母的心态,很多时候决定孩子的状态,很大程度上也决定孩子的未来。如果家长心态不好,孩子承受的痛苦往往比家长更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15
1、别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

因为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是过度关注“我”和“属于我的”,所以常常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并时刻反映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放下,日子就能过得轻松自如,工作就能干得心安理得,父母就能做得游刃有余。

孩子不是父母的,而是上帝赐予的,我们只是有机会照顾而已。孩子有自己的人生,我们也有我们的人生。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我们看透了,很多东西就容易放下。

纪伯伦在《论孩子》中写道:“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真正把这段话理解透彻,父母的心态就容易摆正。但要做到这一点,却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不断修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7-07-15

调整焦虑和急躁的心态



曾看到这样一条吐槽的微博:“从新加坡到民丹岛要坐55分钟快轮。乘客八成以上是国内来的同胞。闸门一开,大家争抢着涌向甲板。我听到裹挟在人群中两位老外的声音。一位问:“这船难道不会等我们吗?”另一位问:“不是人人都有座位吗?”被后面的乘客推着向前冲的我,苦涩地回味着这两个问题:手里握着船票的争先恐后的我们,到底怕错过什么呢?”



这种拼命争抢、害怕错过、急不可耐的心态,完全浓缩在乘船时你推我搡的那一刹那。此情此景也早已在养育孩子这件事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是人人都有座位吗?”,多么掷地有声的质问,但我们总想自己的孩子坐在最好的位置,所以才有争先恐后的那一幕。



考试和分数,对于全世界的孩子而言,都是逃不掉的魔咒。但能否把孩子的成长和成绩看得同等重要,能否不唯分数是从,能否给孩子更多成长空间,却是大相径庭的。分数并不会跟随孩子一辈子,但人格和品行却会伴随孩子终身。如果在家长眼中,永远没有所谓的“差生”,把心态放下了,纠结自然就会消失!

第3个回答  2017-10-07

父母的心态对孩子的未来有非常大的影响,如果父母有非常好的眼光,能够给孩子在未来的路上指出一条明路。这样的孩子,这一生的路就会走的非常的顺畅;如果父母的心态比较封建,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前途,会让孩子这一生多走很多弯路,严重的还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认识一个人,他当初高考的时候考上了大学,但是那时他觉得自己家里情况比较穷,不忍心父母花,那么多学费来上大学。然后就说不上大学了,他的父母眼光实在是很差,也没有说一定要让他去上大学,就这样不上就不上了。现在他还在做很辛苦的工作,一个月赚一点点的工资。这个就是父母那短浅的眼光,影响了自己的人生的前途。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知道人生该如何选择的时候,父母就是自己的依靠,可以帮自己指明方向。上面的父母比较有远见,眼光好,就可以让孩子去上大学,自己辛苦两年赚点钱,然后等到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就可以找到一个好的工作。这样孩子也不用做苦力去赚钱,但是这个父母的眼光非常的短浅。他们为的是眼前的省钱,不知道以后要给他的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困扰。这个人每次想起,之前不上大学,父母也没有劝说的时候,心里是很痛的,那是怎样的一道伤痛?不知道这样的父母心里面,有没有体会?不知道,他们心里有没有后悔过,在每个孩子需要父母,帮自己做抉择的时候,父母的目光一定要以大局为重,不能耽误了孩子的一生。用心呵护每个孩子,学会科学育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