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雁的诗句和意思

如题所述

1.有关大雁的诗句 象征意义及意思

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

-------陆游《幽居》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夜归》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代高适《别董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唐代贺朝《从军行》

十月边塞寒,四山江阴积。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唐代崔湜《塞垣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唐代李益《春夜闻笛》

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

-----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2.有关于大雁的诗句

有关于大雁的诗句有:一、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翻译: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出处:《诗经》二、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翻译: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只有寄希望于万里长空中,那一只刚刚飞来的鸿雁。

出处:李商隐《春雨》三、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翻译: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

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出处:李商隐《霜月》四、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翻译: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出处: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翻译: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出处:王湾《次北固山下》六、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翻译:羁留北海音书断绝,头顶胡天明月;荒陇牧羊回来,茫茫草原已升暮烟。

出处:温庭筠《苏武庙》七、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

白雪飞乱。空有年年雁。

翻译:还在想济汾河横中流的情景,兰菊纷纷各半。楼船远去,白雪纷飞,唯有年年飞来的大雁。

出处:苏轼《点绛唇·不用悲秋》

3.形容“大雁”的诗句有哪些

1.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释义: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

2.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唐·沈如筠《闺怨二首·其一》释义:大雁都已飞走了,书信再难寄出。愁绪多得让人难以入眠。

3.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唐·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释义:看见大雁南飞引起我忧愁之心,远处的山峰又衔来一轮好月。

4.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唐·温庭筠《瑶瑟怨》释义:雁声凄厉远远地飞过潇湘去,十二楼中的明月空自放光明。

5.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先秦·《诗经》释义: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

6.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先秦·《诗经》释义: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

7.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先秦·《诗经》释义: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

8.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唐杜甫《归雁》释义:最让我悲伤的是,连那江城的大雁都可以自由自在地向北飞去,而我却挪不动步呢。

9.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唐·崔涂《孤雁》释义:几行归雁消失在遥远的塞外,不知你形单影只要往何处飞?

10.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唐·杜牧《早雁》释义:月明之夜孤雁掠过承露仙掌,哀鸣声传到昏暗的长门宫前。

4.关于描写大雁的诗句

1、《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宋 ] 晏殊 流水淡,碧天长。

路茫茫。凭高目断。

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白话:流水慢慢变得稀疏、蓝天慢慢变得越来越长,人生的道路茫茫,凭借高处向远方望去,目光消失,大雁来的时候,总归勾起人无限的思念。

2、《渔家傲·秋思》[ 宋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白话:边塞一到秋天风景就会变得格外不同,衡阳的大雁飞去并没有留下什么。四面八方的边角声音开始想起,千里之外,长城的烟雾,落下的太阳,沙漠中的孤城慢慢关闭。

3、《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宋 ]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白话:红藕已经熟了,荷花消散,凉席已经变凉,直到秋天已经到了。

自己解下衣裳,独自登上兰舟,云中是谁把故乡的信件传递过来,大雁回来的时候,月光洒满西楼。 4、《归雁》[ 唐 ] 杜甫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正北飞。 白话:东边来的千里之外的客人,战乱平定之后大概几年之后,才会回来。

自己愁的好像肠已经断了,江城的大雁,正在天上高高地朝北方飞去。5、《孤雁》 [ 唐 ]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白话:离群的大雁不会饮水啄米,飞翔鸣叫的声音是在思念自己走散的雁群。谁会怜惜那一片阴影,从而彼此在万里之外的云层走失。

5.关于大雁的诗句

《摸鱼儿》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作者:元好问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

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6.有关大雁的诗句

古代咏雁诗集粹 卢贤生 每当萧飒的秋天季节,仰视寥廓的万里霜天,时常可以见到一群群自北向南飞行的鸿雁,它们组成整齐的行列,单行横空,宛如一个“一”字,双行相交形成一个“人”字,古人称之为雁阵、雁字、雁序,这也是古诗材料。

如陆游《幽居》诗:“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古人云:“雁行有序”,雁的组织性很突出的,雁在飞行时,飞在队伍前头的一只雁,都是由体强识途的老雁担任,雁阵的线条整齐,两雁之间的距离保持匀称。据科学分析,这是雁充分利用气流进行飞行的一种奇妙的“节能术”。

我国常见的雁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是候鸟,有着一年一度的迁徙,每年春分后,飞往北方,秋分后飞回南方。

当年唐太宗在山西汾河赋诗云:“不识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飞。”可见古人早就知道雁有年年迁徙的习性。

由于雁有季节准确的迁徙,古人把它视为音讯的“使者”,历史上还有“鸿雁传书”的故事。 雁一年两度的迁徙,说明它对于天气的冷暖变化的反应很敏锐。

华北农村流传民谣有:“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总来。”如果大雁迁徙的提早或推迟,预示着当地天气有反常的现象。

诗人陆游留心雁儿的活动并揭示它和气候的对应关系。如他在《夜归》诗云:“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此诗地点是浙江省绍兴,当年雁儿在中秋前提早南飞过浙江,结果天气早寒。近来对大雁观察记录也表明,大雁提前南飞,结果北方天气早寒,南方气温也比常年偏低。

虽说雁是候鸟,秋季霜降南旋,但古代诗词经常和雪联在一起,这似乎有悖事实。著名的有唐代卢纶的《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首诗引起一场现代对雁生活习性新研究,起因出自科学家华罗庚针对此诗在《中学语文教学》上写了一首质疑诗:“北方大雪时,群雁早南归。

月黑天高处,怎得见雁飞。”此质疑诗一出,报刊、杂志争相刊载,大加赞赏,借此勉励后生,要善于独立思考,疑前人所未疑。

但也有不少学者,指出华诗欠妥,说“雪中雁”和“月黑雁飞高”确是事实。 查阅古诗,很多诗人描写了雪和雁。

例如唐代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宋代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唐代李白《千里思》:“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唐代贺朝《从军行》:“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这情景跟卢纶的《塞下曲》很一致,作为候鸟的大雁,为什么还遭遇大雪呢?这主要与气候的多变和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塞外气温骤降,大雁刚刚南飞,白雪就覆盖大地。另外中国地理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塞外在农历八月就下雪,甚至更早,“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诗)“五月天山雪”(李白诗),所以大雁难逃“雪网”的。

大雁归迟遇雪之情,也见于古诗,如唐代崔湜《塞垣行》:“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诗:“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

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虽说月黑看不见雁,但雁过有声,“月黑雁飞高”就不足奇了。

古诗仍有这方面的佐证。如唐代李益《春夜闻笛》:“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宋代梅尧臣《秋雁》诗:“秋雁多夜飞,前群后孤来。”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金代元好问《惠崇芦雁》:“雁奴辛苦候寒更,梦破黄芦雪打声。”

所谓“雁奴”就是晚上打更之雁,附近稍有响声,它们就立刻鸣叫报警,接着,群雁也随之惊起鸣叫,此起彼伏。这就是所谓惊起宿雁。

一声不响,默默飞行的群雁是没有的,俗话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月黑之夜,什么都难以看见,为什么还知道雁从空中飞过呢?其原因就是俗话说的“雁过留声”。 另外,卢纶是唐河中蒲(今山西永济)人,山西的北部是长城,后来当过河中元帅府判官,所以他有边塞的生活基础,不会不亲眼目睹雪中雁、黑天雁,《塞下曲》关于雁的描写应该说是科学真实的。

(摘自中学语文教学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