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预防工作的建议

如题所述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而预防工伤事故发生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加强劳动者安全生产的培训,让劳动者有安全生产的强烈意识;2、及时合理发放合格的劳动保障用品;3、在危险岗位醒目位置张贴安全生产警示标志;4、建立安全生产的标准程序,并严格监督执行。
完善工伤预防制度,促进工伤交费制度和竞合制度的科学化

加强岗前培训和生产环境安全预防监管。工伤法律制度首先应当强调预防,而对预防来说,安全培训和安全环境建设是重中之重。政府作为安全生产的监管者,应当加强生产环境安全预防监管,出台鼓励企业事前安全管理的办法,鼓励企业针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防范工伤事故于未然。细化行业差别费率,真正体现行业间的工伤风险水平。鉴于目前工伤事故中,上下班途中的交通事故成为一个重要的因素。交通的危险如此之大,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国家应加强交通安全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2、改善劳动者工伤权被打折的现状

加强工伤保险基金的缴纳监管,应加大对未为单位职工购买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的惩罚力度。简化工伤的处理程序,建议取消对劳动关系、工伤认定书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程序,避免用人单位利用对工伤认定书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拖延时间等。

3、完善工伤劳动者后续待遇相关制度

建议允许一至四级工伤职工在原单位发生特殊情形导致社保停缴时,可以通过仲裁主张原单位应一次性缴足剩余年限的社保。如果用人单位缴纳了社会保险,劳动者的工伤关系不应当因劳动关系的解除而解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9
《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我县工伤保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参保人数大幅提高,职工工伤待遇得到了及时保障,企业风险得到了进一步化解。但是,我县工伤事故多发的现象仍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为进一步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加强工伤预防工作,根据上级部门工伤预防有关精神,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政府监督,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责任,降低工伤发生率,减少职工伤亡,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预防优先。把减少事故伤害和职业病危害作为工伤预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隐患排查,从源头上控制工伤事故发生,切实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坚持单位主体。强化用人单位工伤预防主体责任。用人单位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把工伤预防措施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三)坚持重点治理。要结合当地产业结构特点,针对工伤事故多发行业和岗位,对症治理、力求实效;着力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工作可持续性发展。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工作联动。县人力社保、卫生、安监、工会等有关部门建立工伤预防联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各自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工伤事故动态,研究并落实应对措施,开展联合检查督促等活动,推动工伤预防工作深入开展。

  (二)调整工伤保险费率。按照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办法,继续将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支收比例、工伤发生率、安全生产信用等级等相关指标纳入费率调整体系,严格实行年度工伤保险费率浮动。今后行业基准费率还将按照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报县政府批准后适时作出调整。

  (三)加大执法力度。重点对事故伤害和职业病危害数量多、工伤职工人数多、职工伤残程度高等用人单位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加强执法监管力度,依法依规对安全生产事故和违法行为进行处罚。

  (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开展对用人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和职业健康检查等工作的指导力度;积极开展“安康杯”竞赛等活动,提高职工自我保护和自我防范能力;对工伤事故发生及赔付率高的用人单位,要督促其主要负责人参加安全警示教育培训,增强安全意识。

  (五)强化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要逐步建立自主完整、运行有效的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教育职工遵守安全生产和操作流程。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全面承担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责任,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落实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确保工伤预防工作有序开展,对存在严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隐患等问题的用人单位坚决予以曝光,积极营造工伤预防的正能量。

  各镇(乡)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切实重视用人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把工伤预防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县人力社保、卫生局、安监、工会要密切沟通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促使工伤预防工作稳步推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09
1. 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项目或公司、每个人员、每个岗位;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以高处作业、特种作业及起重机械等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为重点,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坚持零容忍、重处罚,一经发现坚决依法查处。

2. 要做好宣传、狠抓培训

抓好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技能培训,特别要加强对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技能培训;

针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安全管理、专项方案的编制及论证等重点内容开展专题培训;

在农民工安全教育方面,积极推行体验式安全教育等新方式,提升必要的安全生产防范意识和能力。
具体措施

1.举办“安全月”板报、设“安全月”宣传专栏

在生产部门显著位置,通过办“安全生产月”专题板报、设立“安全生产月”宣传专栏等形式,让全体作业人员感受到“安全生产月”浓厚的文化氛围。

2. 组织安全宣誓活动

组织全体管理人员和作业工人一起,通过郑重、庄严的宣誓,激励每一位员工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安全誓言,增强安全观念和责任感。

3.开展安全生产演讲比赛

通过安全演讲活动开展,让演讲者在准备及演讲过程中学习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同时用演讲的力量感染他人,从而扩大安全宣传的效果。

4.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积极组织安全知识竞赛,通过现场安全知识抢答、竞猜或安全知识网络竞赛的方式,鼓励全体管理及作业人员参与,让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及各项规章制度得到普及。

5.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集中组织生产作业人员观看本行业常发、易发事故警示教育片,并开展相关座谈会,让全体人员畅谈观后感,通过反思交流,强化事故警示效果;组织生产一线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参加安全体验教育,以切身体验的方式,让作业人员对坍塌、物体打击、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等事故过程有亲身经历、切身体会。

6.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过程展开深入、细致的安全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清单与台账,限期限人限措施整改并进行严格督促,确保隐患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