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第二次变革发生在什么时候

如题所述

正确的说法是第二次卫生革命,而不是预防医学的第二次变革。这个指的是二战结束后,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疾病谱的改变,医学模式的变革,公共卫生特别是疾病控制带来的一系列变革。
首先简单说一下第一次卫生革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类从积累战胜天花、霍乱、鼠疫等烈性传染病的经验中,以及针对工业革命的人口城市化,人口增长,环境污染等所造成的一系列卫生问题,逐渐认识到,从个体预防疾病,效益不高,必须对整体进行预防,才能取得显著效益,并且认识到在改善环境和劳动条件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宿主,控制病因。而在实践中,人类已经积累了免疫接种、隔离检疫、消杀病媒动物、处理垃圾粪便、重视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的经验以及认识到国家在城市规划中,应首先考虑上下水道和居民、工厂的卫生设施,环境卫生和卫生立法等,真正地把卫生学概念扩大至公共卫生,个体摄生防病扩大到社会性预防措施,这是医学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卫生革命。这次卫生革命,使预防医学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特别为当时降低严重威胁人类的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做出了重大贡献,使人类平均期望寿命提高了20岁-30岁。预防医学史上以防治传染病和寄生虫为主要目标,正是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的标志。
然后介绍一下第二次卫生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人口也快速增长,人类需求的能源增加,各种工业产品的副产品大量生产。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也达到了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着科技进步、物质文明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大都市化,工作紧张,社会竞争激烈,体力劳动负荷减轻,摄入能量过剩,运动减少,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流行,疾病的发生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重大变化,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上升,而传染病则锐减。这种变化,使人们认识到,环境污染、社会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及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与慢性疾病关系密切,疾病预防不能光靠生物医学手段,而要靠改善社会环境、社会行为、生活方式,依靠社会大卫生才能有效防治这些构成主要疾病谱的慢性疾病。疾病预防的重点从急性传染病转向慢性、老年退行性疾病及生活方式,这就是医学史上的第二次卫生革命。这次革命使人们对预防医学的认识更加深刻,预防医学扩大到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和环境医学的社会预防阶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12-15
发生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人口也快速增长,人类需求的能源增加,各种工业产品的副产品大量生产。
与此同时,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也达到了人类历史前所未有的程度。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着科技进步、物质文明发生了重大变化。人口大都市化,工作紧张,社会竞争激烈,体力劳动负荷减轻,摄入能量过剩,运动减少,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流行,疾病的发生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重大变化,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发病率显著上升,而传染病则锐减。
这种变化,使人们认识到,环境污染、社会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及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与慢性疾病关系密切,疾病预防不能光靠生物医学手段,而要靠改善社会环境、社会行为、生活方式,依靠社会大卫生才能有效防治这些构成主要疾病谱的慢性疾病。
疾病预防的重点从急性传染病转向慢性、老年退行性疾病及生活方式,这就是医学史上的第二次卫生革命。这次革命使人们对预防医学的认识更加深刻,预防医学扩大到社会医学、行为医学和环境医学的社会预防阶段。
第2个回答  2017-02-22
个人认为预防医学第二次变革有以下两种说法:

1. 医疗手段发展革新带来的改变,易感基因检测等等对疾病的发生预测不断成熟,由“有病治病”改变成为治未病的预防医学模式。

2. 随着高维度认知的广泛推行,更多的疾病发生发展转归机理越来越被人们认知,这就是高维医学的预防治疗一体化的理念。
第3个回答  2016-02-10
还没有发生,对于专科生,预防医学是一门考 查课,据近两年的观查,大学生们不重视考查课,他们认为考查课不重要,所以就出现了"考前突击也不突击"的现象.医学生开设的课程是经过专家论证的,有一 定意义的,而我们的学子们从心里轻视这门课(对待其它考查课也是如此),归要结底我认为这与我们当前的考试制度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