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的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
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6.5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5.8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
扩展资料: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
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要多。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城墙的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
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6.5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5.8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
长城的意义
长城在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长城的产生和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整个军事发展同步前进,对于研究古代军事作战思想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修筑长城,是针对西北边地军情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化被动为主动事前防御。需要强调的是,长城的防御作用不是一般人以为的“不被攻陷”;其真正的用处在于——入侵者或许能集中力量偶尔攻破一两个关口、闯入内地,但只要整段长城还驻守有强劲的军队,入侵者就始终面临被阻击、伏击而无法回家的危险。
尤其是,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个交通要道,游牧民族的骑兵纵然破关而入,但只能对内地实施骚扰,而他们的后勤根本无法通过关口输送进来,故而无法在内地立足、从而动摇中华帝国的根基。癣疥之疾再重,也侵入不到膏肓,这是长城存在的根本意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城墙的平均高度为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
墙身是防御敌人的主要部分,其总厚度较宽,基础宽度均有6.5米,墙上地坪宽度平均也有5.8米,保证两辆辎重马车并行。墙身由外檐墙和内檐墙构成,内填泥土碎石。
长城的意义
长城在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长城的产生和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整个军事发展同步前进,对于研究古代军事作战思想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修筑长城,是针对西北边地军情所采取的积极措施,是化被动为主动事前防御。需要强调的是,长城的防御作用不是一般人以为的“不被攻陷”;其真正的用处在于——入侵者或许能集中力量偶尔攻破一两个关口、闯入内地,但只要整段长城还驻守有强劲的军队,入侵者就始终面临被阻击、伏击而无法回家的危险。
尤其是,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个交通要道,游牧民族的骑兵纵然破关而入,但只能对内地实施骚扰,而他们的后勤根本无法通过关口输送进来,故而无法在内地立足、从而动摇中华帝国的根基。癣疥之疾再重,也侵入不到膏肓,这是长城存在的根本意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