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时期发生的七国之乱是如何引起的?

如题所述

汉高祖刘邦将自己的子侄们分封在全国各地为王,给他们很大的军事和政治权力,想依靠这些诸侯王的势力来巩固汉朝的天下,这些王爷们只要不犯大罪,王位就可一代代地传下去。后来每换一个皇帝上台,就要封几个诸侯王,到汉景帝当皇帝时,已经封了28个诸侯王。

这些分散在全国各地的诸侯王们,各人有各人的领地,在自己这一片领地上,他们就像皇帝一样地发号施令,没人有权过问。日子一长,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有的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有的自己开采铜矿铸钱,有的甚至想当皇帝。

御史大夫晁错是个很有眼光的人,他觉得,诸侯王的势力如果不加以有效地控制,任其发展下去,将会对国家不利,便向汉景帝上书,分析诸侯王的功劳与过错,建议把他们的领地收回一部分,削弱他们的势力,势力小了,即使发生动乱,也不会带来多大损失。汉景帝早就看出诸侯王的势力太大,想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便同意晁错的建议,委托晁错具体办理。

晁错先从楚王刘戊下手,说他不遵守孝道,在太后去世期间还饮酒作乐,应该杀头,可从轻发落,削掉部分领地,景帝将楚王的东海郡收回。晁错又将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分别削去一部分封地。

在准备再削吴王刘濞的封地时,发生了动乱。

吴王刘濞听说了楚王、赵王、胶西王都被削了封地,心想很快就要轮到自己了,不如借这个机会造反,说不定还能够扩大自己的地盘。

刘濞做好准备,果然听说朝廷要来削夺自己的封地,心中大怒,立即要发兵造反,但又怕自己的力量太单薄,便给20多个诸侯王分别发出通知,说奸臣晁错当权,要对我们刘家的天下不利,我们不如乘机起兵,逼皇上杀死晁错。

吴王的通知一发出去,已经被削去了封地的赵王、楚王、胶西王早就窝了一肚子的火,立即表示同意,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也发兵响应。七个藩王约好了时间,一同举兵,先向最近的梁王刘武发动进攻,打出了诛灭晁错的旗号,矛头直指长安,这就是西汉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

曾做过吴王刘濞丞相的袁盎和晁错有仇,便通过窦婴的关系向汉景帝建议:“七国发兵,目的是要杀了晁错,并收回削地命令,只要皇帝接受这个要求就行了。”汉景帝本来已派周亚夫领兵去平定叛乱了,听袁盎这么一说,心想:“既然杀了晁错就能罢战,何必舍不得呢?”袁盎还向汉景帝表示,只要杀了晁错,自己保证能去劝吴王等人收兵。汉景帝便派人秘密地杀了晁错,然后派袁盎做使者,劝吴王、楚王等收兵。

袁盎带着皇帝的使节,来到吴王刘濞军前,对吴王说:“晁错已被杀死了,皇帝也不再坚持削夺诸侯王的封地了,请你们快退兵吧!”吴王刘濞大笑:“我早就想当皇帝了,不乘这个机会下手,还等什么?你当我真的只想杀一个晁错吗?”他不但不同意退兵,还把袁盎关了起来。汉景帝知道了真情后,一面后悔不该杀了晁错,一面命令周亚夫赶快出兵。

周亚夫到了荥阳后,会齐各路人马,在各个要道处布置了军马,挡住吴王和楚王的大军,不让他们前进,却又不和他决战,双方对峙起来。过了几天,周亚夫命令自己的主力大军向后退出三天的路程,吴王和楚王见周亚夫大军向后撤退,以为周亚夫害怕了,更加轻敌,连忙通知其他几个诸侯王奋力前进,自己和楚王率军紧追在周亚夫的军队后面。

周亚夫退够了以后,又命令士兵驻扎下来,教士兵关紧营门,不和敌人决战,如果敌人进攻,就用弓箭将他们射回。吴王的军队急得不得了,冲了好几回大营,都被弓箭射住,白白丢了许多人的性命。

在和敌人相持的时候,周亚夫又派出两支精兵,绕到敌人后面,把吴、楚两军的粮草全部抢了过来,能运的运走,运不走的就地烧毁,吴楚大军几十万,一天没粮就急得嗷嗷叫。不几天吴楚联军便军粮断绝,吴王父子两人悄悄地逃走了,士兵们也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周亚夫乘机发动进攻,楚王兵败自杀;吴王逃到东越,被东越王诱杀。

吴王、楚王一死,其他各小王侯纷纷投降,不到三个月,“七国之乱”

便被周亚夫平定下去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