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帝国鼎盛时期版图有多大,实际情形又是如何的呢?

如题所述

蒙古族起源于额尔古纳河一带,起初以狩猎为生,后来发展为游牧民族。到了公元十二世纪,蒙古势力逐渐强大,成为蒙古草原上五大部落之一。十三世纪初,一个叫铁木真的人物横空出世,通过一系列兼并争战,基本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

1206年春天,蒙古贵族们在斡难河(今鄂嫩河)上游召开大会,建立大蒙古国,推举铁木真为大蒙古国大可汗,上尊号“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立国后,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类似于宪法性质的《 成吉思汗法典》,建立了一套有蒙古特色的、以贵族民主为基础的、蒙古贵族共和政体制度。

成吉思汗被公认为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成吉思汗”就是“世界的统治者”的意思, 他曾说过:“男子最大之乐事,在于压服乱众,战胜敌人,夺取其所有的一切,骑其骏马,纳其美貌之妻妾。”因此成吉思汗领导下的蒙古国,以杀戮、掠夺他人财产为要务,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

在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所开创基业的基础上,1271年忽必烈将古蒙汗国改国号为“元”,以大都为政治中心。至此,蒙古人已经创造了本民族的历史,他们所建立的元帝国成了世界历史上空前庞大的帝国,那么它的版图面积有多大呢?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在对外征战中所开拓的领土为: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的辽阔疆域,国土横跨亚欧大陆,极盛时其国土面积达3300多万平方公里。如此庞大的国土面积,实际情形又是怎么样呢?

事实上,从一开始,大蒙古国就未形成统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落后,对周边地区不断发动侵略战争,并把蒙古军征服的地区分封给了四个儿子。随着占领地区的日益扩大,逐渐形成了四大封国,也称四大汗国:

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是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及其后人世袭领地,疆域主要为西辽故土(今新疆、中亚地区一带),即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都城在叶密里(今新疆额敏县)。

1225年,成吉思汗给其正妻孛儿帖所生的四个儿子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分封土地。窝阔台汗国即建于1225年,存在84年后于1309年灭亡,是蒙古四大汗国中最短命的汗国。

成吉思汗死后,窝阔台继承了大汗之位。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将成吉思汗留给幼子拖雷的一部分军队划归自己的次子阔端,引起了拖雷家族的不满。1241年窝阔台死后,其子贵由继承汗位。但是贵由仅做了两年大汗就死了,汗位为拖雷长子蒙哥夺去,至此,蒙古大汗之位转入拖雷家族之手。

1309年,窝阔台汗国最后一任大汗察八儿因干涉、参与察合台汗国的一次内争失败,逃归元朝,元朝封他为汝宁王。他的领地大半被察合台汗国也先布花汗所吞并,窝阔台汗国灭亡。

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原为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察合台开始时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裕勒都斯河和玛纳斯河流域及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初时建都城于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今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

察合台汗国初时与窝阔台汗国的关系非常好。窝阔台为蒙古国大汗时期,察合台在蒙古国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在重大问题上窝阔台经常派心腹去征求他的意见,因此,察合台对帝国很多重大决策是起一定作用的。

察合台汗在位时,由于长子木图干在战争中阵亡,其孙哈剌斡忽剌(木图干之子)被指定为察合台汗国的继承人。察合台去世后,嫡子也速蒙哥想参与朝政,但遭到哈剌斡忽剌的拒绝。贵由继承大蒙古国汗位后,由于与也速蒙哥亲善,遂以儿子在世,不能让孙子继承汗位为由,派也速蒙哥君临察合台汗国。贵由死后,也速蒙哥和窝阔台系的宗王共同反对选立拖雷系的蒙哥为大汗,引起了蒙哥的忌恨。

因此,当蒙哥成功当上大蒙古国继大汗后,将河中地区划归拔都统辖,并支持哈剌斡忽勒回国夺取汗位。可哈剌斡忽勒在途中意外死亡。按照蒙哥大汗的旨令,由哈剌斡忽勒之妻乃哈敦(相当于皇后)回察合台汗国主政。乃哈敦回国后,处死了也速蒙哥,并统治察合台汗国达10年之久。

蒙哥大汗死后,成吉思汗家族内部爆发了长期的争夺汗位的斗争。忽必烈、阿里布哥、海都等都企图占据察合台汗国,使该地区成为各方势力的角逐之地。

忽必烈曾派供职于他的阿必夫合(察合台曾孙)的儿子兀鲁克去察合台汗国当君主,不幸的是,兀鲁克在途中被阿里布哥的军队袭击杀害。

阿里布哥则派拜答儿(察合台的第六子)的儿子阿鲁忽为察合台汗国的君主,并保证军需的供应,让其注意防备忽必烈军队的侵袭。后来阿鲁忽又从拔都手中夺回了河中地区,使察合台汗国真正成为独立汗国。最盛时其疆域东至吐鲁番、罗卜泊,西及阿母河,北到塔尔巴哈台山,南越兴都库什山,包括阿尔泰至河中地区(河中地区特指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大片地区)。

1321年,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部称为"蒙兀儿斯坦",西部称为"马维兰纳儿"。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为帖木儿帝国所取代,西察合台汗国正式灭亡;东察合台汗国则于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明军抵达新疆时归顺明朝,明朝随之在新疆设立阿端卫和哈密卫管辖整个新疆。

钦察汗国 钦察汗国(由于大汗帐色金黄,欧洲人称金帐汗国),又称克普恰克汗国、术赤兀鲁思。它的前身是成吉思汗划分给长子术赤的封地,包括额尔齐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包括额尔齐斯河流域和阿尔泰山地区),都城设在额尔齐斯河流域。

1235年,术赤次子拔都奉命统帅“长子军”西征,征服了俄罗斯及东欧地区。到1240年先后征服了钦察草原、克里木、高加索、保加尔(保加利亚)、伏尔加河和奥卡河地区以及第聂伯河流域的罗斯各公国。

被征服的这一广大地区就成为拔都的兀鲁思(分得的土地之意),从1242年起称“钦察汗国”。 钦察汗国的疆界大致包括:东自额尔齐斯河西部,西至第聂伯河,南起巴尔喀什湖、里海、黑海,包括北高加索及花剌子模北部和锡尔河下游地区,向北临近北极圈。拔都把伏尔加河地区作为政治中心,在入口处建立了首都萨莱城(今阿斯特拉罕附近)。罗斯诸公国与钦察汗国为藩属关系。

幅员辽阔的钦察汗国是一个由各民族组成的庞杂的联合体,汗国内部各地的经济发展亦不尽相同。因此,钦察汗国效法中国古代实行分封制,拔都的13个兄弟(包括斡儿答)都得到了分封。所以到了15世纪钦察汗国就先后分裂成了花剌子模、克里木、保加尔、西伯利亚、喀山、阿斯特拉罕等多个汗国,大汗则只剩下了中央直属的大帐汗国,享有名义上的宗主权。

1480年,大帐汗国大汗阿合马打输了和莫斯科公国的关键一仗,兵败被杀,蒙古人从此失去了对俄罗斯人的统治。1502年(明孝宗弘治十五年),末代大汗赛克赫阿里被克里米亚汗国击败,钦察汗国彻底灭亡。

伊利汗国 伊利汗国,又称伊儿汗国或伊尔汗国,位于高加索、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等地。为成吉思汗之孙、拖雷之子旭烈兀在原封地的基础上,远征西亚所建立的汗国,首都定在大不里士(位于库赫•塞汗特高原,伊朗阿塞拜疆省会)。该汗国也是元朝最忠实的藩国。

按照蒙古“幼子继承制”习俗,拖雷本该是汗位继承人的人选,可成吉思汗最终挑选了多谋善断、治国才能更为出众的窝阔台为继承人。将自己的直属领地,也就是包括斡难河蒙古本部在内的东亚一大片地方分封给了拖雷,约十三万人的蒙古军队,大部分也由拖雷继承。

拖雷与正妻唆鲁合贴尼生有四子: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窝阔台死后,蒙古诸王公就处在权力的激烈争夺中。1251年,蒙哥从窝阔台家族手中夺得大汗之位后,为巩固汗位,积极培植同母的几位兄弟忽必烈、旭烈兀和阿里不哥。其中忽必烈负责中国事务,旭烈兀则成为西征大军的统帅。

成吉思汗曾鼓舞子孙:“天下土地广阔河流众多,你们尽可以各自尽情去扩大自己的领地”, 旭烈兀遵从祖父的教诲,于1253年率军出发渡过阿姆河,带着蒙哥给他的“从阿姆河两岸到埃及尽头的土地都要遵循成吉思汗的习惯和法令。对于顺从你命令的人要赐予恩惠,对于顽抗的人要让他们遭受屈辱”的嘱托,离开了生他养他的蒙古大草原,到一片全新的天地去开拓自己的世界。

1259年,正当旭烈兀率蒙古铁骑横扫中东之时,突然惊闻蒙哥大汗在进攻南宋的途中暴毙。旭烈兀率主力回到波斯后,得知忽必烈已经即大汗位,并与幼弟阿里不哥发生了汗位之争,遂决定不再东返蒙古。并同时向争位的双方派出使者,表示拥护忽必烈为大汗,指责阿里不哥。忽必烈于是派使臣传旨,将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边境的波斯国土和该地蒙古、阿拉伯军民全部划归旭烈兀统治。从而建立了又一个汗国——伊利汗国。

1335年阿布·赛义德死后,伊利汗国迅速瓦解,国家分裂成东波斯、阿富汗斯坦的卡尔提德王朝,西波斯的穆札法尔王朝和札剌亦儿蒙古人的札剌亦儿王朝,土耳其的楚邦王朝等。

忽必烈成功夺取汗位,入主中原之后,定国号“大元”,大蒙古国改称“大元大蒙古国”,他从大蒙古国大汗变为大元皇帝。

四大汗国名义上受大元皇帝的册封,属于大元大蒙古国的封地。实际上四大汗国都处于独立状态,加上地处中原的元朝,已经成了五个独立的国家。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发动北伐,大将军徐达率领明军攻占元大都(今北京),元顺帝逃回漠北,史称“北元”。1388年朱元璋派大将蓝玉深入漠北取得“捕鱼耳海”大捷,北元后主脱古思帖木儿在逃亡中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后,去大元国号称蒙古,北元宣告灭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