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师大创新奖励面向的学生群体是

如题所述

曲师大创新奖励面向的学生群体是研究生群体。

根据《曲阜师范大学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办法(试行)》(校字43号),开展2019年度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的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我校研究生在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且符合《曲阜师范大学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办法(试行)》所列奖励范围的科技文化创新成果。已获得学校2019年研究生科学研究奖励的学术论文,符合本次申报条件的仍可申报,奖励金额将扣除已发奖金。

相关信息介绍:

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阶段。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性交汇、抢占未来制高点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面对国内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上升、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挑战。

主要依靠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过去在中低端产品上形成的竞争优势也在逐渐减弱,我国经济增长已进入从高速到中高速的“换挡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1-08

曲师大创新奖励面向的学生群体是研究生群体。

 根据《曲阜师范大学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办法(试行)》(校字[2019]43号),开展2019年度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的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我校研究生在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且符合《曲阜师范大学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办法(试行)》(校字[2019]43号)所列奖励范围的科技文化创新成果。已获得学校2019年研究生科学研究奖励的学术论文,符合本次申报条件的仍可申报,奖励金额将扣除已发奖金。

二、申请人

个人项目由本人申报;集体项目由项目负责人或第一排名人申报,申请表中列出集体成员名单。凡有同一项目重复申报者,取消申报与奖励资格。


申报程序

1、申请人填写“曲阜师范大学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申请表”(附件一),申请表一式二份;一个项目填写一个申请表。

2、申请人将申请表连同相关证明材料原件、复印件于2020年10月26日前交申请人所在学院,学院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查,负责审核证明材料真实性。

3、各学院成立本单位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领导小组,学院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研究生工作的院领导、研究生导师、研究生辅导员任成员。

4、各学院科技文化创新奖励领导小组工作流程:

(1)审核提交申报证明材料原件的真实性,在复印件上加盖各单位行政章、审核人签字,原件退回。

(2)严格参照《曲阜师范大学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办法(试行)》(校字[2019]43号)对各项申报材料的“奖励等级”和“奖励标准”进行审核,申报材料与申报等级及标准不相符的情况,小组提出建议,并通知学生重新申报。

(3)审核通过的申报项目在全院范围公示3个工作日,如有项目遗漏等问题,学生应在学院公示期内提出异议,并及时补交申报材料。

5、各学院进行研究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的初审和评选工作,公示无异议后,各单位将《附件一:曲阜师范大学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申请表》、《附件二: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度研究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汇总表》、证明材料复印件纸质版提交学校学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领导小组办公室。

以上内容参考:曲阜师范大学-关于申报曲阜师范大学2019年度研究生科技文化创新奖励的通知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10-09
教育的四个面向是指面向全体、面向全程、面向育人、面向未来。
1、面向全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针对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不足问题而提出的重要举措,更是对高等教育事业本身所具有的创新特质的进一步凸显。
因此,以创新为内核、以育人为导向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就不能将其狭隘地理解为只是针对少数有志于创业学生的单独“处方”,而应作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根本任务。
2、面向全程。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特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底色,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核。但创新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不是独立于教学体系和学业规划之外的独立环节。
个人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综合素养是创新能力孕育和产生的重要基础。某种程度上讲,整个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推动创新的过程。
3、面向育人。以育人为根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创新创业教育最根本的价值体现。创新创业教育应注重激励和引导学生走上自我发展之路。通过各种类型和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使学生养成包括逻辑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在内的思维习惯和思考方法;
在知识体系构建中以问题和需求引导学生将他人传授的知识转化为自身内在的知识,形成运用、研究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4、面向未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创新创业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面向未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首先,绝不能短视。要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切实将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当前需求与培育国家创新体系的未来生力军相结合,将促进学生的大学学习与终身学习相结合,把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而不能将其等同于岗位职业培训和企业家速成训练。
其次,绝不能搞短期行为。要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精髓,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与创新功能,既解决当下人才培养中创新精神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又在学生心中播撒创新创业的种子,厚培激发创新创业灵感、养成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土壤。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