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严格控制班规班纪?

如题所述

纪律是建立班集体和巩固班集体的根本保证。班集体有了严明的纪律,就能使班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思想、学习、生活既有约束,又有自由。班集体就会出现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局面。教育家马卡连柯说:“集体如果没有好的纪律是很难想象的”,“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美妙,集体的活动,集体的姿态和集体的信念。集体中的一切,归纳起来,都摆脱不了纪律的形式”。一个班如果没有必要的纪律,就无法进行教育教学,更谈不上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经验告诉我们:任课教师不抓纪律,就会出现乱课;班主任班干部不抓纪律,就会出现乱班。乱班的学习成绩一定上不去。不仅如此,学生的思想品德也会存在问题,严重的甚至还会接连不断地出现违纪违法现象。因此,班干部必须认真抓好班内纪律。

班干部要注意班级经常出现如下的纪律问题:

(1)课上乱说话

上课或自习时随便说话,是班上一个普遍性的违纪现象。这种现象乍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如果不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来加以制止,任其发展下去,就会产生严重的破坏力。它可以由小声说话发展到大声讲话,由两人到数人,由近距离到远距离。

(2)迟到、旷课

在中小学,迟到现象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时间观念与时间管理能力差,在上学路上贪玩、看热闹或睡懒觉所致。

旷课是考勤制度中最严重的问题。学生旷课一定有着特殊的原因。旷课不仅会耽误学习,往往还会带来更坏的影响,如与坏人勾结或在坏人引诱下,在校外干出越轨的事情。

(3)争吵、骂人、打架

这是中小学生最易发生的问题,有时还发生在课堂上。话不投机,便横眉冷对;一语不合,更是拳脚相加。特别是有些男同学易冲动,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约束力较差,动不动就要用拳头发表意见。

(4)拖欠、抄袭作业,考试作弊

无论对哪所学校、哪个班来说,此类现象都会发生,类似行为更是屡见不鲜。近年,中学生考试作弊一直是违纪的主要方面。调查表明,考试作弊原因一般有4种情况:第一种是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平时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指望考试作弊,蒙混过关;第二种是原来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虽然平时很努力、很认真,但仍然很难过关,这类学生自尊心很强,惧怕考试不能过关的难堪,在侥幸心理和焦虑心理的支配下考试作弊;第三种是碍于同学友情,讲义气,在考试时,因“帮助”别人而作弊;第四种是本身学习不错,为了争“三好”或获奖学金而冒险作弊。在以上4种情况中,以前两种情况为多。

(5)小偷、小摸

偷摸的东西小到一块橡皮、小刀,大到钱财。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有3种:第一种是无所谓心理,即认为“偷书不是偷”、“偷车不为偷”,只不过是自己用书、用车时,方便一些而已。第二种是补偿心理,即别人拿了我的东西,我也同样去拿别人的东西,以补偿自己的损失;第三种是为了自我享乐而偷摸,极个别的数额较大,情节严重的会构成犯罪。

(6)损坏公物

有不少同学抱有这种心理:“公家的东西,坏了也没事”,“反正也没人看见”,“大不了赔而已,值不了几个钱”,所以他们对公物不知爱惜,不懂节约。

(7)抽烟喝酒

近年来,我国的“烟民”、“酒民”的年龄越来越小,不少中小学生都过早地染上了烟酒恶习,对于其身心健康,对于其学习工作,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对于上述纪律问题,班干部应做到预防为主,并可采取下列一些措施。

(1)进行守则教育

中小学都有学生守则。学生守则就是学生的行为规范。为了使学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必须首先对其进行守则教育。守则教育,一般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熟悉守则、理解守则。为了便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记忆,班干部可以把守则编成歌谣的形式,教班内同学们背诵,第二个阶段是初步贯彻执行阶段。这一时期,用守则去衡量班内所出现的问题。事事和守则对照,处处以守则论是非。第三个阶段是深入贯彻阶段。有重点地联系实际,围绕着班内重点人、重点事,边学边展开讨论,集体制定措施。

(2)进行纪律教育

在学校中,学生应遵守的校规主要是几项成文的制度,如考勤制度、奖惩制度等。

常规是指除国家和上级颁发的成文制度外,学校自身制定的一些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课堂常规、文明公约等。

班规是班主任班干部根据学校要求和本班实际而提出的规章制度。

一般来讲,很多班级都有自己的班规,其中一些班规是由班主任和本班学生共同制定的。

如有个班长根据小学学生易于接受生动、具体、形象化教育的特点,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编制了对学生进行校规、常规和班规教育的系列图片16套。每套有4幅连环画。主要内容有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上课了》、《完成作业再玩》;有帮助学生克服依赖性,自己的事自己做的《起床以后》、《互相友爱》;有用于文明礼貌教育的《送雨具》、《下雪的路上》等等。复印后,发给本班同学,人手一份。并每周利用班里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看图说话训练。让同学们认真观察,讲清每幅图意,再连贯讲出4幅图的故事内容,然后谈感想。通过观察和发言,达到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目的。有一次,看连环画《一幅手帕》,当讲完故事情节谈感想时,一位同学说:“我可不愿意捡别人的脏手帕,我妈不让我管闲事。”有人立刻反驳说:“这不是闲事,是关心别人的好事。”有人说:“图中的同学真好,她把别人丢的脏手帕洗干净,再还给别人,这就是老师讲的关心他人。”通过系列图片活动,不仅帮助同学们明确了是非观念,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通过这种形式对班内同学进行校规、常规、班规教育,生动有趣,形象直观,比教师的单纯说教效果好。

(3)开展评比活动

评比形式是多样的,内容也可不同。比如,对于乱班,全面要求如实难收效,不妨仅就一种行为先行开展单项评比,有成效以后,再加进新的内容,但评比的程序与方法不宜太复杂烦琐,否则,不能坚持长久。

对低年级同学来说,有效的方法是搞课堂纪律评比:人与人比,组与组比,组长检查个人,班长检查小组,可以评分插红旗,可以评分上红榜。

(4)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批评与自我批评

班干部在处理较大问题时,千万不能只把同学叫出教室单独处理,要尽量在班上处理。在班上处理时,要在摆清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启发当事人自己发表意见,然后班委会做小结并提出处理意见。由于处理的全过程是在集体中进行的,所以其教育意义就远远超出了一二个当事人的范围,而且对班集体正确舆论的形成和巩固,对全班同学认识能力的提高,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5)开展集体讨论

有些事情,谁是谁非一目了然,在处理问题时,班干部可采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加以解决,而对有些问题,同学们一时难以分清是非曲直。此时,班干部就应采取集体讨论的方法,甚至进行辩论,先从理论上分清是非,再指出其危害。譬如,有的同学在校外捡到东西,占为己有。针对这一问题,最好是引导班内同学开展“捡到东西怎么办”的讨论,通过讨论来对学生进行教育。

(6)及时处理问题

及时公正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问题,以免使事态进一步扩大。

(7)严格要求与抓住不放

严格要求就是要认真不放松,事事有要求,时时刻刻都按要求去做。

在纪律问题上,有的同学怕身强力壮的男教师瞪眼睛、攥拳头,有的怕挖苦,有的怕处分。只有一样东西对于所有学生是无一不怕的,那就是“抓住不放”。比如说,有的同学经常不交作业,班干部发现后,天天让他把作业亲手交到自己手里,然后再由班干部交给老师。这样他就没办法不交了。因此,在教师提出要求之后,班干部要经常检查、讲评、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有关纪律教育的方法是很多的,但没有一种是万能的,这需要班干部不断借鉴他人经验,不断在实践中进行探索,进而寻找出适合于自己使用的一套有效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