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春节的历史悠久,起源于上古的择吉日祭祀,以感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年”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原始意义上的岁首,是指干支历法的“立春”,当天象“斗柄指寅”时,阴阳转化,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春节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与普及的过程。年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依照我国夏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头一,到了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公历纪年,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历梁称为元旦,把夏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法”,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正月初一仍称“春节”。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
春节的习俗:
1、扫尘:“尾月二十四,掸尘扫屋子”,这一风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扫除环境,清洗各类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天井,掸布掸子垢蛛网,疏通明渠阴沟。
2、贴对联,对联也叫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等,每逢春节,不管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对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添喜庆氛围。
3、贴窗花和倒贴“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尚。为了更充分地表现这种神往和祝贺,有的人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分已到”。
4、贴年画,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5、守岁,大年夜守岁是最主要的年俗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家家户户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大年夜之夜,全家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意味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预示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6、放爆竹,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仗声除旧迎新。
7、拜年,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的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五,过了腊月初八就走亲访友多被视为拜早年,而正月初五以后、十五之前走亲访友为拜晚年。
8、压岁钱,春节习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9、除夕祭祖,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