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到底犯了哪些战略错误?

如题所述

希特勒的指挥下,德国最终被盟军和苏军摧毁,我们来盘点下他犯过的各种战略错误:

1.反犹政策

反犹政策的起源是大部分德国人都认为一战的失败是犹太人的背叛所导致的,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普通的日耳曼人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但犹太家庭却普遍生活的很好,所以又有:将牛奶倒掉也不给德国人的说法。

即将被送往集中营的犹太人们

纳粹上台的基础就是靠着德国民众的反犹情绪,不过在纳粹掌权后,希特勒以国家计划拉动了整个德国的经济,但他同时也应该改变对待犹太人的态度。

因为德国刺激经济的方法是不可持续的,欠下了其他国家大量的外债,这不是能通过掠夺犹太人就能解决的,只有战争这个唯一的选项才能维持德意志帝国的正常运行,所以还不如善待犹太人,使他们为德国服务。(德国军队也有一部分犹太人,希特勒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盟军解放的德豪集中营,里面铺满了尸体

2.东线战场的种族政策

1941年6月22日,德国三百万大军兵分三路对苏联不宣而战,在前期德军进展神速,很快就占领了东欧大部分国家,但是希特勒不光继续推行反犹政策,还对其他种族进行了屠杀。

本来乌克兰和爱沙尼亚这些国家的人是亲德国的,他们认为德国人是解放者,并且愿意帮助德国打击苏联,不过就是由于种族政策,德军并没有善待他们,结果导致数百万的人力被浪费掉了。

乌克兰人欢迎德军

如果让这些人统统加入德军,并且优待苏联战俘,弗拉索夫(苏联叛徒)就不只领导60万的伪军了,那苏联可能在1942年就崩溃了。

弗拉索夫在战后被判处死刑

3.对美国的态度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国珍珠港,第二日希特勒就对美国宣战了,这对于苏联和英国简直是大喜的消息,而希特勒以为这样日本就能帮助德国,从远东进攻苏联了,不过他也过于昏头了,日本已经选择打美国了,怎么可能还北上打苏联呢?

希特勒在国会宣战美国

后面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一旦美国参战,轴心国离失败就不远了,如果希特勒当时就解除与日本的盟友关系,转而对日本宣战,那美国肯定不会去支援苏联了(因为苏日中立条约),而且德国和日本同盟,对双方其实都没有现实意义的好处。

苏日中立条约的签订

4.忽视北非

一般大家都认为北非战场不那么重要,但其实不然,因为这是英国能打赢德国的唯一地点了,就算不列颠空战胜利了,但德国空军还是没日没夜的轰炸着英国,而英国靠自己的力量是完全无法登陆欧洲的。

在北非的隆美尔将军

所以在阿拉曼战役胜利后,丘吉尔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英国人民看到了战胜纳粹的希望,但如果德国占领埃及,那英国的政策很有可能会发生转变(美国不参战的情况下)。

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将军

在1945年7月的时候,带领英国获胜的丘吉尔却大选失败了,原因主要就是虽然他们打赢了战争,但日不落帝国被打残了,失去了掌控殖民地的实力,而如果跟德国谈和,大英帝国则可能会继续保持强盛(希特勒主张英国管海洋,德国管陆地)。

英国首相丘吉尔

当然,希特勒忽视北非的原因很简单,他还始终对英国政府报以幻想,但是只要丘吉尔在任首相一天,那他绝不可能跟德国谈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7
一、胜利以后没有趁胜追击,导致敦刻尔克撤退,保存了英法联军的有生力量。
二、和日本意大利结盟,那是两个猪队友。一个主动偷袭珍珠港打美国。另一个都帮倒忙。
三、进攻苏联之前,没有对苏联的实力有个准确的估值。
第2个回答  2020-09-13
第一、德军和法国大战时,希特勒大军将近40万英法联军包围在敦刻尔克,眼看就能把英法联军消灭在敦刻尔克的滩头,但是这时候希特勒却命令撤退,导致英法联军有喘息的机会,然后反击成功撤退。第二、不列颠空战指挥失败后没能与英国谈和,却又决定进攻苏联,双线作战。
第3个回答  2020-09-18
主要有以下几个:敦克尔克大撤退,导致兵力分散;巴巴罗莎计划,补给线太长;和日本、意大利结盟,拖累自己。
第4个回答  2020-09-11

二战初期的德国以超越时代的闪电战作战体系,在众多天才参谋人员谋划下,依靠普鲁士军人优秀的战争素养、战术配合,在欧洲大陆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空前的胜利,就连一战时作战顽强的传统陆军强国法国也仅仅支撑2个月就轰然倒下,在进攻庞大的苏联时,三路突进三路战果斐然,一度兵锋直指苏联的首都莫斯科,仿佛整个欧洲即将都属于德国人了,但是带了中后期,情况却急转直下,德国的战况每况愈下,到底是希特勒犯了那些重大的战略错误,才导致德国走向如今的境地呢?

第一、敦刻尔克未能围歼40万英法联军,没能成功逼迫英国屈服

1940年德军闪击法国,将近40万英法联军包围在敦刻尔克,当时德军最近的坦克离港口仅10英里,眼看就能把英法联军消灭在敦刻尔克的滩头。没想到希特勒却下令停止前进,由于德国空军司令戈林信誓旦旦的保证德国空军可以消灭滩头上的英法联军,让德国空军担任主攻,因此英法联军得到喘息的机会,成功完胜了世界战争史上最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为英法联军反攻大陆留下了30万作战经验丰富的老兵。

▲如果敦刻尔克30万英法联军没有逃回去,势必将沉重打击英国的抵抗意志

敦刻尔克大撤退使得丘吉尔也有了底气,决定拒绝向希特勒投降。

第二、不列颠空战指挥失败后没能与英国谈和,却又决定进攻苏联,双线作战

德国刚开始不列颠空战时,在空军飞机数量上拥有绝对的优势,德国投入3个航空队和2669架飞机,其中战斗机和轰炸机各占1半,此时的英国只有700架战斗机和500架轰炸机,从数量上,德国飞机数量是英国的2倍,在飞行员水平上,拥有更多训练时长和战斗经验的德国人的飞行员在空战时也占优势。

第一阶段,德军集中全力攻击英国空军基地和飞机制造厂,使英军12个机场和7个飞机制造厂遭到破坏,此外英国秘密武器6个雷达站、1座弹药库、10座储油库被炸,此时英国进入最困难的时候,能升空作战的空军飞行员所剩无几,维修战机的技师更是经常累倒在修理台上,英国空军离崩溃只有1步之遥

但是此时一架英国轰炸机的误打误撞改变了整个不列颠空战,这架英国轰炸机幸运的突破了德军的防空网,在柏林上空投下了一枚炸弹,这让希特勒大为恼火,决定轰炸伦敦报复英国

没想到就是整个决定拯救了英国空军,英国空军得到了宝贵的喘息之机,迅速恢复战斗力,在伦敦上方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空战,歼灭了大量的德军战机,德国的不列颠空战只能宣告失败,这也导致了海狮计划的流产,德国只能转向进攻苏联。这对于德国来说,双线作战,不仅不能全力进攻苏联,还要分兵防守自己漫长的海岸线。

进攻苏联时德国选择三个作战目标,而且没把高加索作为主要目标

二战结束后,苏军“胜利的象征”朱可夫元帅同艾森豪威尔进行探讨时曾明确指出,希特勒在苏德战争中犯下了3个不可饶茹的错误,致使德国输掉了这场本该赢下的战争

德国在战争之初由于进攻突然性,大获全胜,但却由于将目标分散为3个近乎独立的目标,几乎使得3个作战计划的最终目的都没有实现。

不应该北方的列宁格勒列为作战目标,首先列宁格勒附近都是森林和沼泽,不利于德军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第二德军进攻列宁格勒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即使拿下列宁格勒也不会缓解德军资源紧张的状况。

应该把南翼以至于高加索方向,作为德军进攻的第一目标,德国进攻苏联,就是为了苏联的各种资源,而苏联的各种资源普遍分布在西南方,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克的煤、高加索的石油,如果德军一开始将主攻方向放在高加索可能会成功,并大幅支持德军对苏联的持续进攻。

在一个就是1942年夏季攻势中的德军分兵分别进攻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导致两个战役目的均没有实现,自此德军再也无力夺取高加索油田,从而丧失了战役的主动权,只能战略防守,那么失败就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选择了与日本和猪队友意大利结盟

德国选择了东方的日本作为了他的盟友,妄想日本北进进攻苏联,德国和日本东西并进一举击败苏联。而日本却受制于资源,加上在诺门罕碰了一鼻子灰,决定南下东南亚,并偷袭了珍珠港,使得日美开战,德国也只能与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国美国开战,美国的参战,一是大为加大了对苏联和英国的援助,另一方面加速了美国进入欧洲的时间。

至于德国的另一个猪队友意大利,就只配玩面条,一开始打希腊,被希腊赶回家,求救德国,德国只能出兵,使得德国进攻苏联的时间推迟了1个月。又耐不住寂寞,要打北非,结果在北非被打的鼻青脸肿,老样子又向德国求救,德国不得不派出两个装甲师援助意大利,虽然隆美尔在北非以少胜多击败英军,但是由于补给线太长,补给不力,白白搭上2个精锐装甲师和数不清的物资,如果把这部分力量用到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都能拿下了。

总之,希特勒的战略选择和抉择也是一步错步步错,希特勒只能选择硬着头皮承受自己犯下的错误带来的后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