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外国人一直不喜欢喝中国白酒?

如题所述

一,印象不佳。说到白酒,大部分不经常饮用的人会说,不好喝。你若是问,怎么不好喝了。很多人会回答,小时候第一次喝白酒,太难受,又辣又呛。与此相反,很多人喝葡萄酒的第一印象就还不错,或者是西餐厅,或者是品酒会,甚至有些是在葡萄园和酒庄,即便有些人反应初次喝,确实不太**惯葡萄酒的酸涩感,但是也被良好的环境和引导给冲散了。 第二,不断强化的刻板效应。白酒(外文名:Liquor and Spirits[1]  ),以粮谷为主要原料,酒质无色(或微黄)透明,气味芳香纯正,入口绵甜爽净,酒精含量较高,经贮存老熟后,具有以酯类为主体的复合香味。以曲类、酒母为糖化发酵剂,利用淀粉质(糖质)原料,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陈酿和勾兑而酿制而成的各类酒。而严格意义上讲,由食用酒精和食用香料勾兑而成的配制酒则不能算做是白酒。白酒主集中在长江上游三角地带有着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蒸馏酒产区,分别为中国三大名酒[2]  ,其白酒产业集群扛起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河山。

心理学上有一个现象叫做“刻板效应”。它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种事物的固定印象,以此来判断和评价其他的类似事物。举个例子,新闻上关于城管的负面消息很多,所以一说到城管,几乎所有人都会有反感态度,但是却忽略了很多城管也都是文明礼貌的。 应用到白酒身上,那就是“伤身体、被逼迫”成了不断被强化的刻板印象。经常有人说,喝吐一次,伤肝一次(医院医生看到生病的男人一般都会说,不能喝酒,尤其是白酒)。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4

长江上游、以及山西汾阳有着全球规模最大、质量最优的蒸馏酒产区,其白酒产业集群扛起中国白酒产业的半壁河山。

从中国白酒生产四大板块来看,川黔板块中的宜宾、泸州、遵义,面积5.6万平方公里,有一批世界知名白酒品牌和世界级酿酒大师,白酒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具备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和白酒核心区的条件。

根据曲种不同,白酒分为“混曲酒”等。大曲块大,主要包含曲霉菌和酵母;小曲块小,主要包含毛霉菌、根霉菌和酵母。霉菌将粮食中的淀粉分解成糖,酵母再将糖转化为酒精。小曲发热量低,适于南方湿热气候。


唐代

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

《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

元代

元代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

明代药物学家1518—1593年)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现代吴德铎先生则认为撰写<(蒙古族人)当时是用蒙文的译音写成“阿剌吉”,而并未使用旧有的汉文名(烧酒)。故不应看成是外来语。忽思慧并没有将“阿刺吉”看作是从外国传入的。

至于烧酒从元代传入的可信度如何,曾纵野先生认为“ 在元时一度传入中国可能是事实,从西亚和东南亚传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为人们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纵野:我国白酒起源的探讨(<<黑龙江酿酒>>,1978年))明代时称白酒为火酒。

第2个回答  2017-11-04

近期,包括五粮液、泸州老窖、汾酒等一线名白酒企业启动了新一轮国际化布局,其中汾酒瞄准了俄罗斯市场,而五粮液和泸州老窖则在欧美设立分公司。据了解,中国白酒的海外市场销售一直依赖海外华侨社群,由于产品食品标准、饮用习惯、文化习俗等阻力,中国白酒并没有进入世界主流烈酒的消费市场。

  酒丫觉得名酒企业之所以频频布局新一轮国际化,更多还是出于企业宣传为目的的营销行为,并非境外有大量的市场需求,换句话说,并不是出于企业业绩增长的需要而进行的外拓行为。  其实在白酒的上一个黄金十年,各大白酒酒企就已经在谋划国际化发展,但白酒走出去的效果却一直不尽如人意。2006年,五粮液曾喊出走出去的口号,但在2009年之后,就少有看到五粮液出口的相关数据,目前五粮液出口销售给五粮液集团进出口公司进行,年报中也没有数字上的体现。

  世界酒业巨头帝亚吉欧在收购水井坊之后,曾试图利用其强大的海外渠道推广水井坊,但几年下来效果平平。

  这一系列结果似乎表明,传统的国产白酒似乎并不适合外国消费者。


一方面白酒的香气和口味在西方人看来并不觉得愉悦,反而高挥发性和高酒精度让其很难接受;另一方面白酒在包装和品牌上需要更接近西方人的习惯。所以中国品牌白酒想要真正的扩展海外市场,第一点需要解决的事就是要贴合海外消费者的饮酒习惯!其次,个性化饮酒需求与潮流性需求将会更加重要。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11-16
估计是用转基因的粮食酿造酒,外国人喝了这样的白酒怕被药死。
第4个回答  2017-11-16
中国的饮食安全一直被国外所诟病,不喜欢喝不如说不敢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