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继位以后,皇太后的亲生儿子后来是什么结局呢?

如题所述

道光时期的皇太后,是嘉庆帝的第二任皇后孝和皇后钮祜禄氏,而关于她的两位儿子后来拥有怎样的结局,我们不妨先来看看道光与这位皇太后的具体关系。

嘉庆猝然崩逝,皇后力推非己出皇子继位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61岁的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崩逝。由于事发突然,在此之前并未来得及按照雍正帝当年所定的“密立皇储”制度对外公开皇储的身份。并且,当时那种突发状况之下也来不及回京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密匣,嘉庆随身也未发现另外一份传位谕旨。

嘉庆帝画像

在这种尴尬局面之下,皇后站了出来,力主嘉庆的次子绵宁(皇二子,因长子早夭,故当时实为长子且为嫡长子)先即皇帝位以安定大局。在后人的眼中,看似皇后让嫡子继位合乎情理。但实际上,这位皇后与绵宁并非是亲生母子关系,绵宁的嫡出并未来自于她的脉系。

原来,嫡子绵宁是嘉庆帝的发妻孝淑皇后喜塔腊氏的儿子,早在嘉庆帝尚为皇子之时,喜塔腊氏便由乾隆做主,被赐婚于嘉庆,为潜邸嫡福晋,婚后二人感情非常好,喜塔腊氏也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诞下嘉庆的第二子绵宁。1796年(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清朝史上唯一一次禅位授受大典之上,当86岁的乾隆向37岁的十五子永琰传授“皇帝之宝”时,便同时确立了喜塔腊氏的正宫皇后之位。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朝服像

只可惜,本可母仪天下享万人朝贺的喜塔腊氏在成为皇后的第二年(1797,嘉庆二年)的二月初七便因病去世了,年仅38岁,而此时的绵宁还是个不足15岁的孩子。发妻去世后,太上皇乾隆以嘉庆的名义,以“皇帝中宫不可久旷”为由,在1797年五月封贵妃钮祜禄氏为皇贵妃。为何仅仅是皇贵妃而非皇后,实际上是因为清朝的丧礼所决定。按照规定,皇后去世后,任何妃嫔的晋升和继后的确认都需要等到27个月丧期届满之后,所以于嘉庆继位当天被封贵妃的钮祜禄氏虽然已内定为继后人选,仍旧不能逾制。但仅仅在皇后去世三个月就被封为皇贵妃,也算是乾隆对钮祜禄氏的格外看重了。

教导道光五十余载,视其如己出

按照计划,钮祜禄氏应当在1799年(嘉庆四年)五月便正式行皇后册封礼,没曾想,乾隆帝在1799年(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去世,导致这位早已内定后位之人又得多等两年,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在1801年(嘉庆六年)的四月十五,钮祜禄氏才迎来正式的册后礼。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朝服像

早在1797年(嘉庆二年)孝淑皇后喜塔腊氏去世后,时任贵妃的钮祜禄氏便主动承担起抚养绵宁的重任。虽然先后于1795年(乾隆六十年)和1805年(嘉庆十年)诞育了皇三子绵恺(六月二十二)和皇四子绵忻(二月初九),但这丝毫并未影响钮祜禄氏对绵宁的态度,她始终如同亲子一般照料着绵宁,而绵宁对于这位实为养母胜过生母之人也非常尊敬。

而1820年嘉庆帝的猝然崩逝,钮祜禄氏力倡绵宁继位,表面不合常理的背后实际上是有她多重思虑存在于其中的。

首先,从诸皇子的受重视程度来看,绵宁具有绝对性优势。之所以如此说,因为他深得祖父与父亲的重视,尤其是乾隆帝。作为皇祖,亲自为皇孙举办声势浩大的婚礼(1796年十一月二十二,绵宁与布彦达赉之女钮祜禄氏成亲),这也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次由两位皇帝共同参与的皇子大婚(乾隆虽然已为太上皇,但仍以“朕”自居),足以看出他对这位嫡孙的格外看重,如此明显的征兆钮祜禄氏又岂会看不出;

道光帝画像

其次,绵宁本人的出身亦占绝对优势。一方面,他是嘉庆帝与发妻仅有的嫡子,在乾隆和嘉庆的心中,个中情愫旁人无法超越;另一方面,钮祜禄氏自己作为皇后(实际上为继后),所生之子虽然按理说也属嫡子,但与绵宁一比定然暗淡不少。

所以,在详加思虑之后,钮祜禄氏做出力倡绵宁先继位的决定。待回京后赛冲阿、托津、戴均元等人开启密匣验证,果然如众所料,皇储确系绵宁无疑,而且这个决定早在1799年(嘉庆四年)四月初十之时,便已成定论。由此可以充分看出钮祜禄氏的贤明豁达以及思虑周全,而继位为帝的旻宁(道光继位后改“绵宁”为“旻宁”),对这位养母更是感激莫名,不仅在嘉庆帝去世后第三天就晋尊其为皇太后,而且自己也敬称其为“皇母”,每日不论多忙必然会抽空去寿康宫问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