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抑制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我现在很严重,尤其是对我妈。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不能任意消除或改变这种心理现象。在我们的咨询和辅导过程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对于青少年中出现的逆反心理要正确分析。逆反心理虽是一种抵触性很强的态度,但积极的逆反心理却是一面镜子,如能加以正确地利用和引导,既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又能促进我们改进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对待青少年中消极的逆反心理应注意分析原因进行克服、矫正和教育。 (一)社会杜渐,家庭防微,努力消除产生逆反心理的社会因素。 青少年正处于发育的过渡阶段,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中的兴奋强于抑制。苦闷时敢于发泄、不满时敢于直言、压抑时敢于反抗。其实,青少年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重要诱因就是社会风气不良。特别是校园这样一个独特的社会环境,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学校要加强校风建设,消除各种精神污染,注重理想、道德、情操教育,逐步形成一种朝气蓬勃的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从而逐渐缩小逆反心理赖以存在的心理空间。 (二)开展集体教育活动,构建学生的“心理活动空间”。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把个人行为的产生变化规律,用一简单公式表示: B=f〈p、E〉,其中B代表行为(Behaviour) f是变量,p是个人〈Person〉,E是环镜〈Environmeat〉,P和E的交互作用形成心理场,即情境。当代社会心理学认为,在这个情境中,关键在于“场中人”的主观感觉,即心理气氛。教育实践也证明,营造一个具有民主、宽容、善意友好的班级氛围,有利于改善学生的逆反心理等攻击性心理及行为。因为,首先活动本身是实际而有效的教育刺激,它能引发学生的上进愿望,显示和发展个人的品德和才能。其次,学生有强烈参加集体生活、获得友情、受到重视等内在心理需要,因而十分重视集体对个人的要求、评价和信任。教育者则可利用学生这种内在心理需要,发挥集体活动对每个成员的教育、评价和激励作用,造成积极的心理氛围,最大限度地防止逆反心理的产生,从而使活动变得更加富于刺激性、感染性和实效性。当然,还要为每个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个别教育情境,提出特定要求,改善不良处境等。 (三) 了解学生心理动态,提高教育艺术水平。要防止和克服学生中出现的消极逆反心理,作为家长和教师-----教育者,就必须及时了解他们的心态,激发他们的内在需求,捕捉教育时机,以高超的教育艺术,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具体做到: 经常从学生的行动、情绪反应,来了解他们的心态及其变化,发掘“闪光点”和积极因素,把握教育的时机。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等实际情况,以及不同的时间、条件和情境,因人因时因地运用说服、榜样、道德评价等方法进行正面引导,重在提高他们的认识,使之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方法。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心理,“心病还需心药治”,需要老师和家长们用心发现其产生的原因,再用“心”去加以帮助、引导,我相信“迷路”的学生一定会走出心灵的误区,成为一个好学生。 (四)重视心理疏导,努力控制逆反心理 疏导和调适最终的落脚点还是在主体身上。作为我们学校心理工作者,更应该在青少年可能产生逆反心理之前作好心理健康辅导,更有利于青少年的成长。然而当学生一旦形成逆反心理时,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学生消极心态的特点与成因,用有效方法进行疏导。比如,学生对教师有疑惧、怨恨心理,则教师应用坦诚交谈和以诚相待的方法,使师生相互信赖;对自尊心受伤害而自卑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信任,激起他奋发自信的心理。尤其是在转化学生逆反心理时要注意运用自信的心理。同时,注意运用“自己人效应”与学生保持同体,即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把教育者置于学生的心理位置去认识、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选择适当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调整认知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发展历程是控制逆反心理基本保证。引导青少年知道追求自由、独立,并不一定要通过反叛老师、家长才能做到。明白逆反也并非是一种独立自主的表现,而只是一种狭隘、偏激、非理性的表现,不能证明你的独立。固然,有时家长、老师难免言辞过激,方法也欠妥,但他们大多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作为晚辈、学生应该理解他们的良苦用心。 其次, 提高文化素质、广闻博见是克服逆反心理的根本道理。告诉学生,解决一个实际问题用一个办法就已足够,但在问题未解决之前却存在着几乎是无限的可能性。如果我们的思想一旦被逆反心理控制住,那么我们的视野就会变得狭隘、短视和显得愚蠢。当我们冷静地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所强烈反对的意见固然并不一定就是真理,但起码也使我们的思维同对方同样的狭隘。应该指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广博自己的见闻,丰富自己的思想,要学会多方面地看问题,不要因“逆耳”而否定了老师、家长的“忠言”。 第三,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合理的想象力是克服逆反心理必要措施。合理的想象,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宽容的思想方式和想象力是可以通过自我不断的思维训练来获得,它能激发出我们的创造力。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必须经常性地进行这种自我思维训练。 第四,引导学生正确归因自己的成败是防止和克服消极逆反心理有效途径。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成功与失败的问题。在各种成败面前,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种有趣的归因现象:许多学生往往对自己的成功作内在归因,对自己的失败作外在归因。例如,有的学生总是赞赏自己学习的成功,认为是自己的能力强或自我努力的结果;对学习上的失败,常常抱怨环境恶劣、题目太难、没有机会或运气不佳等情境因素,而对其他同学学习的成败却作出相反的归因。这种归因偏见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或心理的不相容,进而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因此,教育者要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培养他们对自我心态进行调节的能力,教他们学会归因和简易的自我疏导方法。比如,用心理换位法理解他人的心情,减少对他人的责难和埋怨;用自我激励法来振奋精神,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用情境和心理转移法、归因客观投射法和自我宽容法来减轻过分的心理压力、痛苦和自责。总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使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既善于自我解脱,又善于自我振奋,这无疑是避免产生消极逆反心理的又一有效途径。 教育是科学,科学寻求的是规律。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是我们的研究对象,更是我们心理辅导的对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一条对青少年实施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防止和克服消极逆反心理的滋生,造就一批批“阳光少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7-21
你要学会忍耐,相信自己会挺过去的,一定要控制自己,都能面对现实。遇到困难,他们总是勇于承认现实,找出问题所在,设法解决。不要轻易相信有一些言语,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