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业革命导致实体店完蛋

如题所述

●如果实体店面对冲击不求改变,那么它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如果它也在同步求新求变,不断重新定位目标客户,那么未来仍然一片生机。

●未来网店能否持续发展下去的关键,不是急速扩张、死抱低价不放,而是安全的支付环境、快捷的物流配送以及商品信用保障。

解放观点:“不赚钱,也要堵截京东。 ”近日,一场“中国电商史上规模最大、最惨烈、最全面的价格战”在苏宁与京东商城之间开打。京东CEO刘强东发微博表态“大家电三年内零毛利! ”,苏宁则打算“线上线下一个价”,与网上商城“死磕”。在一些观察者看来,“苏宁傻了”。毕竟论价格,实体店不可能长期战胜网店,现在却以己之短博人之长,您对此怎么看?

陈信康:竞争发展到今天这般地步,已经不存在“傻不傻”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市场占有率。从一般的营销角度分析,企业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虽然前期面临亏本,但是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后,规模经济效应就会产生,前期的亏本也可能渐渐得到弥补。企业之间对前期市场占有率的争夺,常常以牺牲利润为代价,就等着占有率上去的那天再翻盘。所以苏宁一点不傻,占有率争夺从低价打起,恰在情理之中。

解放观点:重新陷入市场占有率的争夺战,是否意味着市场正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陈信康:是的。近几年来,网店的发展势头太好,增长速度成倍上升,销售规模不断扩大,导致实体店的增长放缓,甚至有些出现倒退。毕竟市场就这么点大,实体店和网店此消彼长,苏宁此举也可能意在压一压网店的势头,不然未来一旦大势已去,再挽回将付出更大代价。其实实体的连锁店铺达到一定数目、销售规模达到某种程度,确实有足够的资本通过压低价格进行竞争,这实属正常。

解放观点:但凡家有网购者,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已经学会了在实体店“看样”,回头“上网”找低价。一大批生活用品、小商品店铺已经岌岌可危,现在连家电行业的大佬们都备感压力,舆论纷纷猜测“网购时代即将到来”,实体店真的开始走向灭亡了?

陈信康:说实体店即将灭亡,有点耸人听闻。实体百货公司确实受到了网上购物的严重冲击。不只是中国,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实体店也在逐步衰退。但是灭亡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实体店面对冲击,不求改变,那么它迟早会被市场淘汰。如果实体店随着市场的剧烈变化,也在同步求新求变,不断重新定位目标客户,那么它的未来仍然一片生机。

比如说,国外现在比较聚焦于“生活中心”的概念,也就是融餐馆、游戏城、电影院和实体商铺为一体,适合家庭逛街一日游,这些消费项目和生活乐趣是网店难以取代的。再者,某些生鲜、冷冻食品,也是网店很难经营的。针对特定目标群体开设的实体店,依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尤其一些更看重服务的产品,实体店的价值立即凸显。

解放观点:但是单论家电用品的话,比如买某品牌冰箱,网上买和实体店买,最后都是冰箱的品牌厂商负责送货、安装、售后服务,两者只是付钱方式不同,享受到的商品和服务基本相同,与品牌厂家有关,与在哪里买关系不大。这也许是苏宁如此焦虑的原因:找不出我有你无的独到优势。

陈信康:确实,我们的家电商家只是出租柜台,并不负责包办售后服务,于是和网店一比,本质区别不明显。实体店的优势,从来不在于价格,而在于较好的服务。购物不单单是买东西,更是消费体验的过程,把购物和体验结合在一起,才是实体店的优势所在。

有人会举百思买的例子,说明以服务为优势的百思买,还是水土不服,在我们这里落败了。但是我个人认为,百思买确实代表了未来的大势所趋,它如果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只是家电卖场一般需要一定规模,如密集的网点分布,方便住在四面八方的消费者,都能就近买到商品。这要求前期必须大手笔投入。彼时,苏宁国美不讲盈利,先广布网点,形成规模效益,如此围攻下,仅仅几家百思买自然落败。如果百思买今天能开出二三十家以上的门店,它就不会输。但也许外商投资还是比较顾虑短期收

益,因而没有看中长期的多多益善。

国人对价格非常敏感,但也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开始考虑售后的服务、快递的速度、品牌的质量等因素,不纯粹比较价格优势。所以市场永远都有机会,就看谁能抓住未来的趋势。

解放观点:其实网上购物的未来前景,也颇让人担忧。目前许多网店的低价优势,是以不纳税、不规范经营换来的。未来如果网络购物成为主流,那么注册、登记、纳税等一系列经营规范势必落实。没有了低价优势,网购还会如此盛行吗?

陈信康:网店的优势,除了低价,还包括搜索查找便利等。国外一些标准化的商品,网店和实体店一个价,但是年轻人还是选择网购,为什么呢?图方便。比如要买一把蓝格子的阳伞,你可能跑遍家附近的所有超市和卖场,花掉一整天时间都未必能找到,但是网上只要输入关键字,符合条件的商品一秒钟就会自动跳出来。

所以,即使哪一天,网店失去了价格优势,但是便利性、交互性,依然是它难以被取代的优势。对网店来说,安全的支付环境、快捷的物流配送以及商品信用保障,才是未来能否持续发展下去的关键,而非急速扩张,更不是死抱低价不放。

解放观点:诺基亚和柯达的窘境似乎总是提醒我们:龙头企业越大,面临市场的革命性剧变时,求新求变的反应越慢,最后难免“长江后浪推前浪”。

陈信康:零售业的发展总是从服务多到服务少,再从服务少到服务多,循环往复。这就是“零售轮”理论:业态的发展不断滚动,以符合不断变化的环境、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轮子大方向虽然向前,但是它在滚,也就是说企业的经营方式总是会有一个循环,回到从前某个阶段。

当然,大企业有一种惯性,成功以后不大肯轻易改变,总想抱着原有的竞争优势维持,但偏偏时至今日已经维持不了。所以营销学的大师菲利普·考特勒说:营销的原罪,就在于企业千方百计想开发好的产品,实际上却是顾客不需要的。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以顾客为导向,企业越是追求精益求精,就越是与客户的需求南辕北辙。

有一条基本原则是颠扑不破的:无论网店还是实体店,无论未来的市场发生怎样的时代剧变,唯有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才能笑到最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