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应该如何有效解决?

如题所述

一、国家政策方面

为促进青年大学生就业,我国政府从体制上、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带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何进一步疏通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是目前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为青年就业创业立法

任何政策的实施都必须依赖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西方国家大力推行青年就业保障计划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制定和完善青年就业法案。从立法的角度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这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到农村、到基层工作

在理工农医等学科门类的毕业生中,农学和医学学生的就业形势最严峻。农科四分之一专业的学生存在就业危机(就业率低于30%),仅有10%的学生就业供需平衡,而农学、医学专业的人才又恰恰是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最急需的。因此,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提前晋职(定级)、给予较高额度的住房补贴和安家费、提供深造及发展机会、工作期满自由流动等,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进行灵活就业

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45.5%为灵活就业岗位。灵活就业是未来就业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对有意建立经济实体、转化科技成果、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政府和高校应给予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和担保,帮助大学生找到启动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如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和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共同合作设立了“上海市全国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资金”,总金额达到了1500万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1-19

建议可以去考事业单位,或者是考公务员,另外的话,现在有很多应届毕业生都选择了微创业,例如做微商,做自媒体,做代购等等。现在对于大学生创业劳动部门也是有一定的就业补贴的。政府的话当然也可以,尽快的提供一些啊,职位岗位介绍,如果说政府要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话那么可以给赵平,一家大学生的企业一些优惠政策,当然,这也是有害处的,因为这个,如果提供大学生的特殊的平台的话可能也会妨碍一些摄影工作人员应聘的就是作业,就业问题,所以说这个也是把双刃剑,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还是关键要靠他们自己,他们自己要努力提升工作能力和技能,这样的话就不怕没有作业了。

学生应当利用大数据提高自身素质,增加就业筹码。大学生就业问题就应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认真的把这份工作给做好。不总觉得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一定要把这份工作做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要挑肥拣瘦。国家应该出台更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社会也更应该帮助大学生就业,多给大学生就业的机会。就大学生本人而已,大学生要放低就业姿态,从底层做起,慢慢积累经验,只有这样才会成就自己,最终报效祖国!

也可以考虑强化大学生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就业岗位。要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就业意愿的岗位。同时要加强就业需求预测,引导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此外要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校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帮助大学生更好适应社会需要。

第2个回答  2020-08-31
首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与我国当前教育制度上的缺陷密不可分。大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不过硬,据部分高校的追踪调查,两年之内能适应工作的毕业生不足七成,甚至有部分毕业生不能适应工作或者因为社会关系,不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这些都与高校的用人机制和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目前大多数高校人事缺乏灵活性、流动性和主动性,学校需要的人才进不来,别的学校需要的人才也出不去;有的学校追逐热门专业,师资、教材没有能力应付,毕业生得不到社会的认可。

一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畅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就业的渠道。采取鼓励性政策,引导更多的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祖国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就业创业。

二是强化服务培训,挖掘更多适合毕业生特点的就业岗位。要结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创造更多适合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就业意愿的岗位。同时要加强就业需求预测,引导高校优化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此外要将公共就业服务延伸到校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帮助大学生更好适应社会需要。

三是创造公平就业环境,努力解决好家庭困难毕业生、残疾人毕业生等群体的就业问题。要实施基层就业项目,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实施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托底安置;要认真落实取消就业体检中乙肝检测项目的规定,维护公平就业权利。
第3个回答  2020-08-31

5月28日,也就是昨天,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此次两会通过了多项决策,如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宣布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再如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健全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的决定。

当然,此次两会还针对今年疫情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讨论,很多代表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今天小任老师就带大家看看此次“两会”针对大学生2020年就业问题做了哪些工作。

从这些建议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

    给予湖北高校及湖北籍2020届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 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等6省份与湖北开展定向劳务对接今后我们国家很需要与民众健康相关,特别是医学、生物等领域的人才。我国的工业从中低端到高端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这些都是具有明显的良好就业前景的专业。政府等相关部门为校企搭台唱戏,实时发布人才需求岗位,供不同高校、不同学历人才进行岗位选择,既为企业“进口”解围,也为高校毕业生“出口”打开大门,从而有效纾解校企双方的供需矛盾。

从以上几点,其实为同学们未来就业发展的途径和方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意义。且对于浙江省来说,应该是作为全国人才孵化大省,是需要大量的人才引进的,不然也不会被建议作为湖北定向劳务对接省份。这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消息,至少可以减轻大家的就业压力。而对于成功考研的同学来说,以意味着拥有了更多的机会,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平台。

第4个回答  2020-08-31
1、就业观念有待提高 
当今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身上有一股拼劲。他们热衷于大城市,如北京、上海,认为只有在大城市打拼才会有出路,自己的能力、价值才能得到体现。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毕业生都适合大城市,他们应该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
对于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学生来说,一份工作带来的不仅是一份收入,更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所以当代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应该只是考虑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还应该理智分析这份工作能给自己带来哪些方面的提高。 
2、个别学生诚信道德缺失 
为获得好的工作,个别学生会在自己的个人简历中造假,伪造荣誉证书、等级证书、学历证书,虚报成绩,在与用人单位签订相应的合同后,部分学生在毕业后会毁约。还有一些取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毕业后不能及时还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