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为何会从广东剥离独立建省?

如题所述

1988年,原本隶属于广东省的海南岛,却与广东省正式分家,成立了专门的海南省。虽然新疆与内蒙古管辖的陆地面积很宽广,海南省却管理了大片的海洋。所以,海南省由于独特的地理特征,算是我国一个陆地面积较小,但管辖面积较大的一个省份。

有人好奇,在历史上海南省一直都是隶属于广东省的行政管辖范围,为什么要把海南省单独拉脱离出来,成立一个新的省份?有人也觉得,海南岛的面积狭小,相对来说资源也是比较贫瘠,如果与物质丰富的广东省联系在一起,不是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只要想想,也有其中的道理。

在古代中原人看来,海南岛一直都是瘴疠之地,也孤悬于海外,不适合于就居。虽然在汉武帝时期,中原王朝就在海南设置了郡县,却基本就没汉人居住。而且,汉朝到元朝这一段时期,中原王朝都不注重海南的发展,作为流放犯人的地方。

在明朝建立以后,进一步扩大了行省制度,把曾经庞大的湖广行省被分成了湖广、广西和广东三个省。在明朝建立的初期,海南岛隶属于广西省。但是由于管理上的需要,随后,海南岛又被划入了广东省。在几百年的时间里,海南岛一直隶属于广东省。清朝入关以后,沿用了明朝的行省制度。虽然把江南、陕西、湖广等省份进行了拆分,但海南依然属于广东省管辖。

建国之后,海南依然属于广东省管辖。由于海南省的工业基础薄弱,还不是国家工业建设的重点。八十年代之后,伴随着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沿海地区很多地区都改为地级市。海南岛由于情况的特殊,有着四面环海的地理优势,与广东的交通很多都是依靠海运,很多地方决策都需要本省做决定。

于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与新局面,也为了发展海南经济,海南省与广东省就在1988年分家,建立了专门的海南省。

现在,分家建省的海南省,依然属于我国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之一。海南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由于人口过少,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本省经济的发展。如海南省人口只有九百多万,在山东、河南省人口大省的地级市,人口已经也超过了1000万。可以看到,一个地级市的人口都能够胜过海南一个省,这也使海南经济发展缺乏人力资源。要知道,人口就意味生产力,拥有经济发展的动力。所以,海南省经济发展面临重要问题,就是吸引更多人才的引起。

海南省自身的工业水平发展不足,这也是经济发展需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广东省,都是海南省的兄弟省份,人口基数也不少,可以恰当吸引这两个岭南地区省份的人去海南发展经济,这是海南工业发展的良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07

在历史上海南省一直隶属于广东省的行政管辖,为什么在1988年决定要将海南岛单独拉出来设立一个新的省份?海南岛面积狭小资源相对贫瘠,若是与物资丰富的广东省放在一起的话,岂不是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乍一看,这确实有些匪夷所思,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分析其实就明白其中的缘由了。

秦朝之前海南岛属于典型的“境外之地”,虽然秦王朝曾尝试着征服海南岛,但因有琼州海峡的天然地理阻隔以失败而告终。直到西汉消灭了赵佗所建立的南越政权,海南岛才正式归附中原王朝的管辖。

从汉朝到元朝海南岛一直是中原王朝流放犯人的一个地方,虽说历代朝廷都在这里设置了郡县,但也对此地的管理非常松散,因此导致此地非寇众多而汉民较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时流放犯人也是一种变相的人口填充政策。

等到元朝时期设立行省制度的时候,海南岛由于面积较小就直接划归到了广东省的行政管辖之下。不过由于当时交通方式不太方便,中间还隔着一个琼州海峡,所以海南岛隶属于广州省不过是徒有虚表。

明朝建立之后随着我国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明朝统治者开始意识到了海南岛的重要性,便加强了对于海南岛的开发管理。

明朝朝廷为了方便管理,在海南岛内部设置了相对完善的行政机“琼州府”来管辖海南岛。为了开发海南岛,还鼓励汉民移民海南岛,支持人们开耕荒地发展农商。

——根据海南岛相关的资料显示,从明朝到清朝时期从大陆地区一共向海南岛移居240万的汉民,大量汉人的进入为开发海南岛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由于明清两代海南的一切事务都是由“琼州府”处理,因此“琼州府”有着完善的行政管辖系统,海南岛虽然名义上归属于广东,但广东对其的管辖特别的微弱。因此在历史上广东省对海南岛的管辖一直有着相对的“独立性”。

近代时期外国列强曾一度“切断”广东和海南岛的联系。1858年英国为了扩大在中国的贸易范围,强迫清政府开放了琼州海岸,而琼州海峡又是连接海南岛与广东的最近之道,英国控制琼州海峡之后也再次减弱了广东省对于海南岛的管辖。

当时海南岛的发展又受制于英国殖民主义的影响,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海南岛要比大陆地区更偏向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在19世纪末的时候,因为中外战争的原因海南岛曾差一点脱离了清朝。这些事件都无形中弱化了广东和海南岛的联系。

清朝灭亡民国建立之后北洋政府曾加大了对于海南岛的管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英国忙于自己家门口的战争,放松了对于中国的剥削,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政府开始不断加强对于海南岛的改革。

民国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根据海南岛的现实情况,拟定将海南岛划分出一个特别行政区,不过因为战争的原因该计划被搁浅,直到1949年的时候海南岛特别行政区才得以落实。1950年海南岛被解放之后仍然采用了民国时期的管理体制,不过取消了海南特别行政区的称号。

虽然海南省的行政管理划分到广东省的管辖之下,不过海南岛依然存在自己独立的行政系统,一直到文化大革命时期该系统才被取缔。

所以在整个近代时期,海南岛大部分时间都是保持一种“自治”状态。而这种状态让它维持久了,会建省也是在情理之中了。

再者,就是边防的需要。二战之后,海洋力量的强弱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能否有能力将敌人抵御于本土之外,所以在美苏冷战时期两大阵营都不断的扩充海上力量。

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已经在亚太地区设置多层军事壁垒来遏制中国海上军事力量的发展,而且中国南海形势一直并不稳定,而南海领域内的诸多海岛都是归属于海南管辖。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南岛是我国南海海上防御的大本营。

——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如果海南归属于广东管辖,经过广东将相关情况汇报的中央的话,会导致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延迟。尤其是在南海争端逐渐凸显出来之后,海南岛成为了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处理海上岛礁争端的一个前沿阵地。

广东省本来都比较大事务众多,若是将南海争端这中棘手的问题交给广东省当地进行处理的话,势必会增加广东省政府的工作量,处理过程很可能会出现纰漏。

因此海南岛非常有必要建立一个独立的行政单元,直接接受领导。目前我国为了处理南海所面临的问题也落实了一些政策,比如说三沙市的设立直接就归属于海南省。

最后就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了。虽然海南岛一周有很多的天然良港,但由于当年清朝的闭关锁国,导致海南岛一直保持一个相对落后的状态。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受到苏联经济模式的影响,对于海南岛仍然选择半封闭式的管理,这就导致海南岛失去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再加上海南岛没办法直接与大陆交流,致使海南岛内部非常贫困。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为了寻求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经济体制,在一些沿海城市开放了一些经济特区,进行试点化经营。但毕竟这些经济特区都与大陆直接相连,在试运行的时候自然会遇到的一些问题。

与之相对比海南岛是一个与大陆不相连地区,有很多天然良港可以与海外国家沟通。

因此完全可以将海南岛作为一个经济特区的试点全方位开发,所以当年中央才会决定将整个海南省划定为经济特区。毕竟以海南省为独立的经济发展区得出来的一个经济发展效果才更具有代表性。而在海南岛划为经济特区之后,也的确吸引了大量的海外投资者,为海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忽略的贡献。

第2个回答  2020-09-10
因为海南和广东隔着一个琼州海峡,两地的生活习惯和经济政策都有所不同,管理也不方便,所以就独立建省了。
第3个回答  2020-09-10
因为它是一块独立的岛屿。它的面积也足够的大。让广东省管理的话是极其不方便的。加上他有天然的港口,独特的经济发展方式。,然后就让其独立出去,建立了经济特区,建立了海南省。
第4个回答  2020-09-10
琼州海峡隔离了大陆与广东的联系,为海南的建省提供了地理上的优势,海南开发晚于中原王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