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给孩子选兴趣班?

孩子4岁了 也不知道对什么有兴趣。孩子爸爸想给孩子报个艺术类的,我偏向锻炼身体类的

孕妈姣姣给孩子报兴趣班的经验分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09
根据孩子爱好选兴趣班
1、喜欢动手:适宜学书法
一般而言,这类孩子比较有耐心,并能完成技巧较高的活动,如拆装汽车、串珠子等。
这是一类难得的孩子,只要正确引导,成人后都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手工方面的兴趣班,如书法、编织、珠算等,帮助他们在拓展个性的同时,学到一些技能。
2、喜欢安静:适宜学围棋
这类比较安静的孩子,特别喜欢比较,发现力不错。像拼图一类的游戏,足以让他快乐地摆弄上几个小时。
这类孩子有耐心的个性和细致的观察力,还有比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父母应不断培养他的严谨和较真的个性,可以让他参加围棋、数学或科学实验等兴趣班。
3、喜欢说话:适宜学声乐
孩子对富有旋律的音乐会有特别的反应,发出叫声并挥舞小手。有时突然听到电视里传来一段音乐,立即会跟着唱起来。这类孩子一般开口说话比较早,并且喜欢学说大人的话。
这类孩子的思维模式是由声音带动的,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老师都是通过口授进行教学,这对于听觉学习型的孩子是十分有益的。他们比较适宜学相声、声乐或钢琴。
4、喜欢打闹:适宜学武术
这类孩子可能是被认为最有活力的,他们好动,注意力也不够集中,常常不是在跑就是在跳。他们无论是爬还是走路一般都要比其他孩子早。
这类被称为触觉学习型的孩子,他们的动作协调能力较强,适当地让他们参加跆拳道、武术和游泳等兴趣班的话,反而有利于他们日常安静地学习。
5、喜欢服饰:适宜学绘画
这类孩子喜欢收集漂亮的布娃娃,还喜欢挑选自己穿着的服饰,常会对自认为不好看的衣服拒绝穿着。
这类孩子在学习时,如果为他们配上鲜艳图片或者视频,强烈的视觉刺激会让他立即进入状态,在形象的世界里,他会感到特别舒心。这类孩子最好让他们去绘画、雕塑或儿童模特队等兴趣班学习。
6、喜欢模仿:适宜学表演
这类孩子在人越多的场合,表现得越活跃,越希望自己是主角。当然这些孩子也有能够吸引更多人注意力的能力,譬如丰富的表情、手舞足蹈的样子以及高亢的声音等。
如果孩子已经上幼儿园了,父母应和老师沟通,不妨在适当的时机给孩子表现的舞台,只要孩子有一次在正式的公众场合得到认可,他就能更自信地对待自己。这类孩子适宜到表演、主持、舞蹈等兴趣班去学习。
虽然根据孩子爱好选择兴趣班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也要注意一下几个误区哦。
孩子上兴趣班的误区
1、只重结果,忽视过程
学琴的父母只注重孩子学会了哪支曲子;学画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画了一幅完整的画;学珠心算的父母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学跳舞的父母只注重孩子是否学会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结果,无论是给孩子还是给老师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实教孩子,学习的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调动他们多个器官、多种感觉,培养多方面能力。比如学习弹琴,手眼耳的协调非常重要,耐性、毅力、战胜困难的能力决定着他是否能学习下来,而经过自身努力战胜困难后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悦。贯穿在孩子学习过程中的这些品质,父母可能看不到,但却对孩子的未来影响深远。
再有,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学习中的一个小节,比如跳舞,一个舞步要练好长时间,给父母的感觉是孩子几次课什么正经的也没学,但实际上,基本功的训练是为让孩子能完整跳下整个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础。基本功如果不扎实,学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学不下去了。
2、周末上兴趣班如同赶场,没了亲子时间
有些父母不在乎花钱多少,在周末给孩子报了一个又一个兴趣班,英语、影视表演、钢琴、滚轴;孩子忙,父母也跟着一起忙。本来上一星期幼儿园就没多少时间陪孩子,而周末又全用来上兴趣班了。
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离不开亲情的,与父母在一起,是使他们心理发展正常的基础,如果忽视幼儿心理以及亲情的交流,你会发现孩子变得不听话、爱发脾气等等。今后容易与子女在心理上产生隔阂,难以沟通。
一味地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容易使孩子疲劳、厌倦。今后他可能对什么都知道一点儿,但对哪个都不精。不如只选择一两项重点学,学会了再学其他项目。孩子如果在哪个项目上特别有潜力,就要多花时间重点培养。
3、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些父母小时候条件不好,没有条件实现理想,而有了孩子后,就把理想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比如一位父母,英语顶呱呱一直是他的梦想,他就让孩子从小上英语班学习英语,而成绩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评。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想法。他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如果大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担负起父母的愿望,那孩子的负担就太重了,孩子学习起来就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此,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让他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感兴趣的事,孩子能学得又快又好。而父母自己的理想,还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标吧。
4、认为坐在教室里才是真正的学习,忽视生活中的教育
有些父母忽视自己的能力,认为只有带着孩子上这个班、那个班,让孩子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椅子上听老师讲课,才是真正的学习,对生活中的知识反而视而不见。
重视孩子的教育,无疑是最值得的投资,但不能一味地投资却忽视孩子的感受。既然是兴趣班,就一定要从兴趣出发,只要孩子有兴趣,就能自主学习,快乐地享受学习的乐趣。
想要培养孩子多才多艺的家长,要注意理智选择兴趣班,不可过于盲目哦。
第2个回答  2014-11-25
  实际上,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他们是可以坚持的,而且,即便你不让他们干,他们也会坚持做下去,根本就不需要父母去鞭策。不管将来学什么,我觉得还是以兴趣引导作为重点。一个他根本就不感兴趣的活动,为什么一定要逼他去做呢?没有一个孩子将来会全能,一个不是全能的孩子,他一样可以很快乐,很成功。即便他将来遗憾当年没有学点乐器,或者没有学学美术,这种遗憾其实对一个人心理的成长来说也是有利的。一个凡事都感觉很完美的人,他也是一个没有了继续发展动力的人,也许他反而会觉得很空虚,甚至觉得生命毫无意义,所以凡事都是有其两面性的,千万不要求全,两害相权取其轻就是了。孩子喜欢什么,你就创造条件让他去感受(当然,前提是,这是对他和他人都有益,最起码不会危害到自己和他人的活动),跟他一起参加这类活动,在活动中拓展出更多的内容,以兴趣来引导他深入地去探究,他就会学会“苦中作乐”,在艰苦坚持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另外,即便是他感兴趣的内容,他也可能进入某个转折点,感觉难以坚持下去,这种时候,我们想办法去促进一下我觉得是可以的。但是促进他的方式方法和时机要恰到好处,否则就可能适得其反,或者虽然把他逼出来了,但是会给他心里上带来一些阴影,这样的促进就有些得不偿失了。确实,当孩子在学乐器、绘画等技能的时候,如果他能突破自己,进入另外一个层次,他会体验到一种成就感,就能更加认真地坚持下去。但是在进入这样一个层次之前,他可能会比较苦,比较难以坚持。这时候,他确实是需要父母给他一种心理上的支持的。这种支持,我觉得不一定要死逼,而是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来达到这个目的。比如,经常跟他一起去想象一个美好的未来,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跟他共情,表示你对他很理解。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就可以帮助他化解压力,同时也向他展示一个光明的未来。追问

能给我一点实质性的解决方法吗?很纠结现在。理论的也看了不少了。

追答

看看你孩子对什么有兴趣。

第3个回答  2019-02-12

    文艺类,陶冶孩子情操,培养孩子气质和内在美,包括芭蕾,声乐,绘画,钢琴等

    体育类,比较适合男生,可以培养孩子身体素质,让孩子从小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如游泳,跆拳道,街舞,轮滑等

    思维类,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的各项思维能力,对于孩子以后的学习成长都必不可少的作用,包括数学思维,珠心算,口算心算,少儿奥数之类

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思维能力,所以假如选一门必须报的,我觉得是数学思维类的兴趣班

第4个回答  2014-11-26
家长不要主观的认为什么好就给孩子报什么 也不要想着先报着看看孩子是否感兴趣再说 其实父母只要平时多观察自己的孩子 必然能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 而很多兴趣爱好父母也能教 社会上的各种班为了挣钱自然也会用尽各种办法和创意让孩子在刚开始的阶段比较感兴趣 但这不一定是孩子真正的兴趣 或许只是一时好奇而已 所以孩子的兴趣培养也可以说是父母的一种责任 不要一上来就推给社会上的各种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