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如何

众观中国历史,每个朝代的朝起暮落,都是由农民起义,由枭雄(英雄)领导,打出一片天,赢得一时风平,然后又出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乱世,如此.
无论是当朝的腐败,还是外敌的强势,都由人的享受与堕落开始,每个王朝与时代都把"水亦载舟,亦覆舟"的道理,却都是灭亡在此上.当官的欺压民,吃民,喝民,把民当做金库,古代有民告官者,罪加一等,现在亦如何,可有告官成功的,一但一个地方出事,这个官就辞职,可等风声一过,又换个地方,上不达天意,下不体民心,从06年起,官民冲突越来越大,瓮安事件,上海公安事件等,可笑的是,官方说是罪人,而民说是英雄,可笑啊,可悲,现在通讯如此发达,而官却要欲盖弥彰,封,我看是这些官的思想有点老化吧,跟不上时代了,封的住吗,还真当: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上正中斜下歪.社会分层,同一个社会,却在不同的世界.无论富裕,官高,知名之人,众观他们的家世与关系图,那位是普普通通的民出身,谁没有极其复杂的关系网.这恐怕也是当今抓小放大的原因吧.奈何奈何.一只老鼠身上绑个棍子,在棍子的顶点掉了块肉,就近在眼见,这老鼠跑啊跑,总想吃,总以为就在眼见,马上就能吃到,可惜它却不知,它离那块肉就那么点距离,却怎么也不会吃到.你们说这是我们普遍的想法吗?谁在我们前面挂块肉?以前是想看透看清,而现在却是想糊涂...人性是贪婪,丑陋的,所有人都一样,这就是人性,人本无好坏,好人与坏人的区分,真的来说,没有,只有胜利者才可以更改历史,胜者王候败者寇.善恶在与人的一念之间.有个电影叫什么来着,夺帅,最后结束时显示了一短话,我记忆深刻:顺应天命者悲,抗逆天命者死.人生悲者生来抗者死,我们活的是过程,还是活的结果.人生,奈何,又如何?
叹,中国人,到底如何定位呢?什么抵制日货,不要去外国开的商场买东西,不要买外国的产品,如果国产的质量好,性能好,服务到位,当然都会买国产的,难道说叫我们去买三鹿奶粉....国产手机功能多,外观好看,可是华而不实,我有个同事,买了国产手机,刚开始时,高兴,说什么功能多,便宜,谁知用了不到半年,按键不灵,信号时有时无,打着打着突然就断了,去服务商那儿去修,修了一周都没修好,态度还差,试问我们怎么去支持国产,喜欢一有点什么成绩就拿出来吹,学校现在也不叫学校了,应当叫商校,上面是减免学费,下面马上就是这个书本费,那个培训费,尽然还有:上课提问费.是,中国人口多,不要管理,但这不能成为这种胡作非为的理由啊,说实了,还是有权的只想捞钱,一权在手,天下我有的气势,也许有那么几个好官,可是管什么用,好官想做点好事,但是做具体的事情还是下面这些人啊,阳奉阴违的效果,有可能办的好吗?久而久之这个好官也无奈了,也只好任其发展了....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中国的用人制度几时能像国外一样,有多少能力吃多少饭,中国就真正成为世界强国了.注:在网上搜一下,就可以找到:三鹿事件”后遗症:“免费救治”政策走样,这些事件,很多,人就像寒号鸟一样,得过且过,只是事不关已,任它去吧.

人的本性是什么?从古至今,争论持续不断。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以孟子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人性是善的。
而荀子却认为人性本恶,对孟子的性善论进行了批判,并对人性本恶做了逻辑上的阐述,主张通过教化,限制恶的趋势,使人性之恶向善转化。①
“人的本体之性则是自由意志。”这是以康德哲学为代表的西方哲学的核心内容。西方哲学认为,人在每一瞬间都可自由选择,并不因他从前、或生来是个好人或坏人而能决定其选择,善人作为善人也可能做恶事,恶人作为恶人也可能做善事。人将要怎样塑造自己的行为,这是谁也预料不到的,而必须随时提防自己、警惕自己,畏自己。由于自由意志,人性可善可恶;但自由意志首先表现为恶。因此有必要创造一个上帝来审视人的行为。于是,康德先以理论理性批驳上帝的存在不可证明,却又为了保障人们的道德和幸福,以实践理性树立了一个上帝。他出于严肃的目的,颠来倒去地操弄着上帝的生死。伟大上帝被如此随心所欲地玩弄于股掌之间,康德激起了无数人们的深深景仰和尊敬。
达尔文学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机理,是适者生存。它其实极其深刻地描述了生物行为最底层、最基本和最原始的动力因素——生存就是一切。按现代进化论学说,进化的单位是群体——这很容易理解,单个个体适应能力无论多强,如不能传代,物种将不能延续和进化;且当一个物种的数量少到以百计算时,即濒临灭绝。我国的朱鹮、东北虎等珍惜保护动物之所以令人关注,不是因为它们的生存能力不强,而是因为数量稀少,不足以繁衍维持下去。进化选择决定了生物将采取最能有利群体生存的行为方式。有很多时候,为了群体,个体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例如,群居生活的动物,当敌害来临时,发现者总会冒着被袭击的危险发出警报而不是选择藏起来;蚁穴受破坏时,兵蚁会奋不顾身地出巢战斗;蜜蜂为了巢穴的安全,以最大的无畏精神向潜在袭击者发起凶猛攻击,而它们的英勇一击必将使自己因肝肠寸断而光荣死去。笔者小时侯在农村时,多次领教过蜜蜂螯针的威力,虽因痛苦难当仍存有恐惧心理,但也对它们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至今难忘。
当然,群体的生存首先反映在个体的生存上,需要个体进行有利于本身生存的行动。因此,个体会有捕食、繁殖、逃避敌害等本能生存行动,甚至个体之间为了这些生存行动而相互竞争。一窝雏鸟为争夺更多的食物,在父母回巢时会张大嘴巴拼命叫喊——道金斯认为这可能是一种讹诈手段,叫喊会引来天敌,父母只好用事物塞住大声叫喊者的嘴巴以免不测。动物为争夺配偶而相互争斗更加令人深刻。各种竞争方式,有的炫耀漂亮的尾巴和光艳的皮毛,有的跳跃和吼叫,有的筑窝和赐食,有的采取的方式较激烈,如争斗和撕咬,总之不一而足。个体间的竞争保证了优良品种在种群中的有效延续。
个体之间既然存在竞争,那又怎会采取有利群体的行动呢?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以基因利益分析的方法,做出了令人满意的解答。在此,本文引用他所举的例子对此加以说明。
若我是一只动物,发现了八只长在一起的蘑菇,我将采取怎样的行动呢?是自己独自享用还是招呼其它动物?我心中首先盘算一下它们的营养价值,估计每个蘑菇约会带来若干收益,比如,收益6个单位(这些值只是为便于举例说明任意选定的,没有其它特别的含义)。由于蘑菇很大,我最多只能吃三个。我要不要发出“有食物”的喊声,把我的发现告诉其他动物呢?谁能听到我的喊声?兄弟B(它和我的亲缘关系是1/2),堂兄弟C(亲缘关系是1/8)和D(并不算亲戚,因此它和我的亲缘关系指数是如此之小,以致事实上可以作为0)。如果我不声张,我能吃掉的每个蘑菇都为我带来净收益6个,全部吃掉是18个。如发出“有食物”的喊声,那么我还有多少净收益可要盘算一下了。八个蘑菇四份平分,对我而言,我自己吃的一份折合净收益12个,但我的兄弟和堂兄弟各吃掉的两个蘑菇也会给我带来好处,因为它们体内有和我一样的基因。事实上的总分是(1X12)+(1/2X12)+(1/8X12)+(0x12)=19.5,而自私行为带来的净收益是18个。尽管差别不大,但得失是分明的。因此,我将发出“有食物”的喊声。在这种情况下,我的利他行为群体带来了好处。
本人虽然不赞同道金斯的人类是基因生存机器的观点,但认为他的分析方法却是可取的,不过,他所认为的基因与生物的关系应该倒过来,他能做上述分析的原因可以这样说:基因是生物延续成功生存过程的工具,它精确记录了生物的全部生存信息,因此,某个行为对生物影响的程度可以通过对其基因的影响来做定量分析。②
我们还可以从在数量增加所需的不同策略上来区分动物与基因,到底谁起主导作用。动物的数量增加时,则基因同时增加,两者趋势相同,因此不能从某种情况是否有利于动物的生存来区分两者,自然也不能以上述例子中,那只动物呼唤伙伴分蘑菇的情况来说明是自私的基因起了作用,从而认为动物是基因的傀儡。我在以下列举另外两个例子来说明怎样区分出谁是主导,在这两个例子中,基因数量的增减与动物数量增减的趋势并不一致。
哺乳动物间的基因差异是很小的,人与猩猩的基因差异只有大约2%,甚至人类与植物也在基因上有共同点,比如,人的基因有30%与香蕉一样。人与猪的差异,我没有可靠的数据,但可以确信不会相差到哪里去,毕竟几年前在医学上以猪心换人心的文章曾引起了大家的极大兴趣。但人为了满足自己的口福需要,残杀的猪不计其数。根据中国农业信息网的资料,2006年广西城镇居民每月人均猪肉购买量达到2.78千克,可以大致推算得出,一个人一生消费的猪肉,相当于人本身重量的30多倍。若人与猪都为基因生存工具,假设人与猪的差异为10%,且人非要吃点猪不可,则人最多只能吃1.1倍于本身重量的猪,才能维持基因在数量上不至于减少。若在人与猪之间做出选择,则需把对基因的生存空间造成严重损害的人消灭掉,或者说,如此聪明到“操纵”动物找到蘑菇,可以根据收益的多少决定是否招呼同类的基因,是不应该创造出人这种自掘坟墓的东西的。因捕食行为在动物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面对动物的超额选择造成的基因相残自我毁灭,难以得出这是基因操纵的结果。
另一个例子是,因基因存在于生物每个细胞当中,生物体型的增大无疑额外增多了基因生存的空间。因此,基因的最佳策略是,产生一种合理但极其高效的机制,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促使生物不间断进食,不间断生长——若体型的急速增大使原有的心肺等器官承受不住负荷,那也可以选择适当做点增加,最好是选择生长出异肢的方式——这种异肢在不利情况下可自行脱落。但我们尚找不到这种机制存在的明显迹象,虽然壁虎断尾,螃蟹断肢,章鱼断腕,海参吐内脏等危急中采取这样这种奇异方式逃生的动物层出不穷。我们看到的只是,象猪这种动物,吃饱了只知道睡大觉。南美洲森林中的二趾树懒更极端,一天要睡上20小时。它们自得其乐的独特生活方式,显然与肩负的基因生存工具的“光荣使命”相违背。
以上所述扯远了,现回归正题加以总结。生物的生存行为中,自私与利他并存,哪者更主要一些呢?那要看如何才能保持种群的有效延续。对捕食行为来说,食物匮乏时,通过竞争让强者生存下去,食物充足时,则共同享用,显然是群体生存的最有利原则。在这样的原则之下的行为,没有感情上的善恶之分,完全是生存选择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2-15
性如水,随物成形。若守性成真,必明理修身。
人,总是具体地历史地存在着的。人是宇宙的一面镜子。宇,空间也,宙,时间也,宇宙有空间和时间组成。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因此宇宙无穷。而人是有穷的。个体的人当然有穷,人类这个整体也有穷,当地球的寿命终了时,人类也将结束。人的一生相对于万物的永恒无穷而言,确实渺小。但人的一生总要在世界上留下点痕迹,只有痕迹在不断提醒着自己和别人:有人曾存在过。人为了证明自己曾存在过,就不断拓展自己这一有限的个体:不断挣钱 ,让人觉得自己富有;不断成名,让更多的人知道自己。人的欲望无穷,而现实的可欲对象有穷。当两个人都对一个可欲对象产生占有时,斗争就随之而来。人的好与不好,其伦理原则来源于普遍大多数人的评价。普通大多数人的评价,因其具有通性和共性,一般来说是合理的,因为大多数人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的共同观念来源于长期的生活实践。杀人是不好的,恶的,因为如果人人都杀人,到最后将没有人可以杀:人都被互相杀完了,人类也就终结。助人是好的,善的,因为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自己,最终强大了个体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一个互助的整体:你的东西换我的东西,我的东西换他的东西,他的东西换你的东西,你的东西又再来换我东西……。这里的“东西”是一个概括的所指,可以指衣服、食物、知识、日常用品,等等。其中,货币或金钱承担“换”的中介。于是,货币成了价值的符号。当人自身的价值匮乏时,与客观世界就产生了不协调,人容易就出问题。人都希望自己过得好一些,再好一些。恶劣环境中成长的人,容易变环:家庭不和、贫穷匮乏、脏乱差、黄赌毒、体质虚弱、相貌丑陋,等等,容易让人挫创,让人自卑,让人堕落;如果可能,没有人天生就喜欢这些东西。人的存在就是要使人成其为存在。存在的标志是动。人总要动:思想在动,身体在动,呼吸在动,脉搏在动,代谢在动……。若不动了,存在也就消解了。人总要成为某种价值。人性就是在这场变动不居的成为过程中变化其色彩。成为是一个过程,夹杂偶然和必然。但必然的东西才是主导的。这世上总有一些必然的东西,人性也有必然。只有洞察人世物情,方能明道。道是最高原则。守住最高原则,就把握了大方向。明理是修身的前提,只有明白事理,把事理内化为自我行动的指南,感觉到事理引领自己前行没有羁绊,才会自觉地、身体力行地去实践它、强化它。修身是为了明更多的理,明更多的理是为了彻悟人性物性,然后像水一样顺应人性物性,毫无阻滞。能像水一样顺应人性物性的人,生命力才强,才能更好地存在。水的厉害之处在于能随物成形:运动到杯子里就成为杯子的形状,运动到盆里就成为盆的形状,运动到桶里就成为桶的形状……。人性如水,可以让人生命力长久。但长久不等于永久,只有永久的东西才是最真的。为此,还须明白一个最高原则:水可以运动到任何东西里,但如果运动到炽热的火堆里,就看不到它的形状了,它成了无形,但无形经过运动循环后,终究又回到了它的本来面目。一个人死后,另一个人又出生了,这个地方的人死了,那个地方的人又出生了……。地球消解了,人的“运动”就中止了,——但宇宙中的物质是一定的,在物质漫长的运动过后又形成另一个星体,逐渐成为宇宙物质的结构和比例,人类又诞生了……。
第2个回答  2008-12-10
“人本无好坏,好人与坏人的区分,真的来说,没有,只有胜利者才可以更改历史,胜者王候败者寇.善恶在与人的一念之间.”

非常同意你的这句话
成王败寇是不争的事实 从我们从小接受的某些明显的带有历史观的爱国主义教育
就可以看出来了
经济搞活了文化业就复苏了
文化作品也就不再是红色一片了
我很欣赏“亮剑”相对客观公正的描述方式
想必楼主一定看过实体书的亮剑
它后半段的描写我想不仅仅是让人痛心就可以敷衍的
好人坏人是能让历史的强者来评书
如果好人和坏人都来的那么绝对的话
历史上尤其是近代史上的好多罪人也就没有那么多朋友
和后来的崇拜者了
楼主所说的08年一系列的请愿事件
我想也不全是正义的表现
里面毕竟夹杂着原始的自私观念在作祟
楼主一定明白这句话
你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
咱们国家的正政策很多是利国利民的
可是下面的某些人为了一些私利
利用,甚至篡改这些政策也是事实
加上某提不断地对请愿英雄主义的的报道
喜欢请愿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
一个要当家做主
一个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的官僚悍匪
矛盾不想计划都不行!!
其实咱两来着说那么多
也就是发发感慨而已
我只相信一句话
要想赢取更大的自由和具有更多的能量
是要有一定的资本的
我想什么是资本不用我多说了
多说也无益
管它风生水起
管它人性卑劣
管它虚虚实实
掌握自己的命运才是真理!!
很少啰嗦许多
我想也对得起楼主感慨这么多了
不相识的朋友
共勉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12-10
这是国家发展历程中由人治到法治转化中的必然现象

人治,则在乎人情,强权、私利而立制。所以强可以凌弱,官可以谋私,善无以张扬,恶难以惩处

为什么会这样

是因为法不完善,没有制约人心向恶的制度

人心无邪无暇,但趋利而避害

法律和制度是国家指导人们生活的准绳

如果准绳不严谨,就容易误导人们走不正的路

人都知道为官不可以贪,但为什么原本清廉的人一入官场就不贪不行

是因为风气恶劣,但风气何以恶劣

因为人性本恶吗?未必

是因为法制疏漏,诱人向恶

不腐败,无以立足,怎能不恶

国家立命,以法治人则治,以人治法则乱

以衡治权则治,以权治衡则乱

中国之弊,在于千年以来只重修德

而不思改革立法与体制

因为改革必然触动强权而不敢有所为
以至自身被层层盘剥,却敢怒不敢言
甚至不敢怒不敢言。

天命吗,黄天未死吗?
也许吧。。。

当今社会的道德,犹如被污染的河水污浊不堪

人们却寄希望于河水的自我清理,却不主动建立渠坝去改善水况

渠坝之道,可比法制之道,人们不改善渠道而希望依照过去腐朽的渠道去改善水质。扬言恢复传统等等,不过是寄希望于过去的渠道曾经是清洁的,在污浊的河道上做一些表面清理,不解决本质问题。而且有守株待兔之嫌,已经不符合时代需求

但中国人总是很能忍耐的,只要有一口气能凑合活着,根本不思进取和改变

所以只能每天哀叹、悲伤、无奈地活着
第4个回答  2008-12-11
用这么几个小小的例子来讨论复杂的人性,你觉得合理吗?
别把民和官分开,官本来就来源于民,官与民的冲突,实质上是民与自己的冲突,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罢了。
说实话,你是真的不懂政治。你以为封堵报道就没有用?信息社会确实通讯发达,可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当你在愤愤不平议论什么封锁消息时,不要忘记了,你获得的一切消息都是经过筛选的。世界上一天发生多少事件?你才关注过多少?你关注的不过是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你自己才是你自己最大的封锁源!
“民说是英雄”,什么是民,你知道吗?几十个、几百个、数千上万个就是民?我劝你做做初高中题,理解一下“非常多”“无数个”“全部”等词的区别。好了,我不多说。
你的那个老鼠比喻太老旧了,给你换一个吧。老鼠面前有无数肉,但每块肉里都有毒药和上一块肉的解药。于是老鼠就吃啊吃,一面为肉味而满足,一面为毒药而担心。这才是人。
人性无好坏,别用什么丑陋来形容。但人有好坏。符合人性的是好,违背的是坏。但人性是矛盾的,不可能同时满足;眼前的满足和长期的满足;(短期内)满足自己和满足别人……总之很复杂。所以人的好坏是不好判定的,但不能因为一些错误判断就全盘否定好坏的评价办法。
“胜者王侯败者寇”,没错,但没用处。历史是由胜利者写的,但之所以是胜利者,是因为他好。当然不是每个胜利者都好,但也不能拿个别否定全体。如果你觉得胜利者都不好,那是你不懂得什么是好坏。欺骗人民、独断专横、言论压制、不择手段等等全都不坏,至少不一定坏。让那些满心“善念”的人去管理复杂的世界,他们会把世界弄得一团糟,那才是真正的坏。
大部分人不会天天去思考这些问题,思考这些问题的人也不会都感到“悲”。大部分人不会天天生活在悲中,他们会捕捉各种幸福感。别嘲笑他们,这才是人和人性。
回到开头,你提到历史和现实,但是这些相比人性都还太小。那么你为什么会发出后面的感受呢?是这些历史和现实的问题的影响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可以肯定地说你还缺少思考。你现在最应该思考的是你究竟想要什么,而这不是很好感知的,也许需要一辈子来寻找。
关于人性的问题,现在人们都还只是凭借可怜的一丁点阅历在貌似深刻地思考,有些人因为走了歪路而疯狂,有些人以为自己看透了什么,开始怜悯起全人类来……其实过上个几百年,也许一两百年就够了,这些问题都会被科学所定量探讨,其深度和精确度是现在这些“思想家”们根本达不到的,这个具体过程我就不细说了。当年有多少人因为研究一些终极问题而发疯甚至自杀的,但现在这些问题解决后,一切又海阔天空。当我们缅怀这些先辈时,更应该吸取教训:在思考人性这样的一些终极问题时,如果找不到答案,不要硬闯,因为那不是因为没有答案,而是以你现在的能力还找不到。当你因为思考而感到迷茫、空虚、渺小的时候,不妨退出,做个普通人,换个角度,也许你会发现你真正所想要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