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应该给孩子怎么的教育

如题所述

 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看,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有如下重要的标识:1.能使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与心理自由感,表现出轻松愉快的状态。2.能使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动机和兴趣等心理需要得到满足。3.能使幼儿乐于表达或交流思想与情感。4.能使幼儿学会关心同伴、共享玩具、相互尊重。5.能使幼儿产生遵守纪律和活动规则心理需要。而要营造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其核心是建立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在幼儿园各种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重要的,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言“就教育效果而言,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关系如何”。为建立融洽、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幼儿教师应该做到“8多”,即对幼儿多支持、多肯定、多接纳、多表扬、多鼓励、多关注、多信任以及多给他们自由和自主,这样才能营造出积极健康的幼儿园精神环境。
  1.多支持
  从心里角度分析,当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以及情感得到他人的支持,特别是得到他所尊敬之人、权威之人的支持时,不仅使这种思想、行为或情感受到强化,而增加表现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而且还会产生愉悦的心情、积极的心态、增强自信心,并与支持之人形成良好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以及情感不断得到反对,就会出现完全相反的结果。所以,教师对幼儿一定要多一些支持、少一些反对。进一步问,要支持幼儿的什么呢?回答是:支持幼儿的天性、支持幼儿的价值观、支持幼儿的行动、支持幼儿情感表现、支持幼儿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减少不必要的干预、担心,不能从成人的思维、成人的特点、成人的角色出发过多地要求幼儿,这些不切幼儿实际的要求实际上都是对幼儿的不良限制。可能会有人反对说:“我们不能什么都支持幼儿”。此话是对的,我们的确不能不加判断地支持幼儿的一切。但事实上,我们缺乏对幼儿起码的支持。本来一些言行和情感属于幼儿的天性表现,诸如嬉戏打逗、活蹦乱跳等,成人往往看不惯而站出来制止。又如,受强烈好奇心的驱使,幼儿想打开收音机看看里面是否有人在唱歌,结果弄坏了收音机,此种情况下,成人往往以为幼儿的行为是故意破坏,是不爱惜物品、是顽皮,因而会对幼儿大加斥责,并要警告他下不为例。再如,幼儿对沙、水着迷般的喜欢,一玩起来就忘我,忘了时间、忘了其他任务,甚至忘了吃饭,家长或教师对此种表现的一般认识就是,这个孩子不听话、贪玩、玩起来没完没了,所以千方百计不让孩子接触沙水……,诸如此类的例子俯首即拾,坦率地说,与西方国家比,我们的幼儿无论在家还是在幼儿园得到应该得到的支持实在太少了,受到的反对太多了,因而形成了不少消极的人格特征,如自卑、怯懦、退缩、被动等。这些人格特征是创造型人才成长的大敌,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家长和幼儿教师应该多说这样的话:“好!大胆做,我支持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6
一、 幼儿教师必须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做到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孩子。
因为幼儿各种素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过程,而幼儿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幼儿来说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使幼儿教师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在平时工作中,要求教师做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自我奋进,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关心耐心照顾每个幼儿,尊重幼儿和对幼儿严格要求:对待工作要有自觉性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师德,忠诚于幼儿教育事业,即为教师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体现。
二、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当今世界,要培养和造就面向21世纪的新人,就必须要求教师走在时代的前列,具有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知识。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上,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 抓好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素质:
21世纪的教师要努力从“教书匠型”向“学者型”转化,而要实现这个转化,教育科研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首先要学习理论,树立科研意识。把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放在教育科研工作的首位,努力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重点树立三个“观”:一是正确的人生观,二是全面的质量观,三是科学的教育观。其次,有的放矢,确定研究课题。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前,可先组织教师开展调查研究,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弄清这些问题的内在联系,选择解决问题的切人口,从而确定科研课题以及研究方法。再次,人人参与,发挥个体特长。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参加教育科研,但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差异很大。为此,要尊重每位教师的现有水平,帮助她们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使她们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比如:擅长艺术的教师,可鼓励她们开展幼儿音乐素质培养方面的课题研究。擅长科学教育的教师,可鼓励她们开展促进幼儿认知和思维发展的课题研究等。让每个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充分发挥她们的特长,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