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颜喀拉山的孩子》读后感怎样写结尾

如题所述

《巴颜喀拉山的孩子》讲述在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大草原,由于大气变暖、牲畜过度釆食,草原面临退化,藏民们纷纷迁居城镇。小说以孩子的视角,着力刻画了一群淳朴善良的藏区牧民,生动细腻地再现了藏区原始自然的生命样貌和社会形态,字里行间浸润着作者朴实的情感。该书将精神信仰、时代变迁、民族风情与儿童情趣融合一体,使其既散发着一种浓郁的地域生活气息,又呈现出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及对人与自然、生命与信仰和传统与现代的深邃思考。
巴颜喀拉山,蒙古语的意思,是“富饶青色的山”,位于青海中南部,为昆仑山脉南支,西接可可西里山,东连岷山和邛峡山,是长江与黄河源流区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海拔5000米,最高峰果洛山海拔 5369米。巴颜喀拉山脉位于中国青海省中部偏南,旧称巴颜喀喇山。藏语叫“职权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的意思。巴颜喀拉山,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青海省与西藏自治区界线。
作品所描写的故事对今天的很多读者尤其孩子是陌生的,里面的人物、语言、场景、生活方式等等都不是一个城市里的孩子,甚至也不是一个乡村孩子所熟识且司空见惯的,但杨志军的讲述既充满童稚,又有丰沛的情感,一种异域生活所带来的新鲜感与趣味性,是能激发起孩子的想像、共鸣以及沉思的。杨志军是写给孩子的,但他没有低估孩子们的理解力、同情心和思考的潜质,他相信基于孩子的善良生长出的良知的萌芽,会帮助他们了解自身生活之外的世界上,还有别样的更广大的生活存在,他让读者看见在我们看不见的生活中,有着怎样的人类活动和人类的生存危机,而这些事物是否会与我们发生关联。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巴颜喀拉山的孩子》作为一部儿童文学作品,具有其独特的文学价值。
故事发生的时候,由于气候变暖,牛羊过多造成草场退化,藏牧人的生活难以为继,被迫离乡,流散到陌生的城镇,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这成为孩子“我”喜饶的巨大困惑。喜饶天真无邪,在大自然的怀抱和家人的爱中长大,与动物人我不分,性情淳朴自然。藏牧人的生活是尽管他还很懵懂,但随着成长中的经历,“是故乡又不是故乡”的惶恐、眷恋、离散、重返使他成为早熟的少年,他与其他的孩子德吉哥哥、拉巴哥哥、拉姆姐姐是草原上不同性格,但却共同具有善良、质朴、真诚和爱的草原之子。他们经历苦难,却从未丧失最朴素的信念:对自然、对生灵、对家人的爱与卫护。在奶奶、阿爸、央金阿妈等成人传递的信仰里,他们也持守了同样的信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