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2020修订)

如题所述

第一条 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健康发展,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经济社会交流中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管理和监督,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第三条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规定执行。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工作机制,采取措施,保障开展工作所需的人员和工作经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公民志愿参加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宣传活动,鼓励公民对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提出批评和建议,支持新闻媒体监督违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法规、规章的行为。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管理、监督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使用,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宣传、贯彻和实施;

  (二)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工作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管理、监督、检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

  (四)协调、指导和监督各部门、各行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

  (五)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使用工作的调查研究;

  (六)开展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测试;

  (七)履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组织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应用的教育与培训;

  (二)教育部门负责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教育督导、检查、评估的内容;

  (三)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经信等部门负责对广播、电视、期刊、报纸、网络等媒体及中文信息技术产品中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四)城市管理部门负责户外公共场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五)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对企业名称以及广告中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六)民政部门负责对地名、社会团体名称中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七)公安机关负责对居民身份证、户口簿中公民姓名的用字进行管理和监督;

  (八)交通运输、商务、卫生健康、文化和旅游、体育、邮政、电信、金融等部门负责本行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的管理和监督;

  (九)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对产品标识、说明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第八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公务或者公共活动中,应当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第九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教育和鼓励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学习、使用语言文字。汉族干部要学习、使用当地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干部在学习、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学习、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文字。第十条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会议、宣传及其他公共活动中,应当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把学生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纳入培养目标。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根据情况从小学低年级或者高年级起开设汉语文课程,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