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一下清代名妓赛金花的资料。

如题所述

在晚清众多的名妓之中,赛金花应该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个,除了名列“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孽海花》,还有多部笔记和小说涉及她的故事。

根据有关的史料,历史上的赛金花经历大概如下:

其初名为傅钰莲,又名彩云,江苏盐城人,(一说为安徽人)约生于1872年。幼年被卖到苏州的所谓“花船”上为妓,1887年(光绪13年),适逢前科状元洪钧回乡守孝,对彩云一见倾心,遂纳?妾,洪时年48岁,傅彩云年仅15岁。不久,洪钧奉旨为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其原配夫人畏惧华洋异俗,遂借诰命服饰给彩云,命她陪同洪钧出洋。90年代初,同洪钧归国,不久洪病死。1894年,傅彩云在送洪氏棺柩南返苏州途中,潜逃至上海为妓,改名「曹梦兰」。后至天津,改名「赛金花」。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居北京石头胡同为妓,曾与部分德国军官有过接触,也曾改换男装到皇家园林西苑(今中南海)游玩。1903年在北京因虐待幼妓致死而入狱,解返苏州后出狱再至上海。晚年生活穷困潦倒,1936年病死于北京。

今天从现存的一些老照片来看,赛金花本人并没有令人惊艳的倾国之色,却只因不同寻常的经历,成为一连串传奇故事的主人公。

能够嫁给状元首先就是一个风尘女子不同寻常的遇合,这于是引出了另外一个在当时就颇为流行的传说。据说,洪钧未中状元之前,曾经受到过一个妓女的资助,这个妓女有的作品里称之为小青。和所有“公子落难美人相救”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样,洪钧和小青订下了白头之约,但是也同样没有跑出这类故事的套路:中了状元的洪钧觉得娶妓为妻有损自己的体面,于是抛弃了前盟。而不知内情的小青最初沈浸在被人称为“状元夫人”的喜悦中,得知真相后愤然上吊自杀。因此,在《孽海花》中,出场时的「花榜状元」傅彩云脖子上有一圈与生俱来的红丝,足以让男主人公金雯青(洪钧字文卿,此处影射很明显)明白她是小青的后身,遂有隔世重逢之感。而因了这段没有了结的前世孽债,许多作品将洪钧的死因归为小青对他的报复:彩云后来私通幼仆、玩弄戏子,最终将洪钧气死。甚至后来彩云与戏子孙小三的一段不解之缘,也有传言说,因为孙小三的前身在那段前世姻缘中曾经为小青鸣过不平,所以今生里得到彩云的以身相报。 不过曾朴的《孽海花》并不满足于以上这样因果报应的简单故事,小说对彩云的个性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加工,使人们更容易相信这位状元夫人的不同凡响。在做“公使夫人”期间,彩云不但很快学会了欧语,其美貌和聪明也到处引起轰动,甚至德国皇后也与她合影留念;与此相对照,大清国的公使金斐青却处处显出迂腐和无能,危难之时甚至要求救于他这位如夫人。而傅彩云在金雯青死后要求脱离金家的一段表白里,其坦率和敢作敢当也不乏令人称道之处:

“我何尝不想给老爷争口气,图个好名儿呢?可是天生就我这副爱热闹寻快活的坏脾气,事到临头,自个儿也做不了主。……若硬要把我留在这里,保不定要闹出不好听的笑话,到那一步田地,我更要对不住老爷了!再者我的手头散漫惯的,从小没学过做人家的道理……我阔绰的手,一时缩不回,只怕老爷留下来的这一点死产业,供给不上我的挥霍,所以我彻底一想,与其装着假幌子糊弄下去,结果还是替老爷伤情面,害子孙,不如直截了当,让我走路,好歹死活,不干姓金的事,至多我一个人背着个没天良的罪名,我觉得天良上倒安稳得多呢。”

实际上,假如傅彩云在洪钧死后心甘情愿地为他守节而不是下堂求去重操旧业,「状元夫人」的名声就不可能作为一种成名的资本。而在赛金花的时代,象明末名妓董小宛那样从良后心甘情愿作一名贤妇的妓女可谓聊胜于无。清末的妓女,许多因为挥霍太过、债务缠身,经常靠嫁人来摆脱债务,不出三、五月到一年,即想方设法地脱离夫家,重张艳帜,名为“泡浴”。赛金花虽未能免俗,但她到底是在洪钧死后才明明白白地下堂求去,倒也不失为一种光明磊落。因此,在燕谷老人的《续孽海花》里,历史上赛金花在送灵回南的途中潜逃到上海,被描述成经过洪钧原配夫人默许的行为,因为如此则彼此都不伤体统。

回到沪上的赛金花挂牌接客,果然效果颇佳,名声大噪。清末著名小说家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作者)因为她传奇的经历,将她列入海上名妓中的“后二怪物”之一。另有作者特意将原来的海上名妓“四大金刚”开除一位,而将这位「状元夫人」列?「金刚」之首。在北京她则因为喜欢穿男装,被称?“赛二爷”。

不过促成赛金花再次成名的却是庚子事变。据传说,八国联军进入北京后,赛金花因为通欧语,得到西人的宠幸,她在西洋时就与联军总司令瓦德西相识,这次旧情复燃,亲密异常;也凭借这一层特殊关系,赛金花曾劝瓦德西少侵扰百姓,辛丑和议之成,也多得益于她,因此京城人对她多有感激,称之为「议和人臣赛二爷」。这类传说也正是赛金花故事中最引起争论的地方。从历史上看,出生于1832年的瓦德西时年已68岁,似乎不大可能与赛金花有什么私情可言。不过,在北京众多的倚门之娼当中,精通欧语的确可以使赛金花脱颖而出,为“结与国之欢心”提供方便。至于赛金花是否对辛丑和约发生过作用,从史实上可以说是无据可查,不过民间叙事却是另一回事了。在当时多数人的记录中,乘车与欧人招摇过市的赛金花至少并没有引起普通人的反感,「议和大臣赛二爷」倒是名满九城。传说不见得具有细节的真实性,却并不排除一定的合理性。

这段难以揣测的公案给小说家提供了足够的想象空间,另一本清末小说《九尾龟》是这样叙述此事的:赛金花到紫禁城与瓦德西叙旧,看到国人眼中神圣的皇家宫苑被联军占领,面目全非,本能的爱国心由此被唤起:「我虽然是个妓女,却究竟是中国人,遇着可以帮助中国的地方,自然要出力相助」。因为华德生(影射瓦德西)请她作翻译文案,赛金花借此劝说华德生不要虐待中国人,释放被押的中国官员。更为人称道的是使出她的娇媚手段,帮助中国的议和大臣洪中堂(影射李鸿章)说服华德生在和约上签了字。对于这一段功劳,一般的文人赞扬起来喜欢咬文嚼字,什么「他在那枪林弹雨之中,谈笑而劝敌帅,颐指而策番奴,飘零鸳燕,因赖他作个金铃,即贵居王公,也都靠他一枝明杖」,更本色一点的想象大概更符合主人公的身份,我们可以设想,赛金花打着一口婉转的苏白,向别人表明自己简单的动机:「谢不谢倒没有关系,只是让大家看看,知道我们吃把势饭的人也不是一点点用场也没有,别人说起来总是堂子里的倌人没有好人,其实也不见得。」

和议既成,联军退兵,两宫回銮,乱哄哄论功行赏之时,自然没有赛金花的份。相反,虽然「议和大臣赛二爷」的名声增加了不少「生意」,也不过依旧做着倚门卖笑的生涯。一至于后来的虐妓致死一事,赛金花并非没有责任,但似乎也别有隐情,例如吴趼人就认为,她是因为招摇的缘故才被解返原籍的。「招摇」二字似乎颇有深意,乱世之中,一个风尘女子身份大起大落,巨大的反差很容易反映出世态炎凉。因此,《九尾龟》就大胆的虚构了一个卑鄙的卜部郎,赛金花因为看不惯他的市侩样,得罪了他,后来他就借虐妓一事大做文章进行报复,使赛金花最终被迫铩羽南归。

此后的赛金花虽然又在上海重张艳帜,只是秋娘已老,传奇的故事也离她而去。不过一个身份低贱的风尘中人,一生中两次与历史风云际会,虽为流星一闪,却也足以引起世人的向往与凉叹,因此,时人曾预言:

「照他这样侠骨奇情,不但比古来的苏小、薛涛,只以歌舞诗词传为佳话者不可同年而语,就是比那些纡青拖紫的贵人,弄月嘲风的名士,碌碌终身,汶汶没世,也就有上下床之别,将来自必为一代传人。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02972.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5-21
清末北京名妓赛金花

一九○○年,中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义和团扶清灭洋运动,引发了八国联军。这场浩劫自一九○○年六月西摩尔率军入侵始,到一九○一年九月七日清政府和十一个国家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止,历时一年多。就在八国铁蹄蹂躏津、京,慈禧率光绪帝西逃,清廷百官仓皇乱窜之际,京师的一位烟花女子,因与八国联军及日后的和议有关而显赫一时,成为晚清史上与那拉氏恰是一朝一野的传奇人物。她就是赛 金花。

谜样的传奇女子

赛金花的传奇经历,多出自於各种采访记、传记和回忆录中。赛金花还是中年的时候,晚清著名小说《孽海花》便以她为素材,洋洋洒洒数十万言,成为清末民初一幅社会政治画卷;樊增祥以赛金花为题材的叙事诗〈前后彩云曲〉,一时广为传诵;特别是刘半农和他的学生商鸿逵在一九三三年访问赛金花后所写的记录,在刘半农去世后,商鸿逵以〈赛金花本事〉为题发表,更是成为世人了解赛金花的第一手材料。此后,一些文人学者,也陆陆续续创作出不少以赛金花为题材的作品。

其中毁誉参半,毁之者贬其为「娼妇」、「女祸」、「国家将亡的妖孽」;誉之者赞其为「中国的珍妮」、「奇女子」。而毁誉的焦点集中於赛金花在「庚子事件」中与联军统帅瓦德西的交往,及为促成和议建议为克林德公使立牌坊这两件事上。

赛金花的别名甚多,她自称姓赵,名彩云,原籍是徽州休宁县,生长於姑苏。为妓后冒姓富,取「富而有财」之意,后被人写成傅字。嫁与洪钧后,洪钧给取名「梦鸾」;脱离洪家后,又改为「梦兰」。第二次当妓女时,於天津挂赛金花之名,又号「赛二爷」。民国初和魏斯炅结婚,称魏赵灵飞。刘半农在〈赛金花本事〉附言称:「或谓伊之姓赵,也是冒出,实仍姓曹,为清代某显宦之后。」

如果说赛金花年龄的虚报和姓名的更迭,与其卖笑生涯和身世有关,那麼,赛金花随洪钧出使欧洲,使她从一个烟花女子瞬间成为「公使夫人」,从此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为其日后成为传奇式人物,埋下了伏笔

赛金花在苏州为娼时,正值前清状元江西学政洪钧为其母治丧。初次见面,洪钧即为其美色所倾倒,随即纳赛金花为妾,改名为洪梦鸾。这一年是一八八七年,洪钧四十八岁。四月,洪钧丧期服满,带赛金花赴北京上任。不久,清政府委派洪钧为出使俄、德、奥、荷四国大臣,迁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赛金花以家属身分随行,在柏林产一女,名德官。一八九○年,洪钧三年任满,奉召回国;一八九三年,洪钧病死,赛金花在送洪氏棺柩南返苏州后,离开洪家,潜至上海为妓,取名曹梦兰。后至天津,改名赛金花,至此,赛金花之艳名闻於世矣。
第2个回答  2006-05-21
要说中国历代名妓中,最风光的就数赛金花了。据说赛金花与老佛爷慈禧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都是朝中大臣奉承的对象、都精明机敏。

赛金花原是安徽人士,名赵灵飞。从小就姚佻风流,后来家道中落,她就穿梭于秦淮河的花船之上,化名“傅彩云”,不用人逼迫,自已卖笑为乐,许多富商显贵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在同治七年,出身苏州的洪钧中了状元公在探亲途中看到了赛金花,一见便不能割舍,几天以后就把她娶回家做了三姨太。此时的洪钧已经五十岁了,赛金花只有十六岁,但两个相处得十分协调融洽。

光绪十四年,洪钧带着赛金花一同入京,很快便奉命出使欧洲。洪钧带着赛金花先后访问了德、奥、俄、荷四国。赛金花凭着她天生的交际才能和东风女性的温柔在欧洲的上层社会出尽了风头,不仅珠宝貂裘挂满身,连行动也要多个丫环一起伺候。可是年轻的美女并不能满足于此,洪钧平淡乏味,年老多病,赛金花觉得自己很是“屈才”,于是与一些高大俊美、金发碧眼的社会名流有了些暧昧的关系。其中最让她心动的就是俄国陆军中尉瓦西德。

光绪十六年,洪钧回国,三年后病逝。赛金花移居上海重操旧业,她的生意非常兴隆,每天都是车马盈门,直到有一天一个叫钱润身的恩客暴死在她的卧房,她为了躲避官司北上天津。但她的“光辉岁月”并没有就此结束,她靠着户部尚书立山的关系来到京城,在高碑胡同开起了风月场所。

艳旗树了不到一年,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携光绪帝西逃。联军司令就是瓦西德,赛金花在紫禁城里见到了昔日的情人,两个人鸳梦重温。赛金花凭着和瓦西德的关系,解决了不少纠纷,保护了一些百姓。

《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由西安回銮,众大臣竞相请功。洪钧的同窗好友孙家鼐不想让赛金花在京城给洪钧丢脸,就找了个借口把她逐出京城。

赛金花回到苏州以后,仍旧干老本行,但这时的她已经三十出头了,再难与昔日的光彩相比。在她快四十岁时,嫁给了以前认识的一位恩客魏斯灵,她回到北京,住在前门外的樱桃斜街,民国六年才正式嫁给魏斯灵。平静的日子才过了五年,魏斯灵就因病逝世了。赛金花一个人度过了余生,在寂寞凄凉中死去。

她死后,曾朴以她的一生为原型,写了一部小说《孽海花》。

参考资料:http://www.6mj.com/2004-2/2004222230057.htm

第3个回答  2023-06-15
清代名妓赛金花,原名李美人,生于嘉庆年间(1796-1820),曾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等地担任过名妓,享有盛名。她以美貌、才情、音乐、舞蹈等方面的才华著称于世,被赞誉为“东方维纳斯”。赛金花自幼聪慧,善于歌舞,曾受过贵族的教育。十四岁时进入北京的“红桥市”,开始唱戏卖艺,并与当时著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金书麟结为夫妻。后来,她拥有了自己的茶楼和迎客楼,自己亲自上阵表演,吸引了众多书香门第的客人。赛金花具有出色的文化素养和演艺才华,在她的茶楼演出的节目中,既有传统的京剧、评剧、太平调等演出形式,同时也融入了反映现实生活的新剧目。她还有过多位名人如方苞、维棠等来宾,被尊称为“妓中之后”。赛金花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在当时著名的“救济会”和“华侨互助会”中担任义务工作,关心弱势群体,受到社会广泛赞誉。赛金花于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误服误服烈酒身亡,享年57岁。她的美貌和才华让她成为清代名妓中最为著名的一位,影响甚至延续至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