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中央作出了三线建设的决策,相关部门推行的政策包括什么?

如题所述

一、60年代中央做出了三线建设的决策,相关部门推行的政策包括什么?
三线建设包括大三线和小三线建设。
大三线建设是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是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建设内容是建立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中国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
小三线建设是指在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战略后方地区建立以迫击炮、火箭筒、无坐力炮、步枪、机枪、冲锋枪及其弹药和地雷、手榴弹等轻武器生产厂为主,包括为武器配套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等在内的地区后方基地。

二、三线建设
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
三线建设的实施,为增强我国国防实力,改善生产力布局以及中国中西部地区工业化做出了极大贡献。但是也由于三线地区社会经济落后,导致建设起来的企业单位在之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经营发展都出现困难。

三、三线建设的调整
197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按照“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原则,对三线地区国防工业进行调整。三线建设历经3个五年计划时期,涵盖13个省、自治区,共投入2,050余亿元资金,几百万人力,安排了数千个建设项目,初步改变了中国内地基础工业薄弱,交通落后,资源开发水平低下的工业布局不合理状况。到20世纪70年代末,共形成固定资产原值1,400亿元,约占当时全国的1/3。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7
三线建设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了准备应对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作出的战略决策包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是。所建设的范围是现在的重庆市为中心,方圆涉及到四川省、重庆市、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的部分地区。从1965年起,我国开始把沿海一些工业企业向西部和西北地区搬迁,当年新建项目则大多集中投放在西部地区。这是我国三线建设大规模进行的阶段。
所谓的”三线“,其实就是我国的战略大后方。战略后方是个包括后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和对战争的支援能力在内的综合的概念,和平时期,它是保障经济建设、保卫和平的重要力量;战争时期,它是一个国家坚持战争、争取胜利的主要依托。
在1964年5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建设大三线问题时,严肃地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三线建设不好,我就一天也睡不好觉。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现在沿海工业这么宏大,不搬家不行。"
为了落实毛泽东的指示,中央决定由国务院副总理李高春主持三线建设的日常工作,并成立了西南、西北、中南三个三线建设委员会。彭德怀元帅也重新出山,就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所谓的”三线“,其实就是我国的战略大后方。战略后方是个包括后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和对战争的支援能力在内的综合的概念,和平时期,它是保障经济建设、保卫和平的重要力量;战争时期,它是一个国家坚持战争、争取胜利的主要依托。
在1964年5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建设大三线问题时,严肃地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三线建设不好,我就一天也睡不好觉。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现在沿海工业这么宏大,不搬家不行。"
为了落实毛泽东的指示,中央决定由国务院副总理李高春主持三线建设的日常工作,并成立了西南、西北、中南三个三线建设委员会。彭德怀元帅也重新出山,就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所谓的”三线“,其实就是我国的战略大后方。战略后方是个包括后方的军事、政治、经济和对战争的支援能力在内的综合的概念,和平时期,它是保障经济建设、保卫和平的重要力量;战争时期,它是一个国家坚持战争、争取胜利的主要依托。
在1964年5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建设大三线问题时,严肃地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三线建设不好,我就一天也睡不好觉。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现在沿海工业这么宏大,不搬家不行。"
为了落实毛泽东的指示,中央决定由国务院副总理李高春主持三线建设的日常工作,并成立了西南、西北、中南三个三线建设委员会。彭德怀元帅也重新出山,就任西南三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
毛泽东的三线建设留给我们的遗产是巨大的。三线建设建成了成昆铁路、湘黔铁路、川黔铁路等大动脉,将西北、西南地区与华中、华东、华南地连为一体,改变了我国西部地区交通运输落后的面貌,为今天的西部大开发奠定了基础。三线建设,让四川和贵州成为了我国的电子工业生基地,让陕西成了战略武器科研基地,让西昌、太原、酒泉成了今天的卫星试验、发射中心,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射能力。
通过三线建设,西部地区建成了攀枝花、重庆钢铁基地,兰州铝厂、西南炼焦煤基地、西北煤炭基地,新建 10 万千瓦以上电站 68 座,使西部地区形成了很强的工业制造能力。
三线建设项目一般都摆在远离大城市的环境艰苦、交通不便的山区。建设者们吃的是咸菜, 住的是帐篷和山洞,靠肩挑人扛建成了一座座新城市。参加建设的几百万干部群众在艰苦的环境下,克服种种困难,为了祖国的国防建设、工业建设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和聪明才智。三线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正是由于毛泽东搞三线建设的眼光、气魄,给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基础。正是在三线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党中央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所以说,没有毛泽东的大三线建设,也许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第2个回答  2020-07-26
三线建设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为了准备应对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作出的战略决策。所建设的范围是现在的重庆市为中心,方圆涉及到四川省、重庆市、湖北、湖南、贵州、陕西的部分地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