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 文言文的词性的问题

请问一下语文的文言文里面的:

动词 名词 介词 语气助词

语性:

宾语 谓语 状语 定语

使动用法: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使动用法.....

宾语后置 状语后置

这些都是什嚒意思?

能卟能举例说明一下?

谢谢了~
好详细....

其实这些莪都知道`

你就介绍下什嚒叫宾语什嚒叫状语吧`

还有宾语前置是什嚒东西....

麻烦你了~

文言文里的词性跟现代汉语一样,只不过,在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比较普遍. 句子结构也跟现代汉语一样,也是主、谓、宾、定、状、补。只不过倒装句比较多。现代汉语中“定语必居主宾前,古汉语中有时定语后置,放在主宾之后。现代汉语中,谓语在主语之后,古汉语中,可能谓语前置,放在主语之前,现代汉语中,宾语在谓语之后,古汉语中,常有宾语前置,放在动词谓语之后,现代汉语中,状语放在谓语的前面,古汉语中,常把状语放在谓语的后面,即状语后置。
一,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状语
(1)表比喻,用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行动特征,描绘动词所表示行动的方式或状态。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
如: 昭王得范睢……蚕食诸候,使秦成帝业。句中“蚕”是名词,放在动词“食”前当状语,可译为“像蚕吃桑叶一样”
再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像北斗星一样曲折。“蛇”像蛇一样蜿蜒。
(2)表示对人的态度,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当作做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 的人或事物来对待。可译为“把……当作……”、“像对待……一样”如:
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 “货”像对待货物一样地。
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兄” 像对待兄长一样地、或“把他当兄长对待。
(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和处所,译成现代汉语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加一个“用”、“拿”、“在”字。如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廷”在朝庭上.
黔无妒,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船”:用船
(4),表示动作的趋向,表示“往……”、“向……”的意思。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均为方位名词做状语,可译为“往上”、“往下”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北”、“南”同上句,可译为“往北”、“往南”
(5)表示“每一”的意思。如: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岁”、“月”:可译为“每一年”、“每一月”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一日。
另外“日”放在表示变化的动词前,可译为“一天天地”如:

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句中“日”译为“一天天地”
2,名词用作动词
(1)用如一般动词,如: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句中“缟素”是白色丝织品,用
作动词即“穿缟素”也就是“穿白戴孝”的意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句中“水”是名词用作动词,译“游水”
(2)名词使动用法,把名词放在宾语前当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事物。这个名词就叫使动。如: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王”名词,使动用法,可译“使我为王”或“让我做王”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后”是名词,表使动。可译为“使……在先”、“使……在后”、或“把……摆在前头”、“把……摆在后头”
(3)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放在宾语前,当动词表示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就是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事物。如:
孟尝君客我。“客”名词意动,意思是“以我为客”译“把我当作客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11-14
你就介绍下什嚒叫宾语什嚒叫状语吧`

宾语是动作发出的对象,也就是动作的接受者。状语是用来修饰谓语动词的,对谓语进行修饰限制的。

今天,小明高高兴兴的上学。其中,“今天”是时间状语,用来限制“上学”这个谓语的,高高兴兴是用来修饰谓语的,是在说明“上学”这个谓语的状态。

还有宾语前置是什嚒东西....

宾语前置就是把宾语提到谓语前面的。
比如说:现代汉语的“我喜欢你。”宾语前置的话就是“我你喜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8-11-16
文言文里的词性跟现代汉语一样,只不过,在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比较普遍. 句子结构也跟现代汉语一样,也是主、谓、宾、定、状、补。只不过倒装句比较多。现代汉语中“定语必居主宾前,古汉语中有时定语后置,放在主宾之后。现代汉语中,谓语在主语之后,古汉语中,可能谓语前置,放在主语之前,现代汉语中,宾语在谓语之后,古汉语中,常有宾语前置,放在动词谓语之后,现代汉语中,状语放在谓语的前面,古汉语中,常把状语放在谓语的后面,即状语后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