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院毕业是不是叫中专?大专文凭和中专文凭都能找到啥工作?大专文凭就一定比中专文凭好找吗?

如题所述

第一,先看当前的学历文凭在社会生活中究竟意味着什么:
事实上,早年所谓升学,通常包括了中专及高等职业学校,大专及专业学院,以及大学。
升学方向中,前者为社会职业技能培训,主要面对将要进入社会生活领域的学生,第二类为专业方向的职业培训,面向意欲在专业方向有职业化发展的学生,第三类则是精英教育,是面对有一定专业认知且有深造意向并打算毕业后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学生。
在实际社会生产发展过程中,人们更多注意到,社会生活中需要的主要还是各种专业的职业技能(即多种技术工程人员),而不是专业学术研究(即各种专业学者),即更需要社会职业技能人士与学术方面的职业化人士。这并不是说学术研究不重要,而是说职业技能需求量始终缺口更大。
由于考生增多(人口基数大),社会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高,大众逐渐将学历高低作为审查一个应届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评定依据。随后发展成「职校(技校)<中专(高职)<大专<专业学院<大学本科<大学硕士<大学博士/博士后」这样一个“等阶”划分。
然而事实上有多种证据表明,这个排序既不正确更不合理。
因为各种技能、职业或学术研究方面的人才都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没有谁比谁更低等或高等的区别,各种专业人士都有自己不可替代的社会地位。
但是,中国人口太多,且千百年来延续了古时人们那种将大众划分三六九等的劣性遗传文化理念(这种理念并不仅限于中国,西方也有此类观点),加上人类天性中的互相攀比心态,以及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共同催生了这种新时代的等阶观念。
这绝不单造成对升学的错误认知,某些大学更从中觅得“商机”,纷纷借用自身的专业培训地位(重点、名牌等名誉称谓)开设专业化职业培训(如某些重点大学旗下的职业学院、大专班、成人自考等,俗称大学的“三产”),进一步增加了以学历、文凭划分学生等阶的状况。
举例来说,我若在专科学校拥有很好的成绩,且有优秀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但另一个人出身名牌大学,即使他的学历也是专科,即使他技能与能力并不及我,但因为他的名牌大学学历等阶高过我的专科学历,同期应聘者中,用人单位更倾向于选择他而不是我。因为学历文凭等阶的划分,我的工作竞争力无形中被削弱了。换句话说,学历文凭等阶高的人通常会比等阶低的人更易于
就业;并且,同类型工作,学历越高则“起始”薪酬水平越高,反之亦然。
而这才是造成这个畸形现象的核心原因——

将学历文凭与就业工作直接相关的社会竞争力以及收入标准挂钩
僧多粥少。
这近四十年里诞生了许多怪诞的现象。题主提到的升学问题只是其中之一。大众早已司空见惯。

第二,再谈中小学的文化课教育究竟是否重要:
中小学教育从本质来说,是社会基础文化、道德、思维能力等各方面知识信息的普及教育体系。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语数外等各类学科,主要还是基础普及教育以及专业初级认知。
基础普及方面的知识我们通常没有疑问,但较高水平的专业初级认知可能会让我们质疑是否有必要学习。
事实是,有必要。
先看常说的基本语数外政史地物化生这些学科。可能我们会觉得其中很多知识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用不到,但事实上,这些基础知识的普及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相关领域问题后不至于无知,至少可以相对容易的避免被那些利用大众对某些知识的误解来造谣或行骗(此类例子太多,请参考新闻)。同时,我们也并没有十足把握说有些知识永远用不到,比如自己家中也并非完全用
不到数理化知识,出行旅游也需要一定的史地知识(以及一定程度的外语水平),居家生活也需要基础健康卫生知识,甚至到自己在专业领域有了一定的发展,外语以及专业发展史、社会学知识、世界政治与历史发展历程等知识,都会成为自己必须要进一步修习的东西。此时,早年的普及教育就能提供我们对这些知识的基础思维方式与能力。可见,中小学的普及教育并不是不重要的。

必须要承认,文化课学习训练的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们不能因为很多基础知识今后未必用到,就否认这些知识在我们逻辑思维层面所产生的良性效应,这是很偏颇的。
再看高水平的专业初级教育。这些教育内容通常包含在各个学科内深度教育阶段,如语文的文学阅读与写作、数学的高等数学微积分等,其他学科中也有相同水平的专业深入学习,如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这个阶段的教学本质是给所有学生一个公平选择自己专业发展方向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的难度、自己对这些知识的兴趣,选择是否要进行深造,以及向哪一个专业发展。比如我对艺术感兴趣,并以音乐作为发展方向,则我需要了解的并不仅仅是某种乐器的演奏,还需要了解音乐的创作规律,各种乐理知识,以及音乐表达的各种流派与形式及其特点,则这些专业初级水平的教育(即入门)对我而言非常有必要。那么,如果我喜欢数学呢?物理或化学呢?若是喜欢写作呢?或是喜欢医学想要当医生,或是喜欢英语想要做翻译,喜欢法律想要做律师,喜欢地理想要做地质研究……选择很多。但如果在中学的普及教育中我没有接触到这些知识,我平白少了很多选择,甚至可能自己也意识不到我本可以向着某个专业继续发展。所以,我需要在普及教育中了解并学习到相关专业的入门基础,以便我能够选择自己今后的专业道路。
可见,中小学普及教育中无论是基础知识还是专业入门,都是非常必要的教育内容,这牵涉到一个学生将要选择哪一条个人发展道路。
但是(总要来个令人无奈的转折……),由于当前社会体制以及专政集团的需要,以及中国长久以来的社会性家长制作风,中国学生大多很难培养起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力,也很难有个人选择的自由和权利。因此,尽管国内义务教育本该遵循上述所说的规律,却往往在社会整体观念钳制下,从小学起,教育就是为九年后的升学作预备,为十几年后的就业铺道路。
这导致这些普及教育反而更加重要。因为这牵涉到对一个学生升学资格的评定,以断定今后能否继续发展。(事实上,这种“评定”也并非中国独有,某些国家也存在以学生智商高低来认定他是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以快速适合工作岗位还是继续深造接受精英教育的现象)

第三,专科教育与精英教育代表怎样的程度:
从题主提到的朋友来看,他属于对自己发展道路有明确规划的学生,有独立思维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自我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所以他可以选择直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让自己快速适应今后的市场发展。他所拥有的是比较优秀的经营头脑。
但职业技能培训与专业精英教育是两个领域,前者侧重实际操作,后者侧重理论研究,并无孰重孰轻。只是因为当今社会游戏规则和目标有问题,更多人的趋利思维认为技术能够直接带来经济利益,而学术研究往往比较架空(所谓“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那么有人认为搞学术研究的也不过是高级打工者,按社会状况似乎有理,实质是轻视专业学术在整个知识领域中的重要地位,说他们“傲慢偏见且无知加反智”,并不为过。
或许一些工厂老总并无高深的专业技能只是出得起资金,但他必须承认能够规划整个生产流水线的学术研究人员,或拥有卓越专业知识的技术工程师团队,才能够撑起整个工厂的正常运作,否则老总的资金只能原封不动的烂在自己手里。
轻视或无视专业理论知识重要性的人或事,并不足以撼动专业知识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专科教育出身的人也可以选择继续进行学术层面的精英教育,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同样可以选择从事技能操作。这只是选择的不同,而不是等级的高低。
无奈很多人总是在观念上将体力劳动者置于脑力劳动者之下,同时又将金钱财富高低作为评价任何事是否重要的核心。可以说,这差不多是绝大多数社会问题的根源之一。

回到你的问题——
那些从事专业职业化的人就读了专业学院,自己若选择读大学,能否在专业技能方面超越他们?如果不能,为何读大学?
首先,那些就读专业学院的人是想要把自己的专业职业化,能够直接走入职业领域;如果有兴趣,他们也可以选择继续进行学术研究,让自己成为学术领域的专业人士。读大学本是作为专业学术化的精英教育,毕业后可以选择是成为职业人士还是成为学者,或者同时拥有这两个身份。也就是说,读大学并不是要让自己“超越职业人士”,而是让自己的专业道路有学术方面的发展。从理论上说,大学本科的专业实力应当比专科学院的专业实力更强。
其次,当前很多人的确读大学就是为一纸文凭。对很多人来说,毕业就是要就业(否则待业),并不是为了走一条自己忠心于此的道路,好让自己在专业领域越走越远。这使许多学生在选专业或选工作的事上经常一头雾水,四处瞎问“我该怎么办”。也就是说,并非所有就读大学的人都能在专业上练就过硬的实力,也不是所有就读专业学院的人都是因为自幼热爱这个专业,只不过是在所有的选择中寻找一个看起来能带来更高利益的途径而已。
比如,时下很多学生选择学美术,不是因为喜欢美术,而是因为文化课成绩差,觉得考文化专业很难换取有效的学历资质,加上自认有一点天赋,所以借这个专业升入高等学府,熬四年下来取得那张文凭,然后再去找一份能够带来较高经济利益并相对轻松的工作。
一个考上大学却并不热爱自己专业的学生,必然在能力上远逊于一个喜欢自己专业但专科出身的学生。
若学生读大学是因为喜欢自己的专业,而不是仅仅想停留在职业阶段,既然自己有能力升入大学本科就读自己所热爱的专业,那么他不会选择仅仅在专业学院进行职业化的专业技能培训,他一定会认为需要学习更多专业知识,让自己在专业学术领域有所发展。
所以说,世事无绝对,我们不能说专业学院的学生实力就一定比大学生强,也不能说大学生就必然比专科生强,关键始终在于这个学生自己,他是否真心热爱自己的专业,对自己又有怎样的要求,以及他如何规划自己今后的专业道路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5
职业学院也分大专和中专的,把学历作为标准的话,大专肯定比中专要好找工作。但是这个社会不仅看学历还要看能力的。重要的是你的技能掌握能力和所学的技能是否市场需求大。希望可以帮到你!
第2个回答  2018-11-22
职业学院毕业是大专,是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毕业生通过夏季高考或春季高考考上的。中专和技校是属于职业高中。大专肯定比中专强,但是都一样,你找工作还是看你的个人专业技术如何。好好学一个技术比比本科强的多了,本科也就一本比较好找本专业的工作,其余的都要看自己的能力
第3个回答  2018-12-20
你好
1 职业学院毕业的不一定全是中专学历,具体看院校
2 文凭能让你找到什么工作那取决因素很多,中专有当大老板的 大专文凭也有找不到工作的 这些情况不是确定的 ,唯一确定的是你的文凭层次是你找工作的前提因素 敲门砖作用,后期的发展跟你的能力有关,能力不是提现在文凭的高低上面
3所以 陌生人 加油!
第4个回答  2018-04-08
不不,初中毕业上的技术学院叫中专,像职业技术学院这类叫做大专也叫高职,需要高考才能上的,大专文凭怎么说也算是职业大学的毕业证,至少比中专好找多了,谢谢采纳追问

我是职业学院毕业,分数达标考上了大专,只考了语数外,上大专还有用吗?

追答

毕竟要拿文凭啊,大专的文凭还是比中专的好一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