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祁雨的场面描写

如题所述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水浒》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截了当;而此诗语言含蓄曲折,对比的手法比较委婉。

  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诗则紧紧抓住春旱特点。“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水庙”即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白居易就曾描写过求龙神降福的场面:“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黑龙潭》)所谓“赛”,即迎龙娱神的仪式,此诗第二句所写“箫管迎龙”正是这种赛神场面。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的节目,看去煞是热闹。但是,祈雨群众只是强颜欢笑,内心是焦急的。这里虽不明说“农夫心内如汤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对于民歌的明快,此诗表现出含蓄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忽然撇开,写另一种场面,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前两句是正写“观祈雨”的题面,则后两句可以说是观祈雨的感想。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这样的对比,潜台词可以说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这一点作者虽已说明却未说尽,仍给读者以广阔联想的空间。此诗对比手法不象“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样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讽刺更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寻味。

莒县上演实景“雩祭” 穿越汉朝为民祁雨
2017-06-07 22:15
“老李故事传天下,五月十三念回家”在莒县,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深的人心。传说每年的五月十三日秃尾巴老李都会回乡祭奠,阴雨涟涟那是秃尾巴老李的思乡之泪、感恩之心。
今天是农历的五月十三日,在秃尾巴老李的家乡莒县寨里河镇龙尾村,莒县寨里河镇第二届民俗文化节隆重开幕。
本次祈雨文化节中的传统祁雨祭祀环节,沿用殷商时期开始流行的汉族传统祈雨祭祀——雩祭。
雩祭仪式共10项,依次为:迎神、奠帛、进俎、初献、亚献、终献、彻馔、送神、望燎、祭毕。村民们虔诚的依照祭礼标准,举行了迎龙祈雨典礼仪式。
在活动现场有44位村名身着汉服,肃穆虔诚,严格按照明代雩祭礼仪标准,还原古代传统祭祀场面,重现中华民族“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泱泱大国风采!
本照片由齐鲁拍客团莒县站提供。
摄影:赵廷清 厉昌霞 周振刚

望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