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学科素养

如题所述

1、早期“国家”的出现:

  (1)时间与地区:距今大约五千年前,随着农耕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开始迈入早期国家起源的历史阶段。

  (2)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3)政治形势:传说中的黄帝以战争手段平定四方,安抚万民,又分置官员,确定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

  2、夏商政治文化:

  (1)夏朝:王位世袭制的形成,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礼记》中记录了孔子的一段话,其大意是:往古的“大同”时代,“天下为公”;现在的“小康时代”,则是“天下为家”。这说明了从“天下为公”到“家天下”的大致演化过程。)

  (2)商朝: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二、西周分封制

  1、前提:在牧野一战中,周击败了商王朝的军队主力,建立了西周。

  2、内容:

  (1)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2)诸侯的权力与义务:诸侯国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分封对象:子弟、功臣和亲周的商朝旧贵族。

  4、评价: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5、瓦解:受封的诸侯权力较大,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实力的不断增强,王权衰弱,分封制走向崩溃。

  三、西周的宗法制

  1、渊源:有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2、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实质:是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一种等级制度。

  4、核心:嫡长子继承

  5、内容:

  (1)同宗族内部最高权力地位的传承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素养: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与外国政治制度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特征:

①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从未中断,因此源流分明,沿革清晰。

②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权力。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以神权服务于君权。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臣效死忠,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配置原则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国家的行政、立法、司法、监察、财政、军事和文化教育大权。

③人治高于法制。虽然每朝每代都曾制定和修订法律,但政治生活的主流是人治而不是法制,尤其是君主的言论,可以任意冲击、取代法律。

④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相当完备,从君主到臣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法网严密周全。

⑤宗法关系的残余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的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居家为孝,事君为忠,借助父权来加强君权和行政权。

⑥在漫长的政治制度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⑦调整伦理关系与等级秩序的礼制,得到行政法的确认而与政治制度结合,形成典型的官僚政治、严密的等级制度,造成严重的官民对立现象。除上述特征外,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还具有外戚、宦官交替干政祸国,将城市作为统治的中心,“明君”“盛世”的重现,以及在地方实行行政包揽一切的权能主义。
第2个回答  2020-10-18
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的根本特征就在于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的高度统一,因而能够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产生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图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严格的和高度的科学性的理论。(图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这种科学性,第一,体现在它创立时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的全部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吸取了凝结着到19世纪上半叶的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的思想精华;第二,作为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它产生的历史条件已经具备,并沿着概括科学发展新成果的途径建立起来的,因而它是以可靠的科学知识和历史材料为依据的,是对世界本来面貌的全面而深刻地反映;第三,更重要的是,它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因而它也就能够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马克思主义又是具有彻底革命性的理论。(图示: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
第一,作为科学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它除了承认一切具体事物对于它赖以生存的条件来说具有暂时的合理性以外,不承认任何永恒不变的东西,它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它把世界看作是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因而在其本质上,它是批判的、革命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彻底的革命性,从阶级性上讲,因为它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表现,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第三,无产阶级是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规律、与人类彻底解放的必然趋势是完全一致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最彻底的革命的阶级。所以作为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就没有一切剥削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体系所固有的阶级狭隘性和片面性,它的阶级性和真理性、阶级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因而具有彻底革命的性质,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这种统一性具体表现在: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马克思主义既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尊重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所以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理论。(图示: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关系)
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3个回答  2020-10-18
常识判断是行测考试中五大板块之一,其考查的内容包括:国情社情、政治(哲学)、人文、科技、法律、经济和地理知识。其中历史人文常识的考查在常识判断的所有题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考查的形式多样,主要是与历史知识结合,与文学知识结合,与文化知识结合,需要在刷题中加以重视。

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华夏文明,历史悠久,尤其是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期,一批批廉能之吏共同维护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历朝历代所推行的选官制度在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就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作一简要概述。

世卿世禄制

1.产生朝代:有争议,夏、商、西周均有,较可信的是西周。

2.简介:世卿世禄制是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世卿是指贵族中到王室充当卿士或到公室充当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贵族,他们父子之间官职世袭,故称世卿。世禄是指这些贵族一方面在朝为官,另一方面仍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原有爵位和采邑作为其俸禄,并世代享用。

3.意义影响:对分封制所固有的分散性作了一定程度的补救;加强了上下级封君政治上的联系和行政上的沟通;容易造成诸侯称霸,强卿专权,使天子、诸侯沦为傀儡。

军功爵位制

1.产生朝代:战国

2.相关人物:秦孝公、商鞅

3.简介:军功封爵制是秦孝公时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其规定军功以斩得敌人的多少来计算,军功共分二十级,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官位、田地和服劳役的庶子等。一般百姓,立有军功,即可受爵。

4.意义影响:沉重的打击了旧贵族,鼓励了新兴地主阶级;提高了士兵作战的积极性;加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壮大了地主阶级的力量,扩大了统治基础,培植了大批军功地主。

察举制

1.产生朝代:西汉

2.相关人物:汉武帝

3.简介:察举制是汉武帝时期确立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察”为考察,举为举荐,察举即在考察的基础上予以荐举。汉文帝时就已经有“贤良”、“孝廉”之选,但未形成正式制度,汉武帝时才以明文规定下来,凡丞相、列侯、刺史等推荐,经过考核,任以官职。不久,又规定依人口的数量、按比例进行选举,取消了资产的限制。这样就使察举制逐渐完善起来。

4.意义影响:为中小地主及其他社会阶层开辟了一条参政之路;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史称“汉之得人,于兹为盛”;充实和加强了封建统治机构。

九品中正制

1.产生朝代:魏晋时期

2.相关人物:曹丕、陈群

3.简介:九品中正制是曹魏后期为争取世家大族的支持而推行的官吏选拔制度。曹丕接受陈群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选择部分中央官吏兼任本州、郡、县的大小中正官,负责品评本区域内的士人,将之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供吏部选官参考。九品中正制的实行结束了两汉以来实行的察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改革。

4.意义影响:

正面:针对东汉末期的察举制度的流弊,避免了结党营私之现象;巩固了中央集权,由于中正官是中央官员,是由中央直接委任的,选举权便复归中央,巩固了中央集权。
负面:九品中正制推行初期,还能做到综合考虑门第和才能,后来则完全看中出身门第,逐渐转化为士族垄断仕途的工具,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蜕变为士族门阀统治的工具。
科举制

1.产生朝代:隋朝

2.相关人物: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

3.发展历程:

隋文帝:随着士族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原来的选官制度已经无法推行下去,隋文帝时期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唐太宗时,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时,大量增加了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殿试和武举。
宋代,糊名法和誊录法,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
明清,以八股为考查方式。进士及第仅是获得了做官资格,做官还要通过吏部的选官考试。
废除时间:1905年。
4.意义: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利,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5.其它考点:

相关称呼: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合称三元。三场考试均第一,被称为连中三元,是科举场中的佳话。
八股文:起源明代,明清两代乡试、会试头场考八股文。八股文的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我国古代其它重要的政治制度

分封制

1.产生朝代:西周时期

2.简介:西周建立后,分封自己的子弟姻亲和异姓贵族,到指定的地点建立起西周的属国,统治当地的部落和人民。这叫做“封建亲戚,以藩屏国”,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分封制。

3.意义和影响:

正面:加强了周王室对四方疆土的控制,明确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使国家朝着统一的方向前进了一步。
负面:蕴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到了春秋时期,终于酿成诸侯割据、列国纷争的局面。
宗法制

1.产生朝代:西周

2.简介:宗法制指的是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其目的是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意义和影响:宗法制是分封制得以实行的理论基础,保证了嫡长子继承王位;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诸子、诸弟的继承权争端;确保了周天子天下大宗和政治共主的地位。

礼乐制

1.产生朝代:西周

2.相关人物:周公

3.简介:礼乐制是区分社会等级,维护高低贵贱秩序的制度。是西周是维护等级的工具、是宗法制的抓手。

4、意义:维护政治的安定,保证社会的和谐,有深厚、久远的文化影响。

5、五礼:吉、区、嘉、宾、军五类。吉礼,祭祀鬼神,祈求福禄之礼,凶礼,丧葬凶荒之礼;宾礼,迎定朝聘之礼;嘉礼,饮宴婚嫁之礼;军礼,兴师动众之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