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这句话什么意思?拜托了各位 谢谢

谢谢

“人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人不注重于没有过失,可是注重在能够改过。

出自《教条示龙场诸生》,原文节选如下: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

译文:

说到过失,虽然大贤人也不至于完全没有,但是不妨碍他最后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啊。所以做人不注重于没有过失,可是注重在能够改过。各位同学自己想想,日常也有缺少于廉耻忠信的德行吗?

扩展资料

《教条示龙场诸生》这篇文章是王守仁在龙冈书院期间,专门为教育他收授的诸生而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是其教育思想的集中反映。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集立功、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4

这两句大意是:可贵的不在于没有错误,而在于能够改正错误。“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出自明•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

圣人尚且有过,因此人一辈子无过是不可能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勇于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改过”之可贵。可引用以勉励犯了错误的人。

武宗正德元年,王守仁三十七岁,以上书救戴铣等,忤宦官刘谨,廷杖几死,贬为贵州龙场驿丞。时龙场犹穷荒不文,守仁日与诸生讲学不辍,书此教条以为训示。

扩展资料

原文节选

改 过

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诸生自思,平日亦有缺于廉耻忠信之行者乎?亦有薄于孝友之道,陷于狡诈偷刻之习者乎?诸生殆不至于此。不幸或有之,皆其不知而误蹈,素无师友之讲习规饬也。

诸生试内省,万一有近于是者,固亦不可以不痛自悔咎,然亦不当以此自歉,遂馁于改过从善之心。但能一旦脱然洗涤旧染,虽昔为盗寇,今日不害为君子矣。若曰吾昔已如此,今虽改过而从善,将人不信我,且无赎于前过,反怀羞涩疑沮,而甘心于污浊终焉,则吾亦绝望尔矣。

译文:

说到过失,虽然大贤人也不至于完全没有,但是不妨碍他最后成为大贤人,因为他能改正啊。所以作人不注重于没有过失,可是注重在能够改过。各位同学自己想想,日常也有缺少于廉耻忠信的德行吗?也有轻视于孝顺友爱的道理,陷入在狡猾奸诈苟且刻薄的习气吗?各位同学恐怕不至于这样。

不幸或者有此情形,都是他不能自知而误犯过错,平日没有老师朋友的讲解学习规勤约束的缘故啊。各位同学试着反省,万一有近似这样的行为,固然是不可以不极力的悔过;但是也不应当因此自卑,以至于没有了充分地改过就善的心了,只要能有一天完全除掉旧有的恶习,虽然从前做过强盗贼寇,今天仍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君子啊。

如果说我从前已经这样坏,今天虽能改过而向善,别人也将不会相信我,而且也无法补救以前的过失,反而怀抱着羞愧、疑惑、沮丧的心理,而甘愿在污秽沉迷中到死呢,那我也就绝望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条示龙场诸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守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9-28
贵于,可解释为可贵之处在于…,没有过错的人并不可贵,可贵的是有了过错,能够接受并虚心改过。

记得采纳啊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