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liottsmith主要经历

如题所述


elliottsmith
艾略特·史密斯(elliottsmith,1969年8月6日-2003年10月21日),民谣歌手,作曲家ElliottSmith1997年由于电影《GoodWillHunting》中的一曲MissMisery的成功,从无名的独立音乐人成功的进入了主流音乐圈。他出生于美国波特兰,14岁开始写歌并录制样带。随后,Smith组成了乐队Heatmiser,在1993年发行了第一张LP《DeadAir》,一年后,他在一个小厂牌下,发行了个人首张专辑《RomanCandle》。1995年,他签约于KillRockstar公司,发行了同名专辑《ElliottSmith》,之后1997年又发行了《Either/Or》。于2003年10月21日逝世。
中文名:艾略特·史密斯
外文名:elliottsmith
国籍:美国
星座:狮子座
出生地: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
出生日期:1969年8月6日
逝世日期:2003年10月21日
职业:歌手、作曲家、剪辑家
经纪公司:KillRockstar公司
代表作品:《Either/Or》,《罗马蜡烛》,《XO》,《画像8》等
主要成就: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的提名。
原所在乐队:Heatmiser
本名:StevenPaulSmith
流派:Indiefolkindiepop
活跃年代:1991_2003
使用乐器:吉他、钢琴、贝斯
人物经历
03’秋天,34岁的民谣歌手ElliottSmith死在寓所里,身上插着一把刀,初步判断为自杀。有人曾将他和上世纪60年代迷幻民谣歌手NickDrake并列,后者在不到30岁的时候杀掉了自己。他们都长着和JimMorrison一样刚及肩胛的卷发,Smith黑色,Drake栗色——但这两人的音乐中却找不出一条如Morrison用旋律的油脂包裹着的痉挛筋骨,他们的歌唱像少年的掌纹,朴素、内向、诡异,几乎令人恐惧起来,其中隐藏着的悲伤和愉悦,都是些宿命的秘密。他们的音乐和表达都很含蓄,几乎是懒散的,像在漆黑海底自身会闪烁微光的水母,幽灵般炫耀着似有似无的存在。
奇怪,28岁时在深夜的浴缸里猝死的Morrison几乎是斯文的,但他却自诩为驾御暴风雨的人,在台上尖嚎着脱掉了皮裤;Smith和Drake在抱着箱琴轻轻吟唱时看起来也很安详,但他们的死亡却被铁器、枪火和变成泉眼的动脉味道紧紧扭住。
这两个人都是酒徒,且皆有很重的毒瘾,于是,他们的死亡原因就算被专业人员确凿地证实出来,却依旧不得不是暧昧的——活人们会不厌其烦地从他们一般含混、飘漾的歌词中榨尽颓丧的诗意,这诗意忽地就浓郁起来,不过是因为青年时的死亡。
民谣和传统意义上的摇滚乐相比更具诗性,它不是倾诉狂,当然反叛,却匿于低调的姿态之下。民谣从心灵的深处陈述和内省,虽然有时会像偶蹄动物的反刍般絮叨,散出被消化道挤迫出的草腥气。民谣比摇滚更需要自恋,比爵士更需要自怜——Smith和Drake沮丧地陶醉在自己严肃、英俊的镜像里,他们弄死自己的原因大概和能诚实地演唱民谣的原因是一样的罢。
这样的论断真让人乏味。向一只鬼魂追问活着时的往事可能更容易些——和为一个少年判断将来的情事相比。死亡,一边让活人变得很激动,一边让死者变得很随便。活人为死者流下泪水或呸去唾沫,而死者真的很随便,表情僵硬,那些曾可喷淌的体液,静止后渐渐干涸。至少,一名歌手的自杀并不能说明他活时的演唱如何绝望,类似于一个少年的自杀并不能抹去他若可能活到变成一个惶惶的中年人,当他在阳光下摊开手心时,如他神经般错乱的,少年的掌纹。
——小记ElliottSmith的生命之旅
你为什么叫我诗人
我不是诗人
我只是个哭泣的孩子
看,我只有洒下沉默的眼泪
这是一个平凡的秋天里最平凡的一天,在洛杉矶的一间别墅里,时间停在了2003年10月21日,他把匕首插在了自己的心脏上,34岁,整整比Kurt多活了7年,不同的是,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仍然不是一个大明星,或者他根本就对成为大明星不感兴趣,在无聊的人看来,他的死亡不过又是一件音乐和毒品酒精纠缠的恩怨。不过,令人尴尬的是,在他死后一个月,他的签名在网上被拍卖到了25万美元。恍惚间,我仿佛看见了一根皮带,我不知道那是JimMorrison的丢在舞台上的,还是NickDrake抛弃在澡盆边的————皮带,人用来维护尊严的工具已经变的轻飘飘的,如一根鸡毛,在舞台上空飞来飞去。
他叫ElliottSmith,不,或者应该叫他的原名StevenPaulSmith,这是一位其貌不扬的创作歌手,我对他最深的印象来源于一张带着棒球帽的阴郁的脸,从1994年到2000年,他总共发表了5张专辑,除了95年的同名专辑之外,其他四张名字都很奇怪:《罗马蜡烛》、《或此或彼》、《XO》、《画像8》。他是TheBeatles的热爱者,经常在演唱会上唱GeorgeHarrison的《Isn’tItAPity》,甚至被指责剽窃TheBeatles;他习惯潜吟低唱,有人说他是PaulSimon的接班人;他时常把害羞的眼睛藏在帽子之下,也有人说他是90年代的NickDrake。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给自己改名叫Elliott,这个暗含着一种自视颇高的意思,而我知道的是,这个人的心里面一定有一个黑洞,一个能吞噬所有光亮的黑洞,而这种阴暗在他脸上就能读出来,我不相信种种对他的称赞和定位,我只知道,他的左臂上有一个Kali的纹身——那是印度教中掌管创造和毁灭的女神。
情况太复杂了
1969年,ElliottSmith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最大的城市奥马哈,他的童年是不幸的,当他六岁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离婚了,然后全家搬到以保守著称的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曾经倒在了这里。Smith的继父是个粗鲁的人,虽然日后Smith不愿意提及自己童年所受到的伤害,但是,从他成年以后热中于帮助被虐待的儿童这一点人们多少可以看出一些端倪。Smith找到了音乐对抗内心的寒冷和疼痛,他9岁起玩乐器,10岁开始创作。Smith后来跟他的朋友说,要是没有音乐,他可能会变成和他的继父一样的人。也许,Smith成年后的沉默寡言和他在幼年受到的伤害有很大的关系。也正是在达拉斯,Smith经常的出没于教堂。
高中的时候,Smith来到波特兰,回到父亲Gary身边。林肯高中的时候,他获得了全国优秀学生奖。Smith参加了该高中的Strangerthanfiction乐队,一直到他87年毕业。然后是横穿美国,离开美西的波特兰,来到美东的马萨诸塞,在小城阿姆赫斯特修习哲学与政治科学。大学的专业看来对他影响良深,他的第三张个人专辑的名字便是以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AabyeKierkegaard)的名著命名:《或此或彼》(Either/Or),而他的案头摆放的读物则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的《临床医学的诞生》。
Smith内心的伤痕并没有因此得到很大的弥补,他只能靠不停地更换居住城市来放逐自己的痛苦,阿姆赫斯特、布鲁克林、洛杉矶到处都是他的脚步。2000年,Smith在《滚石》一篇采访中说,“我就是喜欢四处迁移。因为,你只能活一回。”Smith的一生似乎是总在漂泊之中度过的,总是希望和失望之间,在城市一张张陌生的面孔中撞的头破血流。
现实太残酷了
大学毕业以后他在不同的乐队里呆过,和所有尚未成名的乐手一样,做音乐的同时做各种各样其他的工作来糊口──他做过园丁,嫁接竹子,甚至还做过掘墓人。1992年,ElliottSmith跟NeilGust、TonyLash及SamCoomes组成了乐队Heatmiser,他们经常在拉丁夜总会演出,而那也是ElliottSmith驻唱的地方之一,熟悉他的人总会惊讶他怎么会参加过如此暴躁的乐队。。不幸的是,虽然出过三张唱片,但是Heatmiser并不很成功,于是乐队在1996年解散,奇怪的是,解散之后乐队的成员都成了小有名气的人物:NeilGust另组了乐队No.2,TonyLash成为唱片监制,而SamCoomes则跟前妻组成了乐队Quasi。而所有人关注的目光都由于1994年那张《罗马蜡烛》而聚集到了ElliottSmith身上,1995年,ElliottSmith在killrockstars公司的帮助下发行了第二张个人专辑《ElliottSmith》除了音乐上的民谣风格,这张专辑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封面上,两个人正从楼顶上跃下,努力的拥抱大地,可以看出,当时他就已有自毁的迹象了,而我们知道的是,由于多年漂泊的生活以及乐队的经历,他已经沾染上了一个摇滚乐手最容易沾上的两样东西:酒和毒品,整夜的酗酒和对药品的依赖让他变的更加沉默和难以接近。而一次他和女友都因为在Beck的演唱会上和与歌迷发生冲突的警察打架而被拘留,他过去持有毒品的记录让他在拘留所里吃尽了苦头。
1997年,ElliottSmith推出了第三张个人专辑《或此或彼》,这张唱片之后,他离成功近了一步,唱片商发现,这个长的一副倒霉败家样的家伙有点成为新的民谣明星的样子了。而唱片公司也开始按照自己的标准打磨这个明星坯子,首先就是戒除毒瘾和酒精的侵害。而ElliottSmith也同意了,他去亚利桑那州的一家医院接受了强制性的戒毒,毒瘾虽然暂时被戒掉了,但是对ElliottSmith的精神和身体的伤害是巨大的,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一年多之后,这一次的事情给他的打击非常之大,他开始由自觉的配合转为需要不停的被保释。出于对killrockstars的厌烦,ElliottSmith转投了主流公司DreamWorks名下。
1998年,ElliottSmith的第四张,也是最成功的专辑《XO》为他带来了希望的光明,请了TomRothrock和RobSchnapf担任制作人,专辑中用诗意丰沛的音符编写出如同一抹夕阳余晖的宁静,但是却用激烈的情绪情绪向每个聆听者发出召唤。这样的结果就是专辑卖出了20万张。这个时候,ElliottSmith简直变了一个人,他经常侃侃而谈,还主动接受自己的父亲给别人认识,他甚至开始对老东家Killrockstars以及令他念念不忘强制治疗表示抗议,他说,生活中总是有些神经病,自我感觉良好的对别人指手画脚,告诉你这个该做那个不该做,结果是,你干什么都觉得很闷气。DreamWorks公司的心情也特别的好,到处安排Smith演出和接受访问,夜夜与如CourtneyLove,MinnieDriver这样的明星出来进去,再加上媒体的力挺,连ElliottSmith都被即将成为摇滚明星的光明未来给眩晕了眼。
理想都破灭了
Smith似乎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他明明四处碰壁,明明处处被别人出卖个倾轧但是却对别人彻底信赖,当他发现自己被别人当成了小丑的时候,他除了愤怒,更多的是绝望。
泼头而下的冷水来了,在《Spin》杂志的摄影棚里,摄影师让Smith穿上沾满假血的白体恤,然后做非常痛苦的样子,Smith当时就觉得这样做不过一个贩卖痛苦的可笑的小丑,他愤然离开了摄影棚,但是过了一会又乖乖的回来了,这一回,他的要求听上去都有些可怜,他只要求换一个不那么做作的姿势,虽然这些照片最后没有发表,但是,从这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Smith是如何在维持自己最后的原则底线。Smith渴望成功,他不想让关心他的人,尤其是自己的父亲失望,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他又不能完全的出卖自己的原则,这种痛苦的挣扎也许是艺术家应该做的,但却不是商业所喜欢的。
2000年,Smith又出了第5张唱片《画像8》,这张唱片甚至在中国都有盗版,作品中前所未有的充满了自信的声音,这张专辑的音乐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简单清新的民谣,大多仅用木吉他或钢琴伴奏,另一类是摇滚,包括民谣摇滚、硬摇滚等,两类曲子通常交替排列,也是这张专辑的一个有趣现象多种音乐风格的融合和对60年代民谣的追叙让人听起来非常清新,一听下去,竟然会以为ElliottSmith变了。
其实ElliottSmith并没有变,他依然是那样的沉默和热爱酗酒,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他就象一个巨大的黑洞把周围的活力都吸走,让别人跟他一样沉默和忧郁。就是在《画像8》里,你也可以听见他的悲伤,在歌曲《Happiness》中,ElliottSmith讲述了一位死亡的演员的故事,ElliottSmith反复唱到道“allIusedtobe/willpassawayandthenyou’llsee/thatallIwantednow/ishappinessforyouandme“,回过头来看,这更象是唱给自己的挽歌。
很多时候,Elliott一天要吸1500美元的烟,维持精神。看过2001年8月他在洛杉矶演出的人,都用heartbreaking来形容这次演出。精神状态不好的Elliott,接连在演出中出现错误。但是在场的所有爱他的人们,在他脆弱的时候,把掌声、欢呼、呐喊、轻松的笑声、集体合唱等等都献给了他。没有一个人看过之后不会心疼。
我也不想活了
哦,我们并没有忘记ElliottSmith生命中最炫目的一次演出,那是在1997年,他以电影《心灵捕手(GoodWillHunting)》里的一首脆弱感伤的情歌《MissMisery》获得奥斯卡提名,《MissMisery》的歌词大意原来是描述一个男子在失去自己心爱的女孩后对自己、对听者、也对那个不幸的女孩的告白的。这样的作品充满了痛苦、无助和绝望。原来感染人的只是还有那一份仅存的微弱的温存。这个男子如此深情。在世界即将因为失爱而崩溃之即竭力控制自己的发声。让它流露出柔软而非瓦解抑或是暴虐。你没有理由不被它打动。
于是,在1997年第70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穿上一身白色礼服的ElliottSmith害羞的低着头演唱了《MissMisery》,这真算是超现实的一刻吧,一个来自波特兰的地下乐手穿着白色燕尾服,旁边站着流行天后席琳.迪翁。虽然演出只有短短的三分钟,但是一句真挚的“doyoumissme/missmisery”,却也胜过当年名噪一时的“Iknowthatmyheartwillgoon”。
ElliottSmith还为许多电影配过音乐,比如《美国丽人(AmericanBeauty)》《特伦鲍姆一家(TheRoyalTenenbaums)》,很多有品位的导演都倾向于找ElliottSmith合作,这也多少算是对他的承认。多年前,当ElliottSmith用借来的四轨机和吉他录粗糙旋律的时候,大概没有想过有一天他会与主流如此接近,如此成功。
但是这些商业上的成功并没有挽救他滑向死亡,和在Killrockstars一样,Dreamworks也因为商业上的需要开始关注起他的健康和生活习惯,也正在这时候,他和女友发生了矛盾,一切似乎要走到了崩溃的边缘,要不是JenniferChiba的出现,按照ElliottSmith的说法,他那时真的想从悬崖上跳下去。
不能忍受公司对自己生活的窥探和干涉的ElliottSmith最后决定向公司摊牌,结果就是一张已经基本制作好的双CD被公司搁置,而ElliottSmith选择了隐居,去和女友JenniferChiba组织帮助受虐待儿童的基金会——他说那样他才觉得金钱让他舒服。可是他并非一个散尽家财的圣人,从未消失的低落情绪时常俘获他,多年的毒瘾和滥用酒精也让他时常失去状态。在漫长的半隐居生活中,他忍受住了令人恐惧的戒毒疗程,正在戒掉毒瘾和酒精依赖。而在2003年,他也发行了最后两首新歌“美丽(丑陋之前)”和“一个扭曲的事实就是此刻需要自由”。在一座小山的一间地下室里,他准备着他的第6张专辑,名字就叫《FromABasementOnTheHill》,一切似乎和正常,去采访他的记者说,只要谈到他的新专辑,他就会象一个在圣诞节前夜偷偷拆开礼物的孩子那样快乐。
就在死前几天,他参加电台节目,并在现场演唱新专辑的歌曲,还表示这一次他只想一个人好好地作音乐,感觉他是那么的放松。
但ElliottSmith还是走了,他留给女友的遗言是“对不起-爱你的Elliott。上帝,请原谅我。”很多人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死去,连DreamWorks唱片公司老板LukeWoode也感到莫名其妙:ElliottSmith最近十分清醒和乐观,怎么就会自杀了呢?
只有ElliottSmith的一个朋友看了出来,2003年秋天,当ElliottSmith最后一次在洛杉矶演出的时候,他发现,ElliottSmith已经接近于崩溃。
ElliottSmith死后,Dreamworks公司对他的死亡表示深切哀悼:“ElliottSmith是他这一代人里最具才干的唱作人,在轻声低语的歌曲中,他的杰出才气甚至能改变你的生活。”而公司的主管LennyWaronker补充说:“Elliott是位一流的艺术家,当你听到他的音乐你就知道那有多特别,总有一种神奇的东西在里面,他永远比别人走在前面...我们将怀念他和他的音乐,他温柔的美丽的灵魂。”
老实说,除了最后一句,没有一句着调的。
乐生者未必贪生怕死,自杀者未必不热爱生活。加缪在《西西弗斯神话》中说:真正严峻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可否自杀。断定了人生是否值得活下去,等于回答了哲学的根本问题。苏联诗人Mayakovsky说过,“人必须选择一种生活并且有勇气坚持下去(Peoplemustchoosetheirwayoflifeandhavethecouragetoupholdit.)”而在不停的选择与被选择之中,ElliottSmith失败了,他选择了不坚持,吉他弦崩断了,ElliottSmith安静的走了,留下来的,似乎只有他的音乐,甚至,连音乐也即将被人遗忘,只留下一跟悬挂在电线杆上的皮带,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时候,怎么样被弄到上面去的,只知道他经历了风雨的侵蚀已经满是裂痕,它就那样在风中晃动中,也许,就在下一秒钟,它就会断裂。这是你真正孤独时才能听进去的声音,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主要作品
Either1997-02-25
ElliottSmith1995-07-10
FromabasementontheHill2004-10-09
XO1998-10-25
Figure082000-04-18
RomanCandle1995-07-14
Newmoon2007-05-08
SonofSam2000-11-1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