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怎样形成的(1)大约几十万万年以前,当地

如题所述

(1)大约几十万万年以前,当地球还是非常年轻的时候,地面上尽是高山和岩石,既没有平地,也没有泥土。大地上是一片寂寞荒凉的景象,毫无生命的气息。
(2)白天,烈日当空,石头被晒得又热又烫;晚上,受着寒气的袭击,骤然变冷。夏天和冬天相差得很厉害。几千万年过去了,这一热一冷,一胀一缩之间,终于使石头产生了裂缝。
(3)有的时候,阴云密布,大雨滂沱,雨水冲进了石头裂缝里面,有一部分石头就被溶解。
(4)到了寒冷的季节,水凝结成冰,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大,更容易把石头胀破。
(5)狂风吹起了,像疯子一样,吹得飞沙走石,连大石都摇动了。
(6)还有冰川的作用,也给石头施上很大的压力,使它们破碎。
(7)就是这样:日晒、雨打、风吹和冰川的作用,几千万年过去了,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大石块变成了小石块,小石块变成石子,石子变成沙子,沙子变成泥土。
(8)a、日子久了,山谷就变成平地。b、这是风化过程。c、这些沙子和泥土,被大水冲洗而下,慢慢地沉积在山谷里。d、从此,漫山遍野都是泥土。
(9)但是呀,泥土还不是土壤,泥土只是制作土壤的原料。要泥土变成土壤,还得经过生物界的劳动。
(10)微生物是第一批土壤的劳动者。在生命开始那一天,它们就参加建设土壤的工作了。微生物是极小极小的生物,它们的代表是原虫、藻类、真菌、放线菌和鼎鼎大名的细菌。
(11)这些微生物繁殖力非常强盛,只要有一点水分和养料,就会迅速地繁殖起来。它们对于养料的要求并不高,有时有点硫磺和铁粉就可以充饥,有时能吸取到空气中的氮也可以养活自己,于是泥土里就有了氮的化合物的成分。同时,泥土也变得疏松了些。这是泥土变成土壤的第一步。
(12)但是,微生物的能力究竟有限,它们身子很小,不能改变泥土的整个面貌,只能为比它们大一点的生物铺平生活的道路。经过若干年以后,另外一种比较高级的生物——像地衣之类的东西——就在泥土里出现了。它们的生活条件稍微高一点,它们死后,泥土里的有机质和腐植质的成分又多了一些,泥土也变得更肥沃一些。
(13)随着生物的进化,苔藓类和羊齿类的植物相继出现了。
(14)每一次更高一级的生物的出现,都给泥土带来了新的有机质和腐植质的内容。
(15)这样,慢慢地,一步一步地,泥土就变成了土壤。
(16)如果没有生物界的劳动,泥土变成土壤是不能想象的。
(17)不过,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泥土、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生物,都会影响土壤的性质。
(18)对于植物的生活来说,随着自然的发展,有时候土地会变得更加肥沃,有时候土壤也会变得贫瘠。
(19)农民带着锄头和犁耙来同土壤打交道,要它们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要它们生产多少就生产多少。在人的管理下,土壤正在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
1、第(7)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其中的“日晒”、“雨打”、“风吹”和“冰川”四个词语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说明理由。
2、阅读第(8)段,仔细揣摩句间的联系,将打乱顺序的a、b、c、d四句按正确的程序排列应该是
3、读完全文,你知道了泥土变成土壤必须的条件是 ,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壤的性质呢?
4、“但是,微生物的能力究竟有限,它们身子很小,不能改变泥土的整个面貌,只能为比它们大一点的生物铺平生活的道路。经过若干年以后,另外一种比较高级的生物——像地衣之类的东西——就在泥土里出现了。”这段话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答案
1、 (2)-(6)段的内容是先写“日晒”,再写“雨打”,然后写“风吹”,最后写“冰川”的。为了与之呼应,所以不能调换。
2、按风化的过程(逻辑事理顺序)
3、据10-19段的顺序回答。
4、限定语多为表示可能、情态、范围、频度等的副词,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角度来回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