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艺术成就

如题所述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真事隐去,假语存焉”的特殊艺术手法
《红楼梦》第一回开宗明义,借小说人物“甄士隐去”“贾雨村言”,用谐音的方法交代了“将真事隐去,用假语存焉”的艺术手法,这是《红楼梦》表现特殊内容的特殊虚构手法,是为了委婉地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和深刻感慨。这表现在:
(1)以谐音的方式给人物命名,如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元、迎、探、惜”谐音“原应叹息”,香菱的原名“英莲”谐音“应怜”等。
(2)将生活真实嵌入艺术真实,如借元妃省亲写康熙南巡。
(3)背景描写上既千方百计地掩盖,又千方百计地透露,如一方面说“时代年纪,失落无考”,一边借林四娘故事暗示是写的是清代;而故事发生地点也写得似乎南京、似乎北京。
(4)结构处理上,对某些事件采用特殊结构,故意藏头露尾,如贾府抄家的三条理由小说中都几乎都没有描写,而宝钗进京待选之事也见首不见尾。
2.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的人物描写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人物形形色色,丰富多彩,而且不论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塑造得栩栩如生,使人过目不忘。
(1)刻画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这是《红楼梦》人物形象塑造的最大成就,如黛玉既自尊又自卑、既多疑又笃实、既尖刻又宽厚、既孤傲又谦和、既脆弱又坚强,不同性格侧面矛盾统一。
(2)善于运用对比、衬托突显人物个性。这种对比既有性格迥异的人物的对比,比如黛玉与宝钗、袭人的对比;也有性格相似的人物的对比,如黛玉和晴雯、湘云、妙玉等的对比。人物间的对比衬托使各自的性格特征更加鲜明生动。
(3)注意在情节的有序发展中描写人性格的演进。如黛玉的性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她丰富复杂的性格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
3. 精炼传神的语言
《红楼梦》的语言简洁精炼,准确传神。如《史太君两宴大观园》中用短短百余字,写了十几个人的笑态,这些笑态不仅各具特色,还能与人物的身份、性格完美契合,具有惊人的表现力。《红楼梦》的人物语言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如宝玉挨打后袭人、宝钗、黛玉三人探视时的言语便带有迥然不同的性格特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19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在艺术成就上具有以下几点:
一、写实主义与诗化叙事的结合。
《红楼梦》既严格遵循生活真实,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造发挥,实现了写实与诗化的完美融合。这种叙事风格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使小说具有了深刻的社会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二、塑造了众多圆形人物。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个性鲜明,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作者严格依照生活的本来面目进行创作,塑造出的人物往往“正邪两赋,善恶相兼”,大都是多侧面、多棱角、多变化的圆形人物,真正打破了“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传统人物描写模式。
三、多视点的灵活转换。
在叙事的创新上有意识的突破传统叙事者独白式的叙事模式。《红楼梦》第55回通过真实的叙写人事,揭示出了贵族家庭宗法结构的规范,从中流淌出对社会批判的倾向性。同时在写实叙事中又融合进了诗的审美方式,在真实叙写的人生,图像里添加了诗意情韵,增加了艺术审美的魅力。在预叙中石头幻形入世,绛珠还泪和太虚幻境的“神话”预订了全文的悲剧基调,在正文中,描写大观园还摻入了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人物带有人生的哲思,富有深度的品赏魅力。
四、高超的语言艺术。
《红楼梦》在语言艺术上也取得了巨大成就。它综合了其他艺术——诗词、戏剧、绘画、建筑等的手法和优点,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表现力。同时,小说还大量运用了北京话的俗语和南京话的吴语,使得小说具有了浓厚的口语化色彩和地方色彩。
综上所述,《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