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题目大青树下的小学你想到了什么?

如题所述

大青树下的小学》通过描写小动物,表现学生们的读书声很动听,同时表现不同民族的学生和睦相处,共同进步。 

原文是: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课文中,在学生们开始读书后,自然中的小动物不约而同地来聆听,体现了学生们的读书声很悦耳动听,吸引力小动物。

同时,小动物是多种多样的,能吸引不同种类的小动物来此,体现了不同民族的学生和睦相处,共同奏出了华美的乐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7-31
阅读课文题目大青树下的小学你想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古老的铜钟,洁白的粉墙,还有摇曳的凤尾竹,是那么美丽。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在祖国的大家族里,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共同学习生活,是那么团结。他们上课认真读书,下课心情玩耍,小动物的出现增添了趣味。
第2个回答  2020-09-19
杨老师动情的朗读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文章选自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根据统编教材双线组元、三位一体的编排特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为热爱校园生活、团结友爱、不懂就问;语文要素是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
《大青树下的小学》出自吴然老先生的笔下,是一篇儿童抒情散文。吴老先生生活在风景优美,多民族聚居的云南,生活是他创作的源泉,他一生致力于儿童散文和儿童诗歌的创作。《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由多民族的小学生组成的学校,文本通过对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的描写,表现了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团结友爱以及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它构思巧妙、语言新鲜优美、画面和谐,情感真挚。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文本进行解读。
1、聚焦“新鲜”,体会语言美
《大青树下的小学》所描写的是云南的一所边疆小学,受地域特点的影响,文中有许多新鲜的事物和词语。比如:凤尾竹、山狸、铜钟、傣族等等,这些新鲜事物极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同时也觉得难以理解。我们可以借助文本中的插图,课后的资料袋以及PPT的图片资料,把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具有新鲜感的词句。
文本中多处使用排比的句式,使文章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律美。如“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这些语句给读者愉悦明快的感觉,教学时可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体会词句的新鲜感和美感。
另外,文本中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本语言极富情趣,这也是新鲜感词句的体现。衬托手法的运用,大胆的想象使语言变得鲜活,文本抓住多动之物:树枝、鸟儿、蝴蝶此时也变得静下来的异常景致来突显当时环境之静,衬托出同学们的朗读得悦耳动听。教学中可以调换描写朗读声好听和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的顺序,让学生通过对比朗读体会两句话的关系,感受文本中写法的巧妙之处。课间,山里的小动物朋友们都赶来看热闹的画面是多么和谐,这种写法新鲜,也特别能吸引儿童,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多多加以关注。
文本使用排比、拟人、反衬等方法,表现手法新颖,使文章语言独具魅力,富有新鲜感,唯有在读中方能深刻领悟,因此在教学中应以读贯穿全文,在读中品悟,从而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落到实处。
这篇文本带给读者的不仅是文字的美感,还有想象中的视觉和色彩的盛宴。
2、边读边想,感受画面美。
这篇文本生动又富有节奏感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引领学生读的同时要发挥想象去感受文本的画面美。文本为我们描绘的第一幅画卷是色彩美:绒球花、太阳花装点着上学的小路,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绚丽多彩,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想象,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图文有机结合。第二幅画卷是团结美:这是一所多民族的小学,学生族别不同,服装不同,习俗不同,但却融洽地在一起学习生活,这是一幅多美的民族团结的画面啊。第三幅画面是和谐美:当学生认真上课,书声琅琅时,窗外的动植物都静止不动了,课下学生游戏时,小动物们赶来看热闹,又是一幅多么和谐美好的画面啊。
第3个回答  2020-07-29
大青树下的小学,这样的课文题目让我想到了在那幽静的小山,村里有一个青砖红瓦的小学校四周树木,葱郁鸟语花香非常的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第4个回答  2020-07-29
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