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在几个月大的时候家长就该给他立规矩?

如题所述

一岁前的孩子被统称为婴儿,婴儿的语言就是哭泣。

哭泣是孩子与这个世界沟通的“语言”。

为什么婴儿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因为父母天生对婴儿的哭声更加敏感。

在BBC婴儿成长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

证明父母天生对婴儿的哭声更加敏感。

研究人员邀请了几对孩子的父母来参与打地鼠的游戏,在游戏开始之前,每个人进行游戏,并且记录打地鼠的分数。随后,这些父母带上耳机听到了不同的婴儿哭声,听到哭声之后,这些父母再去打地鼠,每个人打地鼠的分数都要远远领先于自己之前的分数。

很明显,这些父母在听了婴儿的哭泣之后,注意力更加集中。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婴儿与这个世界联系的纽带就是哭声,而父母对于这些哭声有着高度的敏感度。

婴儿来到这个世界,饿了会哭、拉了会哭、想睡觉会哭、被吓到了会哭,虽然孩子已经8个月,但是仍然是婴儿。在他不会开口说话之前,

哭声就是孩子的语言,这是婴儿与这个世界互动的方式,是被写在基因里的密码。

哭声就是孩子和这个世界沟通的语言。

另一方面,婴儿的哭声是在表达情绪。

成人着急的时候,可能会焦躁不安,原地踱步,通过语言、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婴儿只有一种方式就是哭泣。

所以说,哭不是必须的,但是是孩子唯一会用到的方式。那么婴儿会用哭声来威胁成人吗?

很多父母觉得孩子用哭声来达到自己的愿望,这是一种用哭声威胁成人的方式。但是父母要知道,哭声的对面是父母的决策权,如果一件事情对孩子有益,孩子可以通过哭泣得到,比如吃奶;如果一件事对孩子有危险,父母可以拒绝。

主动权在父母手中,不能算是真正的威胁。

婴儿从什么时候开始管教,需要立规矩吗?

孩子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管教?

从一岁开始,伴随着婴儿可以独立行走,他们的自主意识也会越来越强烈。餐椅里坐不住,总是想要爬出来;达不到目的就哭泣;大人阻止的行为不断尝试,这些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在增强。

1-3岁的孩子会通过不断的试探周围的环境和父母的底线,来建立自己的安全底线。这些试探大部分时间都会变成孩子和父母作对,所以很多父母会发现孩子一岁半之后越来越难带。

这个时候开始就可以开始管教孩子。

通过每天固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可以指定家庭游戏时间;

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需要和孩子有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参与;

可以多和孩子说话,或者做身体接触,比如抚摸、聊天;

尽量蹲下来和孩子平视时说话,看着他的眼睛;

如何来赞赏孩子?

语言尽量简练、明了。比如安静坐着吃饭真乖,一个人都可以玩,很棒。用短句孩子更易理解。

多用肯定句别用否定句。如果不乱动就是乖宝宝,这样否定式开始的称赞反倒让孩子容易混淆,直接告诉孩子你没动,做的好。

多称赞孩子的行为,而非孩子本身。称赞行为带来的是强化了行为,没有特定指向的称赞反倒会让孩子为了称赞而称赞。

管教孩子的步骤

提出简单且明确的要求。比如不能离开座位、不能乱扔东西;

所有的人坚持统一的管教原则,孩子每次的试探,只有父母坚持原则的拒绝,才能让孩子知道底线在哪里。

用平静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指令。当孩子不能遵守规则的时候,第一时间拒绝孩子的要求,当孩子做到要求,第一时间称赞。如果孩子的行为引导失败变本加厉。第一时间带孩子离开现场,或者转移注意力。

1-3岁是培养孩子规则感的关键时刻,父母要做的就是坚持,对孩子的要求和管教原则是从一而终的,只有长久的坚持并且去执行,孩子才能学会遵守规则。但是管教孩子千万别过早开始,当孩子还只会哭泣,不会独立行走时,过早的管教只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9
在三个月左右,就应该给孩子立规矩,几点吃奶几点睡觉,养成好的习惯,那么这样的婴儿肯定是特别好带的,也不会特别的闹。
第2个回答  2020-10-23
孩子1-3岁是培养孩子规则感的关键时刻。管教要求原则是从一而终的。当孩子还只会哭泣,不会独立行走时,过早的管教只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
第3个回答  2020-10-22
婴儿在八个月大的时候,家长就可以给婴儿立规矩,因为八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听得懂父母表达的意思。
第4个回答  2020-10-23
孩子的规矩是需要父母从小给他养成的。老人说过三岁看80,所以说一个好的规矩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