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纪人是怎么产生的?

如题所述

中国旧时城乡市场中就存在为买卖双方说合交易并抽取佣金的居间商人,大约诞生在汉代。到明清时又有官牙、私牙之别。官牙由政府指定,私牙也需政府批准并取得印信文薄(也就是行政许可的文件,相当于现在的营业执照等文件)后才能营业。牙商需要领牙帖(牙行经营时用的营业执照),按期交纳牙税(相当于交易税),并负有代替官府征税的责任。

“牙商”即“牙行”的商人。它是撮合货物销售的中间人。那为什么会称“牙”?原来古代时“牙”是“互”字的俗字。“牙市”也就是“互市”,“牙人”即“互人”,意思是互通有无货物的人。

过去福州的“羊牙”是一个贩卖活羊的大市场,养羊户把羊运到福州“羊牙”,交给牙行老板代为出售。而小商小贩则从牙行批发零售。牙行老板向寄售者收取佣金,等货物全部批售后,才向寄售者发给钱款。

清代,在对外贸易中,经纪人被称为“外洋行”。清代后期还出现了专门的对外贸易的经纪人“买办”。到了民国时期,随着经营股票和债券买卖的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证券经纪人。

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对经纪人采取限制、取缔政策,规定经纪人必须在指定的场所营业,同时设立了全民和集体所有制的信托、经纪机构,兼营购销双方的居间业务。1958年,取缔经纪人。但在农村的集市贸易当中,允许公民个人为促成农副产品交易而进行居间活动。1980年以后,经纪活动开始复苏,但经纪人活动仅为处在不公开的“地下”居间活动。1985年后,经纪人由“地下”走到地上,以公开、合法的身份从事经纪活动。1992年以来,经纪人处在逐步发展阶段,国家对经纪人采取“支持,管理,引导”的方针,使经纪活动逐步走上正规。1995年10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又颁布了《经纪人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经纪人的活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