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震颤是什么原因

如题所述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常染色体显形遗传病,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震颤病症,约60%病人有家族史.本病在30岁以前少见,其发病率,患病率都随年龄而增加,患病后,症状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加重.特发性震颤是单一症状性疾病,姿势性震颤是本病的唯一临床表现.所谓姿势性震颤,是指肢体维持一定姿势时引发的震颤,在肢体完全放松时震颤自然消失.本病的震颤常见于手,多数病人发病后即为双手震颤,也有单手震颤,手部震颤,影响精细动作,书写和餐饮.其次为头部震颤,表现为细小的点头或摇头动作,有的病人仅仅表现为头摇,而无手部震颤.极少的病人出现下肢震颤.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特征.部分病人由于长期精神紧张,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可伴有心慌的症状.特发性震颤虽然没有帕金森氏病病情复杂,但都是神经细胞的破坏,治疗难度不相上下,也需要一个较长的治疗过程,才能阻止和逆转病理过程.短期治疗虽然也会产生一定效果,但没有一年以上的连续治疗,难以取得最大效果.特发性震颤治疗的结果不一定是症状完全消失,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结果,当然是最理想的.不过,治疗后对病人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症状显著减轻,长期稳定也算比较理想的结果.可以说,震颤病症的治疗都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坚持不懈,凡是治疗取得较好的稳定疗效都是长期坚持的结果.这个病起病后缓慢进展,症状逐年加重,严重时可对病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社会交往,书写等带来诸多不便.但对身体健康无危害,属于病理性良性震颤,一般不出现神经系统其他阳性体征,如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等,个别合并帕金森氏病例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6-19
特发性震颤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1、年龄老化。2、家族遗传性:特发性震颤病似乎有家族聚集的倾向,有特发性震颤病患者的家族其亲属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高一些。3、环境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特发性震颤病的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所以人们怀疑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的物质,损伤了大脑的神经元。4、遗传易感性:尽管特发性震颤病的发生与老化和环境毒素有关,但是并非所有老年人或暴露与于同一环境的人,甚至同样吸食大量MPTP的人都会出现特发性震颤病。
第2个回答  2022-06-18
特发性震颤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特发性震颤具有相互矛盾的临床本质,一方面这是一种轻微的单症状疾病,另一方面,又是常见的进展性疾病,有显著的临床变异。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特征。特发性震颤易与其他疾病产生的震颤混淆。
第3个回答  2024-06-29
特发性震颤,在中医上被指归因于颤证。颤证,中医病名。是指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节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本病又称振掉、颤振、震颤。多因年老体虚、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逸失当所致。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第4个回答  2022-07-11
特发性震颤是以肢体出现不可控制颤动为特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通常发生于5-15岁的青少年。该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小脑过度兴奋有关。特发性震颤早期症状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症状会越来越典型,但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之后会表现出不受控制的四肢尤其是手部的震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特发性震颤严重的话会导致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影响之后的工作和生活。掌握特发性震颤的原因对之后的治疗活动很有帮助,因此下文就给大家浅析特发性震颤的三个原因是什么?
1、特发性震颤与家族遗传有关,有研究表明特发性震颤有家族聚集的倾向。如果一个家族中有患有特发性震颤的幼儿,那么这个家族中其他幼儿患该病的几率就比正常人群高一些。
2、环境因素也会导致患者出现特发性震颤的情况,从一些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特发性震颤的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有些污染严重的地区的小儿的发病率就会高于其他地区,是因为患儿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神经就会受到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的侵犯,从而出现特发性震颤。
3、小儿小脑过度兴奋也容易引起特发性震颤,是因为小儿中枢神经系统释放的兴奋物质过多,使得小脑的生理活动变得异常兴奋,这样的话就造成了小脑与大脑之间进行信号传递的通路被破坏,从而导致小儿出现特发性震颤的情况。
上面介绍的就是关于特发性震颤的病因的介绍,知晓病因后,医生可以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患者一旦发现有震颤的表现,就要及时去医院就诊,避免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带来不良的后果。同时在治疗期间患者也要做好日常护理,每次需要少量的进食,避免一次进食太多食物,也不要快速的吃饭,避免引起支气管堵塞导致窒息,并且食物要软一些,容易消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