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引古诗中孤客最先闻的原因是什么?

如题所述

 孤独的人心是凉的,没有温暖。秋风萧瑟寒意逼人,孤独的人最先感觉到孤单寂寞冷。

《秋风引》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写秋风,实际却是在感叹自己的际遇,抒发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其妙处在于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而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

全文: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翻译:秋风不知从哪里吹来,萧萧地送来了大雁一群群。清早秋风来到庭中的树木上,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秋风的声音。



扩展资料:

"孤客最先闻”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孤客最先闻。”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

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您好。《秋风引》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原文: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译文:不知从哪里吹来了秋风,在萧萧的风中送走了雁群。凌晨,秋风吹动着庭园的树木,树叶瑟瑟。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无形的秋风却分明已经尽在庭园。来到耳边了,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 这前两句诗,合起来看,可能脱胎于屈原《九歌》“风飒飒兮木萧萧”和汉武帝《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而可以与这两句诗合参的有韦应物的《闻雁》诗:“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但韦诗是以我感物,以情会景,先写“归思”,后写“闻雁”。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指出,这样写,“其情自深”,如果“倒转说”,就成了一般人都写得出的普通作品了。但是,诗无定法,不能执一而论。这首《秋风引》前两句所写的秋风始至、鸿雁南来,正是韦诗后两句的内容,恰恰是把韦诗倒转过来说的。它是远处落想,空际运笔,从闻雁思归之人的对面写起,就秋风送雁构思造境。至于韦诗前两句的内容,是留到篇末再写的。  诗的后两句“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把笔触从秋空中的“雁群”移向地面上的“庭树”,再集中到独在异乡、“归思方悠哉”的“楚客”,由远而近,步步换景。“朝来”句既承接首句的“秋风至”,又承接次句的“萧萧”声,不是回答又似回答了篇端的发问。它说明秋风的来去虽然无处可寻,却又附着它物而随处存在,此刻风动庭树,木叶萧萧,则无形的秋风分明已经近在庭院、来到耳边了。诗写到这里,写足了作为诗题的“秋风”,而篇幅已经用去了四分之三,可是,诗中之人还没有露面,景中之情还没有点出。直到最后一句才画龙点睛,说秋风已为“孤客”所“闻”。这里,如果联系作者的另一首《始闻秋风》诗,其中“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两句,倒可以作“闻”的补充说明。当然,作为“孤客”,他不仅会因颜状改变而为岁月流逝兴悲,其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更是可想而知的。  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其实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但妙在不从正面着笔,始终只就秋风做文章,在篇末虽然推出了“孤客”,也只写到他“闻”秋风而止。至于他的旅情归思是以“最先”两字来暗示的。如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所说,“为孤客传神”的正在这两个字,使“无限情怀,溢于言表”。照说,秋风吹到庭树,每个人都可以同时听到,不应当有先后之分。而惟独孤客“最先”听到,可以想见,他对时序、物候有特殊的敏感。而他如此敏感的原因,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解释说:“孤客之心,未摇落而先秋,所以闻之最早。”这就是对“最先闻”的解释。钟惺在《唐诗归》中还指出:“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便深厚。”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也说:“若说‘不堪闻’,便浅。”这些评语都称赞这一结句曲折见意,含蓄不尽,为读者留有可寻味的深度。不过,前面说过,诗无定法,这一结句固然以曲说而妙,但也有直说而妙的。苏颋有首《汾上惊秋》诗:“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这里,从全诗看来,却必须说“不可闻”,才与它的苍凉慷慨的意境、高亢劲健的风格相融浃。两个结句,内容相似,一用曲笔,一用直笔,却各尽其妙。对照之下,可悟诗法。“孤客最先闻”中的“最先闻”是比喻的形式用来表述孤独的旅人最先听到了秋风的声音。诗人以秋风抒发情感表述了诗人的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希望能够帮到您。谢谢,望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9-16
几场秋雨过后,天渐渐的凉了,季节带着含蓄的羞涩,人们穿起了稍厚的衣服,遮掩夏天那性感的肌肤。蔚蓝的天空中飘过片片白云,显得格外清晰、蓝闪。鸟儿、蝶儿、蜓儿自由地飞舞着,是那样的矫健,那样的轻盈,那样的轻快。他们用独特的舞姿点缀着空旷的蓝天。
初秋的清风,飘逸潇洒,似芊芊玉手,滑过肌肤,轻柔缠绵。初秋的清风,带着春的希望,夏的激情,羞红了苹果,吹熟了葡萄,逗乐了石榴。金秋硕果醉了美景,醉了人间。
“稻花香里说丰年”。不错的,秋天的田野是最令人称道的。站在山坡上,远远望去,一望无垠的金黄的稻谷,与山的翠绿构成一幅绝色的山田图画,无须用画家多彩的笔,也会让你舍不得移动目光去看别的景物。那黄与绿主宰的是丰收与希望,田埂成为点缀它们的翡翠丝带。清风吹过,翻起层层金黄的波浪,还时时袭来阵阵成熟稻香。沉甸甸的谷子迎风招展,或是点头示意,还有高亢的农家调子飘扬在田畈上空。
“大雁飞过菊花香满楼”。花,虽不是秋天的主角,但秋天的花有所有春天的花难以相比的高洁。那山脚田边无处不有盛开得金黄金黄的,或雪白雪白的,亦或粉红粉红的菊花,它们是每天迎接第一缕阳光的使者,满脸灿烂,浑身昂扬。微风吹过,它们又随即摇曳着舞姿,散发着扑鼻的清香。每每这时,我独自感受到了陶渊明独爱菊花的妙处。
最醉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晚霞片片,形状各异,姿态万千。霞云里透出道道金光,映照在山坡之上,山峦也好像涂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绿里透红,光彩四射。山显得朦胧而又深沉,高远而又沉静。那红日在暮霭中渐渐变大,仿佛出现好几层晕圈,那晕圈环绕着,包裹着,太阳也似乎成了一个金色的圆盘,在山巅上缓缓地滚动着,直到它逐渐被山巅遮挡。这时候只有霞光,只有绚烂多彩的霞光出现在西山之上,宛如游龙走风般的霞云显得那么地轻盈飘逸,安然自若,把美丽的姿色尽情显耀。霞云下的树静静地肃立着,一动不动,好像渐入梦乡,好像渐入佳境。山静静地,树静静地。山下的炊烟袅袅升腾,薄雾冥冥,缭绕成一幅动态的秋色黄昏之景。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都说秋天是宋玉的赋,柳永的词,马致远的散曲,充满了空灵的韵致,而略带悲凉。是呀。“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秋”字加上“心”,就成了“愁”。所以秋天总是让人怀旧,总是充满愁怅。唐代大文豪刘禹锡有诗曰:“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古典名著《红楼梦》里也有“己觉秋窗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而在我的眼里,秋天早已超越了那种“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落寂,而是一幅“秋意深浓、情意绵缈”美妙绝伦的秋景图。
秋色七分醉,我再自饮三分甜!醉的风,醉的韵,醉的月,醉的圆,醉的秋天。
第3个回答  2020-09-17
刘禹锡曾在偏远的南方过了一个长时期的贬谪生活;这首诗作于贬所,因秋风起、雁南飞而触动了孤客之心。这首诗主要要表达的正是这羁旅之情和思归之心。
第4个回答  2020-09-17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