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之我见

如题所述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情感,激发兴趣
1、通过化学学科内容培养情感,激发兴趣。化学学科内容包罗万象,有学科本身的知识体系,有化学史的知识,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如量变到质变、两点论的观点等等,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教师的教学手段与教学艺术,在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培养情感,激发兴趣。一方面应通过教师合理的构思,精巧的设计,精心的授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做好学生各方面的工作,培养与学生的感情。
二、诱导探究、培养兴趣
新课改的实施为教师进行探究性教学提供了土壤和氛围。在探究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和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如关于SO2在水中的溶解性大小的验证,可先让学生设计几种实验方案,同时教师也可提供一些不同的方案,再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经过比较分析筛选出最佳方案后,进行实验验证。
三、联系生活,诱发兴趣
化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无处不在,从日常生活到航空航天,从物质制备到环境保护,居室污染、酸雨、氯气泄漏、金属钠着火、苯中毒、水俣病、沙尘暴、新材料的制取……等等。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在学习金属钠的性质时,以2005年下半年新闻报道“神秘水桶惊现珠江”引入课题;在学习氯气性质时,以最近发生的氯气泄漏事件及其处理为题引入课题;在学习二氧化硫时,以酸雨展开;在学习苯时,以一些皮革制造业中出现苯中毒的事例引入课题;在学习有机合成时,以新材料的制取和使用展开等……
四、新颖教学手段和理念,稳定兴趣
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化学领域中已逐渐被认同。因为它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如晶体结构、有机反应的历程等内容,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分散难点,稳定学生的兴趣。
五、加强实验,强化兴趣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取边授课边实验讨论的方法,收效很好。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把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化学概念,设计成一个实验,让学生观察、分析。例如,分别用铜电极和石墨电极电解Na2SO4溶液,通过这个实验事实能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理解相关内容,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化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需要我们化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去体会和摸索,只要我们功夫下在实处,相信学生一定会乐学、善学,把化学学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2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注重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中生学习的课程较多,而且也比较深,如果在课堂上不能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就会使学生缺失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特别是高中化学,知识点零散、繁多,如果没有良好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则学生就会感觉化学课枯燥乏味,在课堂上总是磨皮擦痒。但是为了考一所好的大学,又不能不学,因此只是很被动的接受教师的“灌输”,没有深刻的理解,难以做到运用自如,导致化学成绩一直不容乐观。因此,在高中化学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们学习化学的兴趣。笔者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不管是化学教学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学活动都是师生的相互过程。而教学活动只有在愉快的气氛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氛围下,经过师生心灵的碰撞,达到对知识认识上的“共鸣”,建立在这种和谐氛围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知识的最完美融合,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充分体现,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心理学家罗格斯说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是保证教学的重要条件,而这良好气氛的创造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师长,同时也应是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前提的学生的真诚朋友。新课程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要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发表出来,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一种成功感。因而,必须建立起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充分信任和尊重学生,使学生能够开启创新的心扉,点燃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肯定的评价中,他们的想法得以认可,这必然激发进一步创新思维的热情。
  二、精心设疑,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化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精心设置悬念,这样能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兴奋,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极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时,首先提出疑问:把氯气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应看到什么现象?许多学生回答说:“变红色。”对这一答案,我没有表示肯定或否定,而是组织学生做实验,探究新知识,实验结果表明:把氯气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通过实验探究,学生们获得了圆满的结果,显得非常高兴,抓住时机,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下一个问题:把氯气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为什么会先变红,然后褪色呢?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变红的原因是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酸,酸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褪色的原因,是氯气与水反应同时生成次氯酸,次氯酸有漂白性而使红色褪去。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极大地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意把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化学是一门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化学教材中看似高深莫测的理论知识事实上都是来源于现实的生产生活。因此,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教材中的内容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不仅有利于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当学生看到了自己学习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实际的应用,还可以大大激发起他们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日常生活中与化学内容相关的有很多,比如说农业上用的多种化肥,工业上用的各种原料,生活中的食用盐、食醋等都是与化学息息相关的。还有很多热门话题也离不开化学,比如说"三聚氰胺"事件,凝冻灾害使用工业盐融化道路上的凝、雪,这些都是与化学有着密切关联。让学生走进生活,了解这些,可以让学生知道学习化学的好处,知道化学的伟大之处,让学生可以从生活中认识化学,学习化学,并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进而促进学生学习化学欲望的产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通过设计实验探究来激发学生兴趣
  化学学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实验探究能力,而学生本身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所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中的一些美妙的现象来激发他们主动求知的欲望,毫无疑问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时,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从培养他们基本操作入手,来逐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而化学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许多异常的现象,更能激发他们主动去探求新知识的兴趣,此时,我们应恰当地引导他们去学会查阅资料,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和步骤,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从而达到学习新知识和完善探究能力的目的。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兴趣
  多媒体是集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等多种传媒为一体,有集成性、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为抽象的理论教学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例如,用多媒体的动画播放演示氯分子形成示意图,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公用电子对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