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人在生活和饮食方面要注意些什么?

如题所述

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一般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是小于140/90mmHg,大于等于65岁的老年人降压目标是小于150/90mmHg,如果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至小于140/90mmHg;糖尿病、肾脏病和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的降压目标为小于140/90mmHg。

秋冬季节气候剧变,血管收缩,使血压更易升高,且波动明显。除了用药,饮食方面的控制也尤为重要。



注意以下六点


1

饮食安排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高血压患者通常较肥胖,必须多吃低热能食物,每天主食150-250克,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占50%。


2

晚餐应少而清淡,过量油腻食物会诱发中风。食用油要用含维生素E和亚油酸的素油;晚餐不吃甜食。

另外,晚餐可适当多吃高纤维素食物,如笋、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豆芽、海带、洋葱等,以及少量鱼、虾、禽肉、脱脂奶、蛋清等。


3

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2-5克,即约一小匙。食盐量还应减去烹调用酱油中所含的钠,3毫升酱油相当于1克盐。

另外,咸(酱)菜、腐乳、咸肉(蛋)、腌制品、蛤贝类、虾米、皮蛋、以及茼蒿菜、草头、空心菜等蔬菜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4

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有人提倡,每天吃1-2只苹果,有益于健康,水果还可补充钙,钾、铁、镁等。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有人提倡,每天吃1-2只苹果,有益于健康,水果还可补充钙,钾、铁、镁等。


5


对于不伴有肾病或痛风病的高血压病人来说,可多吃大豆、花生、黑木耳或白木耳及水果


6

不论对哪种类型的高血压患者,鱼是补充蛋白食物的首选,因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每星期吃一次鱼的比不吃鱼者,心脏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




除了注意饮食,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以下治疗、保健方法:

01

按时服药

定期监测血压

对于血压尚且平稳的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要避免“三个误区”——不愿长期持续服药、无症状则不服药以及不能按病情科学用药。

很多朋友觉得自己高血压并不严重,索性有的时候忘了吃药就不吃了,以至于经常吃几天停几天。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高血压是一颗定时炸弹,当你忽然间情绪激动时,很有可能血压突然升高,从而导致血管破裂或中风。所以,一定要定时吃药。


02

多饮水

通常人们认为,水就是为了解渴,它还能治病吗?其实水中含有多种有机物质,高血压患者可以多喝一些天然矿泉水,因为它含有锂、锶、锌、硒、碘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是一些符合标准的矿泉水宜生喝,因为煮沸后的水因产生沉淀,对人体有益的钙、镁、铁、锌等会明显减少。饮用水中的钙、镁离子可以使肠道内的油脂性食物发生皂化,使脂肪分解为无毒成分排出体外,从而减少人体对脂肪的吸收,起到预防高脂血症的作用。


03

适量运动

运动降压虽然可取,但是一定不要过量、过度。因为太过激烈的运动也会导致血压突然增高,从而加大心脏猝死的风险。做运动还是“悠着点”比较好。冬季要等太阳升起来之后再去锻炼。需特别提醒的是,不宜晨练。


04

控制情绪

情绪上保持平稳,莫要过急过躁。世界卫生组织做过一项调查,经常处于负面情绪的男性患上高血压的概率是情绪舒畅男性的1.5倍,女性则是1.7倍。情绪是健康的开关,当情绪出现波动时,血压自然也会随之升高,如果高到一定程度,那就相当危险了。


05

注意保暖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寒冷大风的天气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若需要外出时,也要做好保暖措施。

秋冬季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大,全身血管受到寒冷刺激,血管剧烈收缩,身体内神经内分泌激素也异常分泌,加重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尤其是暴露在外的颈部及头部血管首当其冲,血管的剧烈收缩可能诱发大血管斑块脱落,导致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等。

因此,秋冬季保暖对高血压患者尤为重要,出门戴口罩、围巾、帽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4-28
1,高血压患者主要还是低盐饮食。所以对于高血压患者饮食要尤为注意的。
2,高血压患者要按时吃药,许多高血压患者平时出门没有带降压药,这样是比较危险的。带降血压药是为了以防万一,所以高血压患者出门要带降血压药物
3,高血压患者平时喝些能降低血压的茶。绞股蓝中含有皂苷。黄酮类,植物淄醇是可以降低血压的。
4,高血压患者平时饭后散散步,睡前听听舒缓的音乐,一来帮助患者休息,二来放松心情。
第2个回答  2021-05-27

在日常生活中,高血压患者,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哪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